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 臨淄歷史上的十大名女

齊國、齊地,歷來有尊重婦女的傳統。因為紡織業是國家經濟支柱,所以齊女的社會地位和家庭地位較高。再加上長期受大氣、開放的齊文化的薰染,齊女不僅具有中國傳統婦女善良溫順、吃苦耐勞的一般特點,而且具有大氣豪邁、足智多謀、有膽有識等獨特氣質。本文重點介紹臨淄齊文化十大名女:

1.巧解白水詩之管妾婧:

春秋時期臨淄貴族女性、齊國相國管仲的侍妾,名字叫“婧”。春秋時期,衛國人甯戚來齊都臨淄,通過唱《飯牛歌》的形式表明心跡,引起了齊桓公的重視。齊桓公派管仲去見甯戚,做進一步考察。可是見面後,甯戚說了個隱語:“浩浩乎白水”,便不再作答。管仲不解其義,又不好意思再問,回到家裡愁得食不甘味,坐臥不寧。管仲的侍妾婧說:“古詩裡有‘浩浩白水,倏倏之魚,君來召我,我將安居,國家未定,從我焉如。’的句子,甯戚用此詩句,意思是表白自己願意聽從齊王召喚,為齊國效力。”管仲恍然大悟,奏知齊桓公,說甯戚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最後重用了甯戚。

臨淄歷史上的十大名女

2.孟姜女原型之杞梁妻:

春秋時期臨淄貴族女性、齊國大夫杞梁(萬喜梁的原型)的妻子。公元前550年,杞梁在伐莒之戰中為國捐軀。杞梁妻認為齊莊公在郊外簡單弔唁杞梁,不符合禮制,向齊莊公進諫。後來,齊莊公親自到杞梁家中弔唁,並把杞梁安葬在齊都郊外。現杞梁墓,在臨淄區齊都鎮郎家村東約600米處。戰國時期,《孟子》等為杞梁妻故事增添了“哭夫”情節;西漢劉向的《說苑•善說篇》則說杞梁妻哭崩了齊都臨淄的城牆,並赴淄水而死。唐朝人把故事發生的時間移到秦始皇時代,將地點由臨淄移至秦長城。到了明代,創造出全新的“孟姜女哭長城”傳說。

臨淄歷史上的十大名女

3.助夫改過之晏嬰御者妻:

春秋時期臨淄女性,齊國相國晏子車伕的妻子。 有一天,車伕的妻子從門縫裡觀望,看見自己的丈夫給相國駕車,傲氣十足、非常得意。車伕回到家裡,妻子要和他離婚。車伕問妻子是什麼原因,妻子說:“晏子身高不足六尺(1米5左右),任齊國相國,名聲顯赫於諸侯各國。今天,我看他出門,志向深遠,謙遜有禮。你身高八尺(1米8左右),僅是一個給人駕車的僕人,卻得意洋洋,態度傲慢,所以我要離開你。”從此以後,車伕改正了自己的缺點,比以前態度低調了許多。晏子感到非常奇怪,就問車伕為何有如此轉變,車伕如實將情況告訴了晏子。晏子覺得他善於接受別人意見,有錯能改,就推薦他做了大夫。

臨淄歷史上的十大名女

4.無鹽娘娘鍾離春:

戰國時期齊國無鹽邑(今山東東平東)人,後成為齊宣王的王后,在齊都臨淄長期居住。她四十歲還沒結婚,長得又黑又醜,但見識深遠,富有謀略。鍾離春求見齊宣王,說自己會隱語(類似於寓言、謎語),然後做了四個動作;瞪眼、咬牙、舉手、拍打膝蓋,並連說了四個“危險啊!”齊宣王不解,鍾離春解釋說,不立太子,是第一危險;大興土木,是第二危險;親小人、遠賢臣,是第三危險;花天酒地、荒淫無恥,是第四危險。齊宣王聽後,對無鹽女肅然起敬,幡然悔悟,勵精圖治。齊宣王還娶了鍾離春,封其為王后,從此齊國國勢蒸蒸日上。臨淄百姓對無鹽女鍾離春非常崇敬,有句俗語在臨淄世代流傳,婦孺皆知:“無鹽娘娘生得醜,保得齊王坐江山。”臨淄人還將“桓公臺”說成是無鹽娘娘的“梳妝檯”(梳洗樓);將桓公臺附近的一個蓮花盆,說成是無鹽娘娘的“洗臉盆”;將桓公臺東的一座石門,說成是無鹽娘娘的“手巾架”;將桓公臺西南的一處泉水,說成是無鹽娘娘的“照鏡泉”。

臨淄歷史上的十大名女

5.教子拒賄之田稷母:

戰國時期臨淄女性,齊宣王相國田稷子的母親。一天,有人向田稷子行賄百金,田稷子將賄金獻給母親。田母非常生氣,教育田稷子要用高尚的品德修飾自己,心中不想不義之事,家中不收不義之財,言行一致,表裡如一。田稷子聽了母親的教誨,非常羞愧,將百金退還,併入宮向宣王認罪。宣王聽後,對田稷母義行義舉,讚不絕口,以千金賞賜田稷母,並詔令全齊國學習田稷母廉潔清正,教子有方。

