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足療養生行業何去何從!

中國足療養生行業的尷尬與嘆息 2020年春季的這場瘟疫,使中國足療行業顯得尷尬與悲哀。說起來,全國有200多萬家足療店鋪,近三千萬從業人員。但是,在這次疫情中,從國家層面到社會層面的官方文件和新聞報道中,從未提到這個行業,好像這個行業根本不存在。在疫情得到遏制,國家層面號召復工復業的過程當中,除了生產性行業,服務業中有餐飲服務業,賓館旅遊業,文化旅遊行業,就是沒有人提到足療養生保健行業(僅杭州提到足浴一詞)。問起來的時候,政府相關部門把足療養生行業和洗浴、KTV、棋牌等人員聚集性行業列在一起,不讓復工復業。國家和各省市出臺的扶持行業、企業的名單當中,也沒有人能想起來足療保健行業。

2013年國務院頒佈《2030中國健康發展報告》時,足療行業的一些人,自己把自己劃在這個大健康產業中,說鍵康產業的春天來了。言下之意是我們足療行業是健康產業,可實事是在國家促進健康中國的政策當中,從來沒有一個字提到過足療保健養生行業。我們自己硬往上靠的,也不過是依據提到一些中醫適宜技術而已。國家層面沒有人把足療、足部反射療法等劃歸到中醫適宜技術,是我們行業從業的者自己一廂情願地把自己划進去了。 之前的勞動部有一個足部保健按摩師的職業標準。楊明明、張連鵬老師等人發起,經過長時期的努力,才得以進入《職業大典》後又在《全國政協報》上宣傳了此事。在勞動部職業鑑定委員會足下設置部專業委員會,促進了足部按摩技術的發展和推廣。可是,隨著近年國務院大範圍取職業鑑定准入政策,足部按摩師這個職業考核鑑定也取消了。

原衛生部有一個“足部反射法研究會”但從名稱上也看不出有什麼中醫的概念。研究會本身在名稱上所涵蓋的意思,也不過像是一個某項西醫技術的學術性研究組織。更看不到看是足療養生的行業協會,也沒有企業組織規範、行業標準等相關的一些內容。商務部到是有一個“沐浴協會”主要規範的是浴池、桑拿洗浴業。所以,從國家層面看,足療行業在全國範圍內並沒有正真意義上的行業協會,也不知道歸口哪個相關政府部門管轄、管理和指導。本來企業自身發展也沒有問題,但是在中國的社會和市場環境下,沒有政府部門的歸口管轄,你就得不到官方的認可。曾經,我們足療從業者也在全國範圍內發起組織過多次論壇、聚會等,但從沒有研究行業在整個社會和市場上的定位,也沒有明確定義足療養生行業的內含和外延。還有各省市召開的一些會議,要麼是戰術、技術層面的交流;要麼不過是自娛自樂的一些活動,或者是一些培訓機構的課程促銷會。召開的會議,既看不到國家層面的行業媒體(比如《健康報》)的報道,也看不到地方媒體報道;更沒有國家和地方政府的行政官員願意出席。我們看不到政府和社會的正面報道,反倒是經常在掃黃打非行動宣傳過程當中,提到某某在足浴店抓到賣淫嫖娼行為的報道。 上面提到的凡此種種現象,並不是為了自貶身價,也不是讓大家難堪,是想通過對這些現象提醒,使我們足療行業的從業人員,充分的認清當下政府管理層和社會對足療行業的一些認知。也是為了我們足療這個行業的從業人員重新而準確自我定義,使國家層面的定義更加明確。這不僅是我們自身的需要,更是國家的層面的需要。健康中國是中華民族的大戰略,足療養生行業在這個大戰略中沒有位置、沒有定位,所有從事這個行業的企業、個人,您會有什麼大的前途和大的發展?所有依附於這個行業的諮詢、培訓機構您有什麼發展?所有以這個行業為依靠的研究機構、協會,您在社會和政府層面有什麼地位和號召力?在這裡建議各省、市的足療(浴)協會和一些較大規模的企業,以及在這個行業當中有一定影響力的企業投資人或老闆,能認識到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尷尬境地,希望更多的人能站出來,為行業正名,也為企業自身的發展,拓展未來的發展道路。在行業當中從事諮詢、培訓機構的老師、老闆,更有責任和義務深入的研究足療行業的本質屬性並廣泛的宣傳,使社會大眾、足療行業自身,以及政府管理層面,都能統一認識到足療養生行業的價值,重新準確定義足療養生行業內含,使足療養生行業在健康中國的大戰略中擁有一席之地。

2020年足療養生行業何去何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