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人腐敗不可怕,一個家族腐敗才真要命

中國古代的二十四史,對於家族腐敗的記錄非常常見。有一句話一直在老百姓間流傳,那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由此,可以看出一個家族成員利用自己的特權,為自己的族人開後門從而滋生腐敗的便利性。當然,人們一旦有了權力,自然就有了腐敗的想法。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人腐敗不可怕,一個家族腐敗才真要命

那麼,古時候是如何控制家族權力,以減少腐敗的呢?

家族裡的貪官只是家族腐敗的其中一種形式,常見的家族腐敗有兩個方面:

一個是家族中有人身居要職,家族其他成員依靠他侵佔國家、社會的財富,正式形成了一個貪婪的家族;

另一個是這些腐敗家族不僅貪錢,還想擁有權力,以權牟私。

然而,朝廷為了防範這些腐敗家族,更是出臺了有針對性的制度,目的就是:管控這些貪婪的家族。皇族的外戚,指的是皇太后、皇后孃家的親戚,而祖宗家法便是約束外戚干政的重要法寶。東漢時期,祖宗家法規定:後宮娘娘的親戚不得封侯拜將、參與朝政。

宋朝時期,朝廷選皇后,特地從貧窮百姓家中選取,以免後期出現干政的事情。宋朝不允許後宮干政,一旦有某些妃子仗著皇帝的寵幸干預朝政,肯定會受到法律的制裁。這些典故被固化到了祖宗家法之中,對后妃娘娘們也有了一定的約束力。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人腐敗不可怕,一個家族腐敗才真要命

宋朝注重文官,輕視武將,因此,外戚不能在文官中任職,即:讓他們無法佔據要職,無法形成較大的政治團體。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先當上了高官,再成為外戚的人,似乎他們可以干預政事。而這,也有相應的規定,防止這些人形成自己的小團體。

朝廷規定:這些高官不能擔任兩府要職。因為,朝廷給他們限定了職位,讓他們遠離權力中心,所以,宋朝並沒有出現外戚勢力集團。即使把持朝政的外戚賈似道,也只出現在南宋後期。那時候,朝局混亂,才讓小人有機會得逞。

但是,朝廷的這些制度如果沒有得到徹底的落實,那麼,外戚還是會使朝局不穩。清朝時期,雍正帝羅列了年羹堯種種罪狀,竟多達九十二條,條條指向家族腐敗。都知道,年羹堯是外戚,他利用職務之便為家族謀取巨大利益、侵佔國家財產。而且,士大夫家族一旦有了權力,便會形成家族腐敗的根源。

其實,家族腐敗是權力腐敗的一種形式,能夠使個人腐敗上升至家族腐敗,背後肯定是權力鬥爭的結果。此外,家族腐敗肯定會威脅到朝廷政權,因為,家族腐敗最不利的危害是引起黨爭,讓親近的人擔任要職,成為自己人,然後,排除異己。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人腐敗不可怕,一個家族腐敗才真要命

這是皇帝最痛恨的行為,不知不覺便會形成與皇權對抗的小團體,讓皇帝難以招架。

皇帝為了防止出現黨爭,想出了新的選拔人才機制,比如:使用科舉制代替官二代,讓底層有能力的人進入朝廷,他們勢必會聽從聖上之言,拒絕與他人同流合汙。科舉有1300年的歷史,為很多寒門學子提供了“鯉魚躍龍門”的機會,讓他們進入上層社會。但還是有一些學子僅依靠父輩們的權勢,就能金榜題名,搶走很多寒門學子晉升的機會。

因此,很多帝王有意識限制官家子弟的報考資格,達到保障社會公平的效果。唐朝時期,明確規定:科舉是為寒門子弟準備的,官員子弟不可以參加。宋朝時期,發明了一種“牒試”制度,不僅要求官員子弟只能到異地考試,還規定朝廷的官職不能世襲,需由新人繼承。這樣的要求形成制度,避免出現官職被家族享用一世的情況。

王明清所編寫的《揮麈前錄》中,記錄了當今朝廷中父子、兄弟共同為官的二十來人,但是,他們卻不是靠父輩的權勢,而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得益於選官制度。

自然,他們在實際工作中,也會維護好皇權,免受其它權力的挑戰。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人腐敗不可怕,一個家族腐敗才真要命

明朝時期,內閣首輔翟鑾有兩個兒子同時考中進士,有人就彈劾這個翟鑾,說他:“當官還要拖親帶故,將自己的兒子也安排到官場來。”當時,嘉靖皇帝非常生氣,將他們父子罷官,降為普通百姓。萬曆年間,首輔張居正的三子張懋修考中狀元,長子考中進士。消息傳出,頓時一片譁然。大家馬上想到張居正的兒子三年前考中了榜眼,於是,寫詩諷刺張居正,說:

狀元榜眼姓俱張,未必文星照楚邦。

若是相公堅不去,六郎還做探花郎。

兩年後,張居正過世,他的兩個兒子考中狀元、榜眼的事情,也被披露出來成為張居正的罪狀。

清咸豐八年,清朝科舉出現科場舞弊案件,由於主考官受考生家人的賄賂將試題洩露,結果這個主考官被判處死刑。清康熙年間,皇帝要求對官員子弟參加科舉考試單獨編字號與寒門考生分開錄取,這也是為了不妨礙寒門考生的晉升之路。同時,皇帝還對參與科舉舞弊行為的官員子弟,進行嚴懲。

朝廷一般會從源頭上分散權力、從刑法上進行約束、從制度上進行約束等行為,來控制腐敗家族的產生,也取得不錯的效果。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人腐敗不可怕,一個家族腐敗才真要命

此外,皇帝還實行了恩蔭制度來彌補這些官宦家族,通過皇帝的直接降旨,提拔那些官員子弟,從而籠絡人心。其實,這可能也是皇帝有意為之,因為,只有這樣,那些人才不用飽腹經書去應試。而且,那些沒有真才實學、進取之心的人,在後面肯定會被那些飽腹經書的寒門子弟給取代。

朝廷特別關注制度上的設計,從而控制腐敗家族的膨脹。帝王有意識保護一些沒落的家族,讓他們能夠抑制其它家族的壯大,從中找到權力的平衡,誰也不能一家獨大,這樣皇權就不會受到挑戰。宋朝發明了恩蔭制度可以滿足官員們的享受慾望,從而減少他們的權力慾望。此外,蔭補的範圍很廣種類很多。

恩蔭制度,雖然,限制了官員子弟,但也是腐敗的一個因素,因此,後來更是遭到了寒門子弟的反對。

【《後漢書·宦者列傳》、《揮麈前錄》、《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