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每個重男輕女的家庭,都是孩子的“隱形監獄”

《都挺好》大結局,你看到哪裡了?

伴隨《都挺好》大結局的團圓祥和氛圍,蘇大強這位前期“作的要死”老父親強勢洗白,蘇明玉扮演者姚晨也爆發“刷屏級”演技。

《都挺好》:每個重男輕女的家庭,都是孩子的“隱形監獄”

這部劇從女性視角出發,將當代職場女性所能遇到的困惑——重男輕女、啃老、父母贍養、家庭糾紛等社會問題都濃縮在蘇家這個大家庭中,看得人心頭一緊,又不得不承認,這是極有可能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

01

故事圍繞著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展開:母親專制強勢,無原則的寵溺二兒子,賣房子支持大兒子留學斯坦福。

兒子都是寶,但對年齡最小、也最有天資的小女兒蘇明玉,卻視之如草,苛刻盤剝。

《都挺好》:每個重男輕女的家庭,都是孩子的“隱形監獄”

從小到大,哥哥的早餐都是火腿加雞蛋,明玉就是一碗泡飯;兩個哥哥都穿著入時,可明玉卻永遠穿著一件漿洗得發白的校服。甚至連一本複習資料,蘇母都不捨得買給她。

不僅差別待遇,明玉還要幫忙做家務,眼看著高考在即,還要給二哥洗衣服。

她成績優異,完全有把握考上清華大學,卻被母親逼著去讀了免費的師範大學。

《都挺好》:每個重男輕女的家庭,都是孩子的“隱形監獄”

母親說:因為你是個女孩,怎麼能跟你兩個哥哥比呢?

“我們只負責養你到18歲,你以後還要嫁人。到老了,我們也不需要你養”。

在大二那年,蘇母為了給二兒子買房,賣掉了蘇明玉住的房子,讓她睡在客廳。

《都挺好》:每個重男輕女的家庭,都是孩子的“隱形監獄”

悲憤的女兒與家庭決裂,一邊讀書,一邊想辦法養活自己。憑著多年的努力,蘇明玉賺到了錢,改變了命運,成為一個精明、能幹、果斷,女強人。

成年後的她,在家人眼裡,她冷漠、自私、無情。

在同事眼裡,她性格古怪,大齡剩女,心狠手辣,為達目的誓不罷休,多年的合作伙伴因裁員問題向她求情,她連眼睛都不眨。

但是,只有她自己心裡知道,這個重男輕女的原生家庭,對她的心裡造成了多大的創傷。

《都挺好》:每個重男輕女的家庭,都是孩子的“隱形監獄”

因為在原生家庭裡缺少關愛,所以她們把自己活成了一株仙人掌的姿態。

沒有人縱著她們哭,所以她們不敢釋放情緒;沒有人在背後為她們兜底,所以她們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衝。

02

看重男孩的觀念,在中國社會很早就有。

張幼儀,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也是中國現代第一個被離婚的女子。勵志的是,離婚後的她獨自撫養孩子,成為中國第一位女銀行家、企業家。

《都挺好》:每個重男輕女的家庭,都是孩子的“隱形監獄”

張幼儀家裡有12個孩子,八男四女,她是第二個女兒。

但是從小時候起,媽媽老是告訴人家,她有八個孩子,因為只有兒子才算數,而女兒是“外人”“白吃乾飯”的。

不管家裡教育狀況如何,爸爸都不會犧牲兒子的教育。張幼儀的二哥、四哥9歲起,就到上海學習德文和法文。家道中落的時候,四哥正在慶應大學讀財政和經濟學,二哥在早稻田大學修習法律和政治學。

而女孩子們則需要先到廚房幫忙,照顧弟妹,這些都忙完了,教書先生也沒忙著教男孩們功課的話,姐妹才能在另外一張桌子前接受教育。

因為是女孩子,學習內容也和兄弟們不同。她學的是為何必須遵從“三綱”的道理,以及為什麼必須對“五尊”懷有敬意。

多年後,在自傳的開頭,張幼儀說:

《都挺好》:每個重男輕女的家庭,都是孩子的“隱形監獄”

03

豆瓣上曾經有一個話題:成長過程中,父母給你帶來的哪些傷害,至今都無法釋懷?

半數以上的留言都是女孩們的回答:

《都挺好》:每個重男輕女的家庭,都是孩子的“隱形監獄”

每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都是女兒的“隱形監獄”。

《都挺好》:每個重男輕女的家庭,都是孩子的“隱形監獄”

他們給女兒帶來自卑和恐懼,會讓孩子喪失熱愛生活的能力,讓她們不敢愛、不會愛、甚至覺得自己不配愛。除了一味的輕視自己,就是陷入混沌的生活自暴自棄。

這種傷痛不是一陣子,是一輩子的。

04

值得反思的是,這樣的家庭影響的只有女孩嗎?

在《都挺好》裡,家裡長子蘇明哲被網友贈名“蘇面子”,他的自私體現在“雲盡孝”。名校畢業,但去了美國就沒有真正照顧過父母,只要家裡出了問題,他總是第一時間以兄長的身份去責怪弟弟妹妹。

在他眼裡,人活著最重要的是面子:混得好、能賺錢就是老大,至於親情,不重要。

《都挺好》:每個重男輕女的家庭,都是孩子的“隱形監獄”

郭京飛飾演的二哥蘇明成不僅啃老、還是媽寶男。哥哥去美國,妹妹跟家裡斷絕來往,他成了父母的心頭肉。

因為學習不好,靠父母花錢疏通找到工作;對媽媽的行為亦步亦趨,從小就經常欺負妹妹;工作後,還一直伸手向家裡要錢,實力“啃老”。

《都挺好》:每個重男輕女的家庭,都是孩子的“隱形監獄”

因為從小被父母灌輸“

男孩比女孩強”的人生觀,這類男孩總是誤以為自己贏在起跑線上,性別可以換來很多東西,因此不需要像女孩那麼辛苦、那麼努力。

這樣的觀念,可能會讓他們失去獨立的機會和奮鬥的勇氣,變得抗壓能力弱、膽怯、自私、不懂得愛與平等。

因此,重男輕女毀的不僅是女孩,也是男孩。

教育真正的關鍵不在於孩子的性別,而在於孩子的個性。

如何去發現孩子的個性與潛能,因材施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無論男孩女孩,給孩子平等的愛,在充滿愛的家庭環境裡,教孩子早日學會愛自己、愛人如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