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蚨园之宁戚——擅长相牛,扣角兴歌,得为霸佐,传世《相牛经》

天蚨园之宁戚——擅长相牛,扣角兴歌,得为霸佐,传世《相牛经》

天蚨园会议室

嵩山天蚨园位于登封少室山清澈崖下,占地60余亩,黛瓦白墙,茂林修竹,古朴秀丽,环境幽美,宛如世外桃源。非常适合研学旅行、企业培训、旅游接待、团体聚会、禅修辟谷、书画写生、丹道修真、道医养生等活动。历史上 、 、 、 、 等均在此隐居耕读,号称天蚨园五友。天蚨园是嵩山的“隆中”,坐标对比史上之春秋孔夫子杏坛、战国鬼谷子道场、隋唐文中子龙门等。蚨子学堂是以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稷下学宫”概念建立的一个国学讲堂,追慕春秋古风,学习吸收春秋战国“士”的精神,蚨子学堂所教乃大人之学,定位为实学。追求真才实学,修炼雄才大略。不袖手空谈心性,也不沉迷逐物异化。凭盛德立命,以大业安身。

今天讲讲此人擅长相牛,高唱一首《饭牛歌》得到国君重用的宁戚

宁戚(生卒年不详)(应作宁戚,"宁"氏系后世讹传),春秋卫惠公(公元前686年-前669年在位)时人,姬姓,宁氏,名戚,是现代宁(宁)姓始祖,卫国(今河南卫辉)人,早年怀经世济民之才而不得志。公元前680年,齐桓公拜宁戚为大夫。后长期任齐国大司田,为齐桓公主要辅佐者之一。

甯戚成为齐桓公智嚢集团“桓管五杰”之一(另四人为隰朋、王子城父、宾胥无、东郭牙),共同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

天蚨园之宁戚——擅长相牛,扣角兴歌,得为霸佐,传世《相牛经》

宁戚像

一、饭牛举爵

据《东周列国志》载,周厘王二年(公元680年)春,齐王国攻打宋国,齐桓公先派管仲率一部分军队出发。一天,军队到峱山(山东临淄附近),管仲见一放牛青年冲他疾击牛角高歌,气质非凡,即派侍从把他招来,管仲问其姓名,答曰:"卫国百姓,姓宁名戚"。管仲叩其所学,宁戚对答如流。管仲叹道:"豪杰辱于泥涂,不遇汲引,何以自显?我国国君大部队在后,不过几日到此,我写封信你去拜见国君,必当重用。"

天蚨园之宁戚——擅长相牛,扣角兴歌,得为霸佐,传世《相牛经》

齐桓公征战宋国

数日后,齐桓公大军到此,宁戚又唱起《宁戚饭牛歌》:“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单布短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齐桓公闻听此歌甚感惊奇,派人将宁戚叫至跟前,问其姓名后,桓公说:"寡人率领诸侯征战天下,百姓安居乐业,草木沾春,舜日尧天不过如此,你说不逢尧舜,又说'长夜不旦',你是放牛的为何要讽刺朝政?"

天蚨园之宁戚——擅长相牛,扣角兴歌,得为霸佐,传世《相牛经》

宁戚昂首回答道:“我虽然是一个村夫,不曾见过尧、舜帝时期,百姓的具体生活情况。然而我也曾听说过尧舜帝时期,那真是风调雨顺,百姓们衣食无忧,安居乐业。但是现在呢?天下政治昏暗,老百姓也不知礼节了,而你却说成是'尧日舜天`,这让我很是不解呀!我又听说,尧舜帝治理时期,百官行为端正,各国诸侯服从管理,天下非常地安定。现在您率领的诸侯,却是在第一次的会盟中,宋国就敢于不辞而别了,再次会盟诸侯您又被鲁国劫持了。另外,您就为了称霸,是用兵不停而劳民伤财。但您却说成是'百姓乐业,草木沾春',这又让我很不理解呀!我还听说,尧帝放弃了自己亲儿子继承帝位的机会,而是把帝位禅让给了品德兼优的舜。而您呢?您却是在杀死了自己的亲兄长之后才夺得了君位,又假托天子的命令,来欺蒙诸侯。我真不知道您怎么会厚着脸皮来和尧舜帝的美好的品格来比较呢?”

