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時代,華為潛在的競爭對手會是誰?

好人長安君


個人認為,5G時代,華為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目前來說華為在5G技術方面是處於業內領先地位,還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超越華為的5G技術。

目前制約能夠制約華為發展的只有美國。接二連三的制裁對華為來說的確影響很大,美國是科技大國,全世界百分之99的手機配件都用的美國技術和配件,餘承東說華為P40已經沒有谷歌任何的東西是真的,但通過對P40手機拆機發現只有射頻天線用的是美國技術,這是不得已,美國在射頻天線方面的研發水平是處於絕對領先地位,華為根本不可能放棄不用。而相比於其他手機,華為已經儘可能最大程度的“去美化”。

當下,禁令儼然已經生效,而華為依舊憑藉5G專利申請穩坐第一的位置,這和華為的“狼性”競爭方式有大關係,每年不惜拿出幾百億人民幣去搞研發,這不是任何一家普通企業能夠承受的。

個人認為,論5G技術,絕對沒有任何一家能夠超越華為的,因為華為在5G通訊方面已經深耕了十年,根基非常穩定,並不是說隨隨便便能被超越的。現在華為要做的就是不斷創新提高研發能力,超越自己,每次看華為手機發佈會時最喜歡的就是聽到談論新技術,經常聽得熱血沸騰,恨不得立馬就到發佈會現場大喊一聲“華為牛x”!


賈V斯先森


我覺得,暫時對華為構不成威脅的企業多了去了,而長期看,其中具有潛在威脅的對手應該不多,卻又應該絕不止1個,不過,無論多少,不知道到底是誰,更不知道誰能夠在將來超車華為,最大的感覺是現在和將來華為的顯在競爭對手應該清一色是國外企業,具體說,在國外,潛在競爭對手比起顯在競爭對手肯定是少多了;在國內,華為反倒是相關所有企業的潛在競爭對手,只要騰出手來進軍或者重視他們所領先的相關領域,很快就成為顯在的競爭對手。

上述的構不成威脅和顯在競爭的對手以及應該把華為視為將來的潛在競爭對手的國內企業這3類企業(下文,按此統稱)有多少、都是誰,由華為廣泛的5G佈局所涉及到的企業就可以知道了。

在10年前華為就開始佈局5G時代,潛心、無聲地,後來被美國政府給公開了。

據報道,當前華為的5G總體戰略是現有四大業務領域相互協同、共同發展。其中,運營商業務,佈局是5G規模部署、AI使能自動駕駛網絡、無線網絡、固定網絡、雲核心網、IT、網絡能源和全球服務;企業業務佈局是聯合相關方構建相互依存、共同成長的生態圈,在智慧城市、平安城市、金融、能源、交通和企業生態等領域深度發力;消費者業務,佈局是推進國產自控技術研發;雲服務,推進行業進入“AI新時代”。

看一看、數一數那3類企業都是誰、有多少,當然是遍及國內外的。也就能看出來,國內應該只有華為1家技術領域這麼廣、業務覆蓋這麼多。

那3類企業具體都是誰,沒必要一一列出,已經是眾所周知的。倒是又可以看出,華為很累,因為是在單挑,那麼,危險嗎?大可放心,即便是其中的最具挑戰力外國企業,而且還憑藉著所在國政府對華為的限制力,也不會把華為怎麼樣,因為是被華為領域涉及到、業務覆蓋到的企業之一,而已,何況,彼此之間是長期合作伙伴關係,還有,相互之間是核心專利授權關係,華為在合作力和授權力2方面都是重要的一方,只是,又可看出來早就看出來的1個問題,華為即便在強大競爭對手林立而且全都是現實競爭對手的國外,也難以被誰超車,最多的情況是都在第一梯隊裡,由此,自然還可以看出,即使是在國外,華為也是國內罕有的1家高科技跨國企業。

更不要說華為已經具有的業務規模、品牌粘性、資金裕度、銷售渠道了,想進入華為所在賽道的頗具實力品牌企業難以突破華為這個“障礙”,還要受阻於同一賽道上其他賽手的反應。

從業內已知、公認的華為技術在相關行業的發展狀態,也可以知道那3類企業都是誰、有多少。

複述一下華為的技術狀態吧。在世界通訊領域,綜合起芯片軟件、協議、系統等等來,至少是在頂級梯隊裡,整個通信技術都構不成對華為的制約;在終端手機領域,cpu, soc 跟前面的企業肯定有差距,但不是特別大,gpu落後最多了,但在追趕,照相技術則是第一,攝像技術至少第三,射頻技術至少第二;在雲計算上,比騰訊、阿里都落後,更比不上谷歌、微軟、亞馬遜,但華為是剛剛重視起來,真要幹,用不了幾年就超越騰訊、阿里,沒問題的;在AI領域,整體上也落後於國內互聯網巨頭,但也是要看華為投入精力的程度;在終端傳統計算機領域,如筆記本計算機等,幹過聯想是容易的,但華為未必傾力投入。

