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甯戚轉正看齊桓公的用人技巧

齊國攻打宋國,齊桓公派管仲率一部分軍隊先行。管仲軍出臨淄南門,約行三十餘里看到一個穿著破衣服,帶著破斗笠光著腳的人在山下放牛。此人敲著牛角唱歌。管仲感覺這個人不平凡,讓人用酒食慰問他。這個人吃完,說要見管仲。使者說管仲的車已經過去了,這個人請使者轉告管仲一句話:“浩浩乎白水”。使者追上管仲的車,把這句話告訴管仲。管仲很茫然,不知道什麼意思,問身邊的妾婧。婧說:“妾聽說古詩《白水》說:‘浩浩白水,儵儵(shū 光彩鮮明)之魚。君來召我,我將安居‘,此人大概是想當官了。”於是管仲便讓停車,招人把這個人召喚過來。這個人過來見管仲,長揖不拜。管仲問他的姓名,知道他衛國人,叫甯戚。聽說管仲禮遇賢士,所以到了齊國。因為無法見到管仲所以暫時為別人放牛。管仲和他詢問時事,甯戚都應對如流。管仲很感嘆他的才能,為甯戚寫了推薦書,請他在這等後面齊桓公的大部隊。

齊桓公的大軍三日後才到。甯戚依舊穿著破衣服,帶著破斗笠光著腳在路邊放牛。等桓公乘的輿快到時,甯戚就敲牛角而唱歌:“南山燦,白石爛,中有鯉魚長尺半。生不逢堯與舜禪,短褐單衣才至骭。從昏飯牛至夜半,長夜漫漫何時旦?”

桓公聽到後覺得很驚訝,命人把甯戚帶到車前,問其姓名居處。桓公說:“你一個放牛的,為什麼譏諷朝政?”甯戚說:“我就是個平民百姓,怎麼敢譏諷朝政?”桓公說:“當今周天子在上,我率諸侯都臣服,百姓安居樂業,草木都欣欣向榮,在堯舜時期也不過如此。你說‘不逢堯舜’,又說‘長夜不旦’,不是譏刺是什麼?”甯戚說:“臣是個平民,沒有見過之前堯舜時期。但聽說堯舜之世,十日一風,五日一雨,百姓耕田而食,鑿井而飲。現在朝廷紀綱不振,教化不行,還能說是所謂堯舜的時期,我不太明白。我又聽說堯舜之世,百官都很清正而諸侯都臣服,天下安定,言而有信,不怒而威。現在你打算攻打宋國,又劫持魯國會盟。用兵不息,讓百姓疲憊窮苦,你說百姓安居樂業,我也不明白。我又聽說堯禪位給舜而沒有傳位給自己的兒子,舜不想得王位自己躲起來又被百姓迎回來,最後不得已才即位。現在你殺了自己的哥哥得到王位,假借天子來號令諸侯,你自己怎麼能自比堯舜?”桓公大怒要殺他,甯戚神色不變,仰天嘆:“桀殺龍逢,紂殺比干,今甯戚與之為三矣!”隰朋說:“此人見權勢不攀附,見威脅不害怕,不是尋常人,請大王赦免!”桓公突然醒悟,命令釋放甯戚。甯戚於是拿出管仲的推薦信給桓公,桓公拆開一看:“臣奉命出師,行至峱山,得衛人甯戚。此人非牧豎者流,乃當世有用之才,君宜留以自輔。若棄之使見用於鄰國,則齊悔無及矣!”

桓公大喜:“先生既有仲父的推薦書,怎麼不早點給我?”甯戚說:“臣聽說‘賢君擇人為佐,賢臣亦擇主而輔’,大王您如果厭惡直言喜歡諂媚,對我發怒,那我寧死也不拿出相國之書。”桓公大悅,命令後車載上甯戚一起走。

晚上,安營紮寨後,桓公命人點亮火光,著急去找衣冠。侍從問:“大王找衣冠,是要封甯戚嗎?”桓公說是。侍從說:“衛國離咱們齊國不遠,不如找人去衛國打聽下,如果這個人真的有能耐再封賞不晚。”桓公說:“此人生性廓達,不拘小節,恐怕在衛國會有小的過錯。我知道了,封賞他就不好,放棄他又太可惜!”於是在燈火之下,封甯戚為大夫,讓他使與管仲一起參國政。

甯戚隨後隻身入宋,說服宋公,不戰而屈人之兵,使宋國臣服於齊國。官至大司田後,推廣使用鐵鏵犁,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齊桓公管仲外出征戰時,甯戚就留守後方把國家管理的井井有條。

齊桓公能成就春秋時期的第一位霸業,內外兼修。明君能臣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如無管仲巧遇甯戚,停車談論,就無之後和桓公的見面。管仲對求賢渴望和人才的敏感度超強。一代賢相實至名歸。

如無隰朋在桓公盛怒時的諫阻,可能甯戚會死於桓公刀下。隰朋處事周全,思慮縝密,敢於直諫。

桓公氣量恢弘,識才用才,不拘常理,有了無數人才的相佐,才有了霸主第一的地位。

不求全責備,揚人所長,避人之短,補人之不足,是用人者的藝術。

秦孝公不惜“吾且尊官,與之分土”的《求賢令》得到的商鞅,商鞅刻薄貪暴,私德不好。而商鞅興秦圖強,開啟一統華夏的強秦時代。

陳平盜嫂受金,在劉邦麾下,離間項羽范增,巧解白登之圍,誅諸呂立漢文帝。都是不世之功。

曹操“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拉開大魏的人才爭奪戰,在三國競爭中佔盡先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