天蚨园之宁戚——擅长相牛,扣角兴歌,得为霸佐,传世《相牛经》

宁戚这番话,把齐桓公登基国君位以来的短处都揭的是干干净净,放在任何人都会恼羞成怒的。齐桓公立即被激得大怒,喝令道:“推下去,斩!”军士们拥上前来,扭着宁戚就走。宁戚毫无惧色仰天长叹道:“桀杀龙逢,纣杀比干,加上我就是三个人了。”隰朋忙上前劝谏道:“此人看见您不溜须拍马,要杀他却又不怕。此人不是一般的放牛村夫,请您把他放了吧!”虽说桓公正在气头上,但他听了隰朋的话,略一沉思,马上转过念头,释放了宁戚,说道:“刚才我是在试一试你的胆量,你果真是个英雄,今后你就留在齐国做官好了!”于是齐桓公带上宁戚坐在后面的战车上,一同向前行军。

到了晚上齐军刚刚扎下营寨,齐桓公就急令侍者举起火把翻箱倒柜寻找官服,侍者竖刁问桓公:“您这时要官服,是不是为了宁戚?”桓公说;“对!”竖刁接着说:“宁戚是卫国人,这里离卫国也不远,何不派人去卫国调查一下,如果他确实贤能,在封他官职也不晚呀?”桓公说:“此人性格廓达,在卫国可能有小的过节。倘若派人调查,发现他有缺点,在给他官职则就不光彩了,放走他又非常地可惜,所以,现在就拜他为官!”

这时,宁戚从怀里拿出管仲的亲笔信,桓公阅后说:"既有管仲的书信,为何不早呈上?"宁戚说:"贤君择人为佐,贤臣亦择主而辅,君如恶直好谀,以怒气加臣,臣宁死也不自荐"。桓公听后非常高兴,当晚举火即拜宁戚为大夫,与管仲同参国政。宁戚不负厚望,屡建战功。

天蚨园之宁戚——擅长相牛,扣角兴歌,得为霸佐,传世《相牛经》

二、齐大司田

鲍叔牙向齐桓公举荐管仲为相,管仲却向齐桓公举荐了5个人,他认为一人之力不足以成就霸业,他是这样对齐桓公说的:

升降揖让、进退闲习、辩词之刚柔,臣不如隰朋,请他为大司行,掌管国家外交机构;垦草入邑,辟土聚粟,多众尽地力,臣不如宁戚,请为大司田,掌管国家生产机构;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臣不如王子成父,请立为大司马,掌管国家军事机构;决狱折中,不杀无辜,不诬无罪,臣不如宾须无,请为大司理,掌管国家司法机构;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避死亡,不挠富贵,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为大谏之官,掌管国家监督机构。

意思是说,开荒建城、垦地蓄粮、增加人口,臣不如甯戚,请任他为大司田,掌管农业生产。管仲认为甯戚是非常有才能的农业专家而极力推荐,甯戚自此负责齐国的农业生产。当时,在“地潟卤”的齐国,农业是一个薄弱环节,但又是一国经济的基础。甯戚任职后主持开垦农田、兴修水利并兴鱼盐之利,奖励垦荒、薄取租赋,在他的管理下,齐国农业发展很快,并且还总结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生产经验和管理思想,齐国也很快富裕强盛起来。

宁戚长期任大司田(农官)。他管理农事,奖励垦种,薄取租赋,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并著有《相牛经》一卷。他仕途四十余年,对齐桓公完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起了重要作用。

天蚨园之宁戚——擅长相牛,扣角兴歌,得为霸佐,传世《相牛经》

《相牛经》

三、齐桓霸佐

桓公对甯戚非常信任和赏识,经常征询他政治国等方面的意见。汉代刘向《说苑•君道》上记载了两人之间的一次对话。齐桓公问甯戚:“仲父年纪大了,如果他一旦弃我而去。我担心今后法令不能实行、官员失职、百姓埋怨、国多盗贼。我怎样才能使奸邪不起,人民丰衣足食?”甯戚回答说:“最重要的是任用贤能的人。为他们开辟道路,考察后任用,尊重他们的地位,加重他们的俸禄,显扬他们的名声。这样,天下的贤能之士就会接踵而至。”桓公曰:“已经有了选拔人才的制度了,可是却总没有奇才前来,是为什么呢?”甯戚回答说:“是您考察得不明白,任用而充满怀疑,任人官职卑微而俸禄微薄。况且国中存在着五阻:一是君主并不是真正好士,周围满是阿谀之徒;二是听了好的建议却不去实行;三是耳不聪、目不明,因循守旧,只看到周围的人;四是用人过于苛刻,打击迫害人才;五是主管者擅政弄权。去此‘五阻’,则能人贤士荟萃; ‘五阻’不去,则上蔽吏民之情,下塞贤士之路;所以明王圣主要像大海吸纳百川一样广揽人才,这样才能成就大业。”桓公说:“好,我要随时用‘五阻’警示自己。”

