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學家說,父母關注孩子情感生活的方式會影響孩子未來幸福水平

道格是一位讓人羨慕的“別人家孩子”。他聰明又自信,擅長辯論,生性樂觀,常面帶微笑,善於社交,又十分謙遜。不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道格都是一個非常幸福的人。

約翰梅·迪納是道格的朋友,美國最權威的腦神經科學家,也是用最通俗的語言普及大腦科學的暢銷書作家。他說不少研究數據顯示,像道格這樣的孩子與其他孩子相比有個可測量的特點是,他們的調控自主神經系統(也稱為迷走神經)的潛意識能力非常穩定。

腦科學家說,父母關注孩子情感生活的方式會影響孩子未來幸福水平


為什麼這些孩子自主神經系統能夠達到如此穩定狀態呢?這與父母對他們情感生活的關注方式有關,約翰·梅迪納在《讓孩子的大腦自由》一書中談到四種教育風格:獨裁型、溺愛型、忽略型和權威型。只有權威型的教育風格,才能培養出像道格那樣幸福的孩子。

01 四種不同教育風格父母,面對孩子問題的不同反應

你知道自己是哪種教育風格嗎?現在設想一個場景,孩子們在走廊裡跑來跑去,木地板在他們腳下發出很大的響聲,加上他們尖銳又刺耳的叫聲,這讓正在打電話的媽媽難以忍受。 假如你是那位媽媽,你會怎麼反應呢?

如果你厲聲呵斥孩子們不要吵了,說自己受不了啦,恐嚇他們馬上停下來,不然回頭要教訓他們。那麼,你可能是獨裁型教育風格。

如果你對電話那頭的朋友說:哎,孩子們太吵了,真拿他們沒辦法。然後繼掛掉電話,繼續任由他們吵下去。那麼,你可能是溺愛型教育風格。

如果你裝作聽不到,當成什麼都沒發生,繼續和朋友打電話,直到那頭的朋友無法忍受掛掉電話。那麼,你可能是忽略型教育風格。

如果你會先做個深呼吸,然後對孩子們說:親愛的,你們的聲音太大了,看來今天心情都很好嘛,個個跑得像個小火車!你們先到外面跑好吧,屋裡跑不方便,等我打完電話幫你們佈置一個障礙跑道好不好?現在,請你們幫媽媽個忙,先到後院玩可以嗎?那麼,恭喜你!你就是培養出道格那樣孩子的權威型教育風格。

權威型教育風格媽媽採取的方法,即有效又包容孩子。媽媽不需要怒吼,更不需要威脅和懲罰孩子。權威型教育風格的父母喜歡情緒體驗,他們認為情緒體驗是生活重要的組成部分,會讓生命變得更加豐富。

而前面三種教育風格的媽媽,要麼認為情緒會讓人難堪,應該壓抑情緒;要麼可以接受正向的情緒,比如開心或高興,但一些負面情緒應儘量避免,比如憤怒、悲傷和恐懼等;要麼不知如何面對情緒,選擇逃避情緒。

有個朋友說,疫情在家兩個孩子吵得她實在受不了,她常躲到廁所去。這就是不知如何面對情緒,在逃避情緒。

腦科學家說,父母關注孩子情感生活的方式會影響孩子未來幸福水平


02 為什麼說權威型教育風格能夠培養出幸福的孩子?

因為具有權威型教育風格的父母,能夠妥善處理自己的情緒,只有對自己的情緒有清晰的瞭解和認識,並妥善管理,才能夠有效引導孩子處理他的情緒。

要做到妥善處理自己的情緒,父母需要在生活中保持覺察。在每一個不舒服的時刻,向內看自己,它是什麼情緒,感受是什麼,怎麼會有這樣的感受的?當我們一次次與自己的情緒共處,細細體會那個情緒,它的到來和離去。我們對情緒越敏感,越容易管理自己的情緒。

善於處理自己情緒的父母,也很善於跟蹤孩子的情緒,他們會用富有愛心而柔和的方式跟蹤孩子的變化。他們知道孩子是高興、悲傷還是害怕,他們能夠準確地解讀孩子的語言或非語言信號,根本不需開口詢問孩子。

有位3歲的小女孩,父母在她姐姐生日那天給她買了一個和姐姐一樣的洋娃娃,然而在姐姐生日派對時她一直悶悶不樂。客人走後她對著洋娃娃說:“我不喜歡這個娃娃!我要姐姐的娃娃!”後來邊哭邊叫,把娃娃扔在地上。

爸爸看到後問她是不是很傷心,小女孩點頭。爸爸說知道她不高興,因為姐姐得到了所有禮物而她只有一個娃娃,小女孩又點頭。爸爸說:“你也想得到那麼多禮物卻沒有,你覺得不公平,所以很難過。”然後又接著說,如果別人得到了他想要的東西他也會難過。

最後,爸爸說出了關鍵,問她想不想知道有個詞可以形容這種感受,小女孩繼續點頭。爸爸把她摟在懷裡說:“叫‘嫉妒’,你想要姐姐的禮物卻得不到,所以你嫉妒她。”小女孩低聲說:“嫉妒?”爸爸肯定地說沒錯,這種感覺很不好受。小女孩說她一整天都在嫉妒,然後一頭扎進爸爸的懷裡。

腦科學家說,父母關注孩子情感生活的方式會影響孩子未來幸福水平


正是爸爸對自己情緒清晰認識,才能夠準確地把握女兒的情緒。當然,孩子也需要獨立的空間,過度的關注會干擾孩子的自我調節。我們需要根據孩子變化和反應尋找平衡點。比如,孩子每次打嗝、咳嗽或嘟噥你都積極反應,反而會阻止孩子與父母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

只有那些能夠根據孩子的變化做出恰當的反應,而不是我行我素表達愛意的父母,才能夠創造出最安全的依附關係。

對孩子而言,當他們面對負面情緒時,“如果孩子無法表達自己的情緒,那麼他們的清晰世界就會成為各種生理體驗的大雜燴而混亂不堪。”

孩子很早就能感受到恐懼、厭惡和高興等情緒。但是, 語言和非語言溝通中樞就像兩個互聯的神經系統,孩子大腦中的這兩個系統還沒有很好地連接起來。這就是為什麼孩子經常哭著找父母,讓他說怎麼了他不說的原因,他還不知道怎麼說。

03 面對孩子的激烈情緒,父母如何正確應對?

約翰梅迪納談到正確應對孩子激烈情緒的四個要點:跟蹤孩子的情緒;說出情緒;直面情緒;無盡的共情。

正如前面3歲小女孩的例子,爸爸做看到了小女孩一天都不開心,當客人走後看到了她的情緒爆發,爸爸做到了跟蹤情緒。同時對秦旭進行標註——“嫉妒”,並教孩子說出情緒,當小女孩明白了自己的情緒,說出來時便理解和接納了自己的情緒。

在整個過程中,爸爸沒有選擇逃避,而是直接面對小女孩的情緒,然後對她無盡地共情,說出她的傷心,她沒有得到姐姐那麼多玩具……

研究顯示,那些培養出幸福孩子的父母都有標註情緒的習慣。如果父母經常教孩子說出自己的內心感受,孩子就會變得更加善於安慰自己。有時候,把心裡的感受說出來就夠了,因為大腦有一條規則——

標註情緒能夠舒緩劇烈的情緒。

讓我們學會妥善處理自己的情緒,做權威型教育風格的父母,正確應對孩子的情感生活,培養幸福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