看到了吧,華為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上就像大家說的那樣簡直是玩全套,而相關的那些頂級技術的後面都有不止1家牛得很的公司,華為是跟每一家在玩兒,以一己之力挑戰西方IT核心科技。

至於物聯網領域,華為剛起步,連小米都不如,但真要幹,憑藉自身所具有的互聯技術基礎,小米就不是個挑戰了。

還已知,華為最大的潛在挑戰是被逼得全產業鏈造備胎,最大的現實挑戰對象,即顯在競爭對手是世界科技最強國。

回答完畢,感謝題主!


肇俊武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5G時代,華為最大的潛在的競爭對手是ORAN聯盟、英特爾等IT業企業。

5G時代,通信設備這塊華為的對手是諾基亞、愛立信、中興。

經過2、3、4G的通信業不斷的分拆、合併,華為在通信製造業主要的競爭也只剩下諾基亞、愛立信和中興三家了。

目前全球通信製造業的四強,也就是這四家。

在目前全球運營商的5G組網解決方案之中,諾基亞和愛立信是華為主要的海外市場競爭者,而中興則是華為主要的國內市場競爭者。在5G目前國內運營商集採份額之中,諾基亞和愛立信被邊緣化的程度是非常嚴重,已經基本失去了和華為競爭的能力。

在部分受到美國影響的國家,對中國的設備商關閉了5G市場,這部分市場主要是愛立信、諾基亞以及三星的份額。通信業裡比較常見的設備採購,需要3-4家通信製造商競爭,三星算是撿了一個大便宜。

由於三星目前通信組網這塊有很大的短板,所以在承載網和核心網部分,主要是和思科進行合作競標。

中國是全球第一大通信業市場,三星要想進入中國市場,還要面對傳統四大巨頭的挑戰,就這塊來看,三星要想在5G時代在通信製造業成長起來,基本還是沒有希望的。

5G裡,在芯片組相關,華為主要的競爭對手是美國的高通。

高通在通信業屬於解決方案提供商,它不直接生產設備,但是在4G、5G涉及到的芯片組這塊,華為最大的競爭對手還是高通。


而且由於5G是一個面向物聯網的移動通信制式,在5G裡會有大量的終端產品,需要使用相應的工業模組。

就這部分,目前主流的市場還是華為和高通之爭,在這裡的競爭甚至要比5G主設備集採這塊的市場競爭還要激烈。而這部分市場,也有可能比設備商的市場還要更大一些。

目前華為針對性的推出了基於巴龍5000的5G工業模組,就是和高通搶奪這部分市場。

5G時代,華為在通信設備這部分,還面臨著ORAN聯盟的競爭。

目前主流的通信設備,是專用芯片、專用設備、專用軟件的緊耦合,這使得運營商部署網絡的成本比較高,而且也受制於通信製造業企業。

為了大幅度的降低組網的成本,運營商提出了使用通用芯片、通用元器件的"白盒化",成立了ORAN聯盟。

目前為止,諾基亞、愛立信和中興都已經接入了ORAN聯盟,但是華為始終沒有加入。

設備的"白盒化"對於傳統的通信製造業企業的殺傷力是非常大的,完全"白盒化"的結果就是傳統的通信製造業企業的收入和利潤將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

而且基於通用芯片的"白盒化"設備,將把傳統的通信設備之爭變成芯片之爭,而在這部分,英特爾則是一個很強的對手。

而且,ORAN也不是唯一想要顛覆傳統通信製造業的聯盟,思科、Facebook等IT業企業也有類似的計劃,打算進入通信製造業分一杯羹。

5G裡還涉及到邊緣計算。

5G為了增強對行業應用的支持,為了獲得更低的時延,這必要在網絡邊緣引入邊緣計算。

在這部分,華為將會受到來自IT業的挑戰,這裡包括IT業裡的芯片製造商以及硬件設備廠家(英特爾、思科谷歌等)、雲計算廠家、以及傳統的CDN企業。

總而言之,就5G時代而言,華為最大的潛在對手都潛伏在IT業,5G將是一個IT和CT進一步融合的時代,CT業將會繼續面臨來自IT業的挑戰,而華為做為通信製造業的龍頭企業,更是首當其衝。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