投資人和企業方之間的相處之道


投資人和企業方之間的相處之道

今天聊一聊投後管理的問題,也就是投資了一家企業以後,投資人和企業方應該如何合作、如何維持相互關係的問題。

下面就分別從企業方和投資人的角度,依據自己實踐的經驗,談談投資人應該如何做投後管理,企業方應該如何處理與投資人的關係,如何尋求幫助,最終實現共贏。

首先,企業當然最喜歡的就是投資人不僅能夠在公司缺錢的時候,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同時,也希望投資人在關鍵的時刻,能夠幫到自己,包括在資源嫁接、戰略管理、公司治理、資本市場運作等等方面。

以上企業的需求,就是投資人在投後管理過程中必須要做的事情。很多時候,我們把投資想的太複雜了,把投後管理也想的太複雜了,一些從業者也會故意把這些事情妖魔化。

其實沒有那麼複雜,作為一個投資人,你要真誠的去幫企業解決問題,把企業當成自己的企業去真誠的幫助,真誠就是不要停留在嘴上,要有實際行動,即使最後沒幫上忙,企業也會感激你,前提是你要盡力去做。而不是敷衍的做,流於形式,沒有抓住企業的需求,或者浪費了企業的時間,但是做了一些無用的事情,這就會起反作用。

有些投資機構看似很專業,各種高大上,專業能力也很強,但是,企業真正需要其實很簡單,就是關鍵時刻能夠提供給自己一些幫助,恰恰被很多投資人忽略了。

同時,我也要強調一點,這個幫助企業的過程,最好不要收取利益,如果以利益為前提,雙方的合作關係就會變質,投資人就不是一個股東的心態了,變成了一種純利益的合作關係,這樣對雙方的關係相處很不利,因為,作為投資人我們難免也要企業在投後過程中配合和協助,企業很可能覺得之前並不虧欠你,在合作上就不一定會很順暢。這都是實踐中的經驗,需要我們注意。

對於投資人來說,真誠的幫助企業是最需要去做的事情。除此之外,我們為了更深入的瞭解企業,當然要定期的走訪溝通,尤其是季度或者年度,更要進行深入的走訪和了解,這些都是程序化的事情,當然,不要影響到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

投後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要及時進行內部的討論,同時也要和企業方溝通,尋求解決方案。很多機構,都會利用微信群的方式,將企業方和投資人員放到群裡,大家有什麼需求,都在裡面提出來,能否解決這是後話,這也是個不錯的交流方式,可以借鑑。

總而言之,對於投資人而言,投後管理的核心就是服務,把企業當成自己的重要客戶,當成自己人,站在企業的角度思考問題,你這樣做了,企業方也能看的到,在後續的融資、上市和退出過程中,我們也會得到企業的幫助,切忌把企業當成盈利的工具,這樣就會使投後管理走人誤區。

以上是關於投資人在這段關係中需要做的事情。

那麼,站在企業的角度,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寫到過,企業需要引入資源互補的投資人,我們對投資人有期待,就要多去溝通,公司有重要信息要及時披露給投資人,尤其是一些相對來說比較負面的消息,大多數的企業都只會宣傳一些企業的好消息,公司得獎、業績上升等等,遇到經營不善的時候,可能出於自我保護的原因,企業有時候不願在第一時間告訴投資人,其實這是非常不好的做法,投資人也是股東,企業出問題了,他第一時間也會內部開會商討,一定是想辦法幫助企業的,不要把投資人想的那麼功利,如果你第一時間沒有告知投資人的話,很可能會錯過了最佳的解決時機,後續如果問題爆發的話,投資人很可能就會選擇退出了。

同時,企業家也要有示弱的心態,總是表現的太強勢的話,很可能會錯過一些別人幫助你的機會,投資人其實是願意幫助企業的,只是有時候持股比例太小,他們會表現的不那麼關心企業,這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這時候需要企業家主動示弱,主動尋求幫助,投資人一般都會竭盡所能提供幫助。

當然,企業對投資機構的期望也不要太高,投資機構的能力和精力也是有限的,你想得到全方位的幫助也不太可能,投資人有自己的生態系統,資源豐富,很容易匹配到企業,但是雙方需要找到契合點,最好是達到一種雙贏的狀態,因為,投資人也沒有義務去幫你,同時,你的需求如果影響到對方的正常運作的話,很可能就合作不成,也就是雙方的合作不能是單贏的,企業一定要找到雙贏的方案,才能更好的進行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