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深宫的传世名画平时很难见到@名画

名画赏析高清图片!喜欢字画可以收藏,临摹研究均可用上。

藏在深宫的传世名画平时很难见到@名画

北宋 李成 晴峦萧寺图

《晴峦萧寺图》传为北宋李成所作。其山水画初师荆浩、关仝,后隐居山林,师法自然,凡烟云变灭,树木萧森,飞流危栈,断桥绝涧,无不吐自胸臆。其平原寒林,尤得潇洒清旷之致。笔锋颖脱,墨法精微,好用淡墨,时称“惜墨如金”。此画全景构图,高山峻岭,深沟巨壑,山体坚凝,气势磅礴。近景以深远法为之,坡石丰厚,卧于溪水,硬毫浓墨勾轮廓,中、侧锋兼施,以淡墨或重墨短直线顺山石结构皴出纹理,复以干松笔墨擦之,淡墨染阴处,阴阳昭然。枯树挺拔萧森,以浓墨双勾树干,行草笔法单勾枝丫,气势贯通。木桥横跨,桥面外实内虚。流泉一波三折,曲回掩映。山脚水榭、茅屋数间,错落有致。点景人物笔简神具。中景平远法为之,三四座小岗穿插交错。萧寺楼塔以界画为之,皆仰画飞檐,造型严谨,线条工致,隐现于枯木寒林后,藏露结合,令人遐思。远景以高远为之,两峰拔地而起,小山相揖顾盼,宾主分明,龙脉自生。峰峦以浓墨、重墨或淡墨勾轮廓,中侧锋兼用,偶用颤笔;淡短线直皴,上浓下淡,上实下虚,山脚少皴或无皴,因而有云烟升腾之感。流瀑飞泉用不同墨色烘托而出,远山没骨为之。此画兼具李成、范宽、燕文贵山水画的某些特征。


藏在深宫的传世名画平时很难见到@名画

北宋 赵佶 风雨牧归图

北宋 赵佶 风雨牧归图 绢本120X103台北


此图描绘风雨将作时,二牧童赶牛回家的情景,是一幅具有风俗性质的小景山水画画中以极简洁的场景,却烘托了一个极充实的情境。


整个牧童、牛、大树、湖水、苇丛等景物都被置于忽来的风雨主题与气氛之中因而画幅虽大,景物虽简,但仍显得充实而饱满画中用墨、设色均轻淡细腻,除极好地表现两牛形体、骨肉的细微变化外,对整个画面气氛的烘托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

【年代】北宋

【作者】宋徽宗赵佶

【形制】绢本,设色

【尺寸】纵120cm,横10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在深宫的传世名画平时很难见到@名画

北宋赵佶听琴图

幅画的背景和道具处理得十分简练,主人公背后,画松树一株,女萝攀附,枝叶扶疏,亭亭如盖。松下有竹数竿,苍翠欲滴,折旋向背,摇曳多姿。道具除琴案外,仅一几,几上置薰炉,香烟袅袅。

主人公对面,设小巧玲珑山石一块,上有一小古鼎,中插花枝一束,除以上这些外,别无它物。使人感觉到,这是一个高级的园庭,但却经过了作者精心剪裁。

所有布景、道具以及次要人物的位置,都是围绕着主人公的演奏而安排的。整个画面的气氛,仿佛使人觉得,在这静谧之中,有一阵阵的琴声,混合着微风吹动松枝竹叶之声,从画中传出。借用白居易的一句诗来形容,其妙处那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画面上方,有"六贼"之首蔡京所题的七言绝句一首,“吟徵调商灶下桐,松间疑有入松风。仰窥低审含情客,似听无弦一弄中。”右上角有宋徽宗赵佶所书瘦金书字体的"听琴图"三字,左下角有他"天下一人"的画押,这样一来,这幅作品就成了他的了。传闻这一幅作品是他画院里的画家绘画赵佶本人行乐时的状况。


藏在深宫的传世名画平时很难见到@名画

明 陈洪绶 人物图

洪绶(1599年-1652年),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晚号老迟、悔迟,汉族,浙江绍兴府诸暨县枫桥陈家村(今诸暨市枫桥镇陈家村)人。明末清初书画家、诗人。

年少师事刘宗周,补生员,后乡试不中,崇祯年间召入内廷供奉。明亡入云门寺为僧,后还俗,以卖画为生,死因说法不一。一生以画见长,尤工人物画。所画人物躯干伟岸,衣纹线条细劲清圆,晚年则形象夸张,或变态怪异,性格突出。花鸟等描绘精细,设色清丽,富有装饰味。亦能画水墨写意花卉,酣畅淋漓。还长于为文学作品创作插图,能表现出原作人物的精神气质。其画手法简练,色彩沉着含蓄,格调高古,享誉明末画坛,与当时的顺天崔子忠齐名,号称"南陈北崔"。其人物画成就,人谓"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盖明三百年无此笔墨";当代国际学者推尊他为"代表十七世纪出现许多有彻底的个人独特风格艺术家之中的第一人"。

