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尽、良弓藏,地球少了俺照样转,臣先告退

飞鸟尽、良弓藏,地球少了俺照样转,臣先告退



若说中国历史上功成身退的最佳爱豆,扑通跳入俺脑海的,是春秋时期的范蠡。


飞鸟尽、良弓藏,地球少了俺照样转,臣先告退


范蠡熟知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道理,故此他在勾践反水之前就事先离开越国,和西施妹妹一道做起买卖,搞得风生水起。


其后,范蠡深知在乱世当中,诸多的财富只能带来妒忌,所以他干脆散尽家财,乐得清闲,过起了神仙日子。


曾经三次经商致富拥有万贯家财的范蠡,自称陶朱公,终成MBA学子们争相膜拜的示范性人物。


陶朱公的智慧让人佩服,但他的老同事文种却让人扼惋。


范蠡曾写信劝文种赶紧辞职,但抱有幻想的文种认为,共患难的越王勾践不会对他怎样,他还要与共苦过的越王同甘呢。


后来,有人进谗言污蔑文种想要犯上作乱,勾践便送给文种一把剑,对他说:“你教给我七个灭人国家的方法,我只用了三个就把吴国灭掉了,还剩下四个方法,你替我从先王开始试下吧。”


文种只得自杀。


说到这里,逗叔觉得文种应该拜范蠡为师,学习他那超强的执行力——以霸王单向式请辞,规避必将到来的杀身之祸。


飞鸟尽、良弓藏,地球少了俺照样转,臣先告退


文种与范蠡是职场生死的两个极端案例,纵观中国历史,还有一对组合拷贝不走样,那就是韩信和张良。


韩信因不知退藏屡被刘邦贬职,最终贬为“淮阴侯”。没过几个月,皇后吕雉又以谋反之名将韩信诱杀于长乐宫。


从刘邦得天下到韩信身首异处,君臣只相处了五年多一点。临刑之前,韩信发出了“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浩叹,为时晚矣。


鸟打完了,良弓就没有用了,兔子已死,狗不如烹了吃。一个人失去了利用价值,就会被杀掉或者落下个比别人更惨的下场。


这,就是骨感的现实!


同为刘邦打工的张良却走了一条与韩信截然相反的路。职场老人张良选择了急流勇退,最终和范蠡一样,做到了全身而退。


张良作为刘邦的重要谋士,曾为大汉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被封为留侯。


但头脑清醒的张良选择了“臣先告退”,他拒绝刘老板给的土地和金钱,只求回家乡养老。隐居起来的张良果然避过了灾祸。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能够功成身退的人不多。“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谁都懂,可立马放弃荣华富贵的执行力,并非人人都能拥有。


飞鸟尽、良弓藏,地球少了俺照样转,臣先告退


历史上还有一位执行力超强的职场老人,名叫石守信。


当他接收到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委婉提醒后,于次日第一时间,毫不犹豫毫无保留地交出了兵权。为此,石守信保住了性命,也保住了丰厚的养老金。


皇权时期有一个亘古不变的定律,功高盖主者,都逃不掉厄运。似乎只有自动自觉主动辞职的大臣,才有可能逃过此劫。


文种、韩信等人的结局令人唏嘘感慨,范蠡、张良和石守信的全身而退又令人称羡。


读史明智,写到这儿,读者们肯定会问逗叔:“现在又不是皇权社会,你说的‘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对我们来说好像并没有什么用嘛。”


确实,现代文明社会不会像从前那么血腥和暴力,但“飞鸟尽,良弓藏”作为一个人性的不变规律,必将随人类一起共存下去。


飞鸟尽、良弓藏,地球少了俺照样转,臣先告退


领悟“飞鸟尽,良弓藏”的内在道理后,运用于现代社会,逗叔觉得有如下借鉴意义:


一、该藏则藏,顺其自然


当与人因利益发生纠纷而矛盾不可调和时,除运用正当手段争取自己的利益外,不妨考虑“臣先告退”。不和他人争名夺利,暂且作壁上观。


退一步海阔天空,跳出事务本身看问题,往往可以看得更全面。万事勿强求,才能顺其自然。


良弓不必常示人,有时候藏起来,不失为一种好策略。


二、功成身退,利人利己


合作伙伴一起创业成功后,不争功抢功。


享受完奋斗的过程,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保留住一份友情,时不时地还能怀念起那段美好的青涩岁月。


当岗位上来了更加能干的新人,不妨退居二线,落个清闲。地球不会少了你而停止转动,功成身退,利人利己。


千万别居功自傲,倚老卖老,占着好位置不肯放,惹人厌。给后来者机会,“臣先告退”,落幕大度亦精彩。


好戏总有散场时,人总有没用的一天,遵循自然法则,该退就退,无需硬撑。与其死皮赖脸地招人嫉恨,不如自告奋勇地说声拜拜。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文章也该收尾了,亲爱的读者们,再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