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人在地壇】17年前母親備戰“非典” 今天抗擊“新冠”換我上陣!

加入北京友誼醫院支援地壇醫療隊已20余天,從接受感染隔離培訓到參加一線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我從只能在新聞前關心疫情進展的普通人變成了全國乃至全世界抗“疫”大軍中的一員。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幸有榮焉。

【友谊人在地坛】17年前母亲备战“非典” 今天抗击“新冠”换我上阵!

說到這次疫情,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想起2003年的“非典”。那時我正在北大醫學部讀書,整個疫情期間都待在校園內。當年並沒有像現在這麼發達的移動互聯網媒體,除了可以從廣播裡知道關於疫情的零星消息外,在校園裡的我們完全感受不到抗“疫”的緊迫感。因為集體上課會增加傳染風險,學校放寬了出勤要求,還降低了課程考試的難度,我們很多人都因為能夠輕鬆通過恐怖的生物化學考試而暗自竊喜。唯一的緊張,應該就是做醫生的媽媽接到了去小湯山醫院支援的通知。那遙遠的疫情彷彿就突然來到了身邊。

不過萬萬沒想到的是,17年後,我們又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和2003年相同,我們又看到了空蕩的街道、無人的公園、門可羅雀的商場。而不同的是,媽媽已經退休了,這次去一線的任務輪到了我這裡。雖然現在疫情防控卓有成效,醫療秩序穩定,醫療資源也非常充足,但是在我出發前,妻子還是有些擔心,我笑著說:“岳父岳母已經在湖北堅守兩個多月了,作為湖北女婿,雖沒能去湖北支援,我這也算做一點力所能及的貢獻。”

來到北京地壇醫院的當天我們就接受了感控的防護培訓。做臨床醫生已經十年有餘,但還是頭一次見到專業的傳染病醫院是如何對傳染病進行防護的。友誼醫院醫療隊是分批到達北京地壇醫院的,最早來支援的護士已經在一線工作了一個多月,工作已經非常熟練。我跟同來的消化科大夫王俊雄被分配到了同一病區,進入病房後看到了三區兩通道的佈置、充足的個人防護設備和戰友充滿信心的狀態,這讓我瞬間感到了用專業科學態度做專業的事所帶來的安全感。在病房,我還遇到了兩年前剛從我們科畢業的研究生,從二月初開始,他已經持續工作將近兩個月。和他聊起這兩個月的感受,他說最艱難的時候是剛開始,倒不是因為工作量太大,而是當時自己對這個傳染病危險性的無知所帶來的恐懼感。

的確,對於未知的恐懼感以及對恐懼的逃避,是深藏於我們人類基因中的本能。但從古至今,人類面對災難和危險之時,總有能挺身而出的人,這種為了他人冒險前行的勇氣讓人性的光彩熠熠生輝。

【友谊人在地坛】17年前母亲备战“非典” 今天抗击“新冠”换我上阵!

來到一線工作以後,我們得到了來自醫院黨委、科室領導,親友同事的很多關心。這裡還有專業的心理諮詢師為醫護人員進行心理疏導。我被問到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接觸到確診患者後有什麼感觸?”其實從疫情開始之後,身邊親友同事並無感染的案例,因此和其他人一樣,這個疾病於我只是每天變化的數字。但在我值的第一個班上,這些數字突然就變成了一個個活生生的人。這其中有做生意的浙江家庭,有留學歸國的大學生,還有在中國工作的希臘小夥子。他們每個人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生活,卻因為這個疾病不得不按下了暫停鍵。

【友谊人在地坛】17年前母亲备战“非典” 今天抗击“新冠”换我上阵!

一轉眼已經在一線工作了半個多月,每天都在病房和駐地酒店兩點一線間運動。除了醫務工作者,我們身邊還有酒店的保安、服務員、保潔等許許多多繁忙的身影,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拼搏著,為這場戰役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相信疫情終將過去,暫停腳步的人們會與親人重新團聚,靚麗的笑容會重現在人們的臉龐,孩子們也會重返校園。讓我們一起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往期精選

  • 【友誼人在地壇】種下友誼樹 見證戰“疫”情
  • 【友誼人在地壇】最難忘的生日;這份記憶我會永遠珍藏


【友谊人在地坛】17年前母亲备战“非典” 今天抗击“新冠”换我上阵!

訂閱號

服務號

為您提供預約掛號、門診繳費、就診指引、報告查詢等移動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