陈洪绶去世后,其画艺画技为后学所师承,堪称一代宗师,名作《九歌图》(含《屈子行吟图》)、《插图》、《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版刻传世,工诗善书,有《宝纶堂集》。


藏在深宫的传世名画平时很难见到@名画

明文征明携琴访友图


文徵明(1470-1559),42岁前名壁,一作璧,后以字行,44岁后均署徵明,更字征仲,号稀奇山、停云生、衡山、衡山居士,私谥贞献先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文天祥后裔。以岁贡生试吏部,授翰林院待诏,人称“文待诏”。聪颖博学,诗、文、书、画都名闻一时。文学宗吴宽。书法宗李应祯。少拙于书,刻意临学,亦规模宋、元,既悟笔意,遂悉弃去,专法晋、唐。其小楷虽自黄庭、乐毅中来,而温纯精绝。行草深得智永笔法。大书仿黄庭坚者尤佳。隶书法钟繇,独步一世。生平雅慕赵孟頫,每事多师之。其书宽展舒和,温和雅遒,极是丰富。画学沈周,兼有李唐、吴仲圭、赵孟頫、黄公望笔法。山水、人物、花卉都极出色,画风细致温雅,笔墨精锐,气韵神采,独步一时。粗笔有沈周温厚淳朴之风,又有细腻工整之趣;细笔取法于王蒙,取其苍润浑厚的构调,又有高雅的风采。长于用细笔创造出幽雅间静的意境,也能用潇洒、酣畅的笔墨表现宽阔的气势。画人物和水墨花卉,技法熟练,风格秀丽。画水仙多用冰白知法,花叶离披,备天然之妙。其画名满当世,影响颇大,有“吴门派”之称。所刻印章,虽不能法秦、汉,然雅而不俗,清而有神,得六朝陈、隋之意,苍茫古朴,略有不逮。与沈周、唐寅、仇英世称“明四子”;在文学史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被称为“吴中四杰”或“吴中四才子”;在书法上,与祝允明、王宠并称“吴中三子”。有《莆田集》等行世。长子文彭、次子文嘉,均为画家。

此作经刘恕、陈半丁等人收藏。

题识:嘉靖丙戌三月既望徵明制。

题跋:文太史先生画法,早岁师宋人笔,中师赵荣禄,最后师梅沙弥,故此图仿范华源法也。苍古沉森,足掩千古,其为难得,旧为吾伴竹居中物久已。我之今获再观,楚人之兮,任其流转,何必以得失系心第。谓此世间奇琛,须令真赏之士,共加爱护可耳。后学陆师道。



藏在深宫的传世名画平时很难见到@名画

郎世宁 乾戎装阅兵像

乾隆戎装大阅图》是郎世宁在宫廷的重要作品之一。此图描绘了乾隆皇帝于京郊南苑举行阅兵式时的情景。乾隆皇帝戎装骏马,英姿勃发,体现了清朝皇帝的尚武精神。


藏在深宫的传世名画平时很难见到@名画

唐伯虎 宫妓图

王蜀宫妓图》,明,唐寅,绢本设色,纵124.7厘米,横63.6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名画鉴赏

明代大画家唐寅尤长于仕女画,他的仕女画都带有对仕女不幸生活的强烈同情和对民主思想的追求。《王蜀宫妓图》绢本设色,纵124.7厘米,横63.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它不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充分地显示了画家在艺术上的杰出表现能力,是唐寅仕女画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画作之一。

《王蜀宫妓图》俗称《四美图》,取材于五代后蜀君主的宫廷生活,画中工笔重彩地精心描绘了四个盛装宫妓的神情状貌,她们头戴花冠,云吉高耸,青丝如墨,身穿道袍,亭亭玉立,互相对语,无视景。唐寅着力刻画了这四名宫女身材修长,面部丰满和身姿婀娜,人物衣饰线条流畅,设色浓艳明净而富于节奏,服饰上的花纹都刻划得十分精细。

唐寅的仕女画分两种:一种是线条细劲,设色妍丽;另一种笔墨流动,挥洒自如另一种是从南宋的院体脱胎而出,笔墨流动爽利.转笔方劲,线条抑扬起伏.代表作品有《秋风纨扇图》以及《李端端图》等,画风由工丽变为简逸高雅。 本画当属于第一种。此画线条如春蚕吐丝,精秀细劲,流转自然,设色妍丽明洁,富于变幻和节奏感。画面中间有两正两背四个宫妓,在近处的背向者身穿一件淡黄色的长褂,与其相对者则身穿一件颜色较深的花青大褂,这在颜色上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产生了生动醒目的艺术效果。其余的部分或浓或淡,或冷或暖,或呼应或对称,变化巧妙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