当时甯戚因其贤能而名闻诸侯各国。楚国令尹子元死后,楚成王要斗廉当令尹。斗廉推辞说:“当今与楚国为敌的是齐国。齐国有管仲、甯戚治国,国富民强。我的才能比不上管仲、甯戚之流。您如果想改善楚国的法政,与中原抗衡,非用斗子文不可。”百官也齐声保奏:“只有此人,方称其职。”楚成王准奏,就封斗子文为令尹。由此可见,在各诸侯国君臣心目中甯戚是可与管仲并称的贤臣。

甯戚仕齐期间,经常到齐国东部活动,组织民众发展农耕,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他长期主管齐国的经济,致力于开垦农田和兴修水利,把滨海的许多盐碱地改造成了良田,并大兴渔盐之利,使齐国成为当时最富庶的国家。

天蚨园之宁戚——擅长相牛,扣角兴歌,得为霸佐,传世《相牛经》

四、宁戚政绩

宁戚仕齐四十年,官至大司田,工作可谓是兢兢业业、政绩突出,从而被齐桓公誉为"齐国之栋梁,君臣之楷模"。就连管仲也对其极为器重和佩服。

现举几例佐之:

一是他凭借一身胆魄和浩然正气,只身入宋国,凭三寸不烂之舌和雄辩之才,说服宋公,不战而胜宋国,使宋国归于齐国麾下,初次使齐国朝野对其刮目相看。

二是他利用齐国冶铁业发达的优势,推广使用铁铧犁,结束了齐国木犁人耕时代,进入铁犁牛耕时期,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三是他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管仲制定的相地衰征大计,使齐国农业连年大丰收。他上任大司田不到一个月,就办了两件大事,一件是把管仲的相地衰征政策进行补充修正,在荣辱柱上重新颁布;另一件是严惩大奴隶主伯氏抗税不交,使相地衰征政策得以顺利推行。

四是他心系百姓,生活简朴。身为大司田,他上求乞于天地风雨诸神,下体察于黎民百姓之间,齐国的庄稼地里,到处是他的身影。他谢绝了齐桓公和管仲为他建造的豪华府第,甘愿栖身简陋的茅屋,和周围百姓的茅舍一模一样。

五是齐桓公和管仲带兵外出伐山戎,讨蛮楚,镇西狄,威东夷的时候,总是将国政委于宁戚,而宁戚总是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解除了齐桓公和管仲在前方带兵打仗的后顾之忧。无怪乎宁戚死后,管仲就像是塌了半边天,痛惜得整日恍惚,不停地让爱妾婧为他弹奏宁戚的《浩浩白水》。

天蚨园之宁戚——擅长相牛,扣角兴歌,得为霸佐,传世《相牛经》

五、后世评价

甯戚饭牛车下而被起用,成为历代文人墨客、贤人志士感叹抒怀的对象,盼望能遇上不计出身、唯才是举的明主。屈原《离骚》中说:“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甯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把他辅佐齐桓公和姜太公辅佐周文王相提并论;宋玉在《九辩》中写道:“甯戚讴于车下兮,桓公闻而知之;无伯乐之善相兮,今使乎誉之。”赞扬了齐桓公对甯戚的识才用才;李白也借诗抒情,在《秋浦歌》第七首写道:“醉上山公马,寒歌甯戚牛。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其中“白石烂”是借喻甯戚,而“黑貂裘”则是说的战国时期最成功的策士苏秦在始游说秦惠王失败后,穷困潦倒的处境,“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李白觉得自己的处境就好比那失意东归的苏秦,也不会像甯戚那样得到君王的赏识。

甯戚饭牛的典故,也成为后世画家的创作素材,如明代画家张路和周臣都先后画过《甯戚饭牛图》,原作现分别收藏于北京与台北两地的故宫博物院。

天蚨园之宁戚——擅长相牛,扣角兴歌,得为霸佐,传世《相牛经》

六、甯戚冢墓

甯戚冢在今山东平度市马戈庄东村有甯戚冢,存封土高约15米,直径约70米,犹如一巍然丘陵,在数十里外即可望到。相传齐国兴兵伐东莱,甯戚死于行军途中,士兵用战袍兜土筑成此冢。1984年被公布为青岛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蚨园之宁戚——擅长相牛,扣角兴歌,得为霸佐,传世《相牛经》

甯戚冢远景

天蚨园之宁戚——擅长相牛,扣角兴歌,得为霸佐,传世《相牛经》

甯戚冢

扩展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