臨淄歷史上的十大名女

6.守信好義之義繼母

戰國時期臨淄女性,兩個兒子的母親。大兒子為丈夫前妻所生,小兒子為自己親生。一次,兩個兒子成了一起命案的嫌疑人。官吏查案時,兄弟二人爭相認罪受罰,使此案成了懸案。齊宣王讓這兄弟倆的母親,選擇一個兒子給人抵命。那個母親要求殺掉她的小兒子,讓大兒子活命。並且說:“丈夫臨終之前,把大兒子託付給我,讓我照顧好他。我答應了丈夫的要求。現在如果我選擇讓大兒子死,就是違背了對丈夫的誓言,就是不守信用,讓丈夫九泉之下不得安生。”齊宣王聽後,對這個母親的品行大加讚賞,赦免了兩個兒子的死罪,賜她“義繼母”尊號,讓齊國人都學習她。

臨淄歷史上的十大名女

7. 以德飾身之宿瘤女

戰國時期齊都臨淄東郭一個採桑葉的女子,齊湣王田地的王后。因脖頸處長一大肉瘤,所以人稱“宿瘤女”。一天,齊湣王出城到東郭巡遊。百姓紛紛到路邊觀看。可宿瘤女卻目不轉睛,採桑依然。湣王很奇怪,派人召她前來,問其中原因。宿瘤女回答說:“父母讓我來採桑葉,可沒讓我來看大王車隊。”湣王心生愛慕,派使者帶上黃金百鎰(二千四百兩或二千兩),去她家行婚聘之禮。宿瘤女的父母答應了這門親事。出嫁時,宿瘤女的父母想讓她梳洗打扮一番,然後進宮。宿瘤女卻按原來的樣子,進了宮。進宮後,宿瘤女借“修飾”話題,強調人重要的不是修飾外表,而是用美德修飾內心。勸諫齊湣王用仁德修飾自己,勤儉節約,愛護民眾。宿瘤女一席話,令湣王深受感動。於是,他立宿瘤女為王后,並接受其建議,修明政治、發展民生,使齊國更加強大。

臨淄歷史上的十大名女

8.倚閭而望之王孫賈母

戰國時期臨淄女性,齊國義士王孫賈的母親。王孫賈, 15歲就入朝服侍齊湣王。公元前284年,燕將樂毅佔領了齊都臨淄,齊湣王倉皇逃亡,王孫賈與齊湣王失去了聯繫,回到家中。王孫賈的母親是一個深明大義的婦女。一天,王孫賈的母親非常痛心地對兒子說:“你早晨出去沒回來,我總在家門口等著你;你晚間出去沒回來,我就要到巷口張望,等著你。你以前為湣王做事,而如今大王出走,不知生死,你怎麼能獨自回家來呢?”王孫賈的母親的意思是要兒子像母親關心他的安全一樣,關心湣王的安危,忠君報國。聽罷母親教誨,王孫賈於是離開家,出外四處尋找湣王的下落,結果打聽到湣王最後逃奔到了齊國的莒邑,已被楚將淖齒殺死。王孫賈決心為湣王復仇,他來到莒邑的街市上,對百姓們說:“淖齒殺了我們的齊王,是我們齊國人的仇敵。要為國雪恥的人,請袒露出右臂為標記,跟我一起去殺賊!”立即有400民眾響應王孫賈的號召,組成了討伐淖齒的隊伍。這支隊伍在王孫賈的指揮下,英勇作戰,衝進齊王行宮,殺死了淖齒,為湣王報了仇。後來,王孫賈又立齊湣王之子法章為齊襄王,守莒抗燕。最後,與即墨的田單遙相呼應,互相支援,為破燕復齊做出了傑出貢獻。

臨淄歷史上的十大名女

9.上書救父之緹縈

西漢時期臨淄人,著名醫學家淳于意的第五個女兒。公元前167年(或176年),淳于意遭權貴陷害,被捕入獄,要到長安接受肉刑。五個女兒痛苦流涕,為父送行。淳于意仰天長嘆:“生女不生男,急難無可用。”小女兒緹縈聽到此話,不顧姐姐們的勸阻,千里迢迢,風餐露宿,陪伴父親來到長安。到長安後,緹縈冒死上書漢文帝:“我父親是個廉潔公正的好官,現在他有罪錯,理應受刑。但肉刑致殘,不能復原,我父親即使想改過自新,也沒有了機會。我願意入宮為婢,以贖父罪。”漢文帝也是個大孝子,看到緹縈的上書後非常感動,立即下詔免除淳于意的肉刑。接著又下詔,在全國範圍內廢除了肉刑。

臨淄歷史上的十大名女

10.文采斐然之左棻

西晉時期臨淄人,字蘭芝,是著名文學家左思的妹妹。生年不詳,卒於300年。左棻自幼好學,能詩善文,多才多藝。晉武帝司馬炎聞其文名,於泰始八年(272)召入宮中,初拜修儀,後封貴嬪。雖相貌一般,不得寵愛,但卻以才德受到尊敬。司馬炎每次漫遊到其近處,必去她的住處談論詩文。凡遇外地進貢,常請她賦頌。凡是皇家需要用文字記錄的婚喪嫁娶,也要她寫誄作賦。左棻一生寫了大量的詩賦,據傳有文集四卷,惜已散失。主要作品有《離思賦》《桐鳳賦》《孔雀賦》《松柏賦》等。

臨淄歷史上的十大名女

(姜健 編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