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今天让我们讲一讲“建筑”的故事

建筑是什么?

百度百科定义:指人工建筑而成的资产,属于固定资产范畴,包括房屋和构建物两大类。房屋是指供人居住、工作、学习、生产、经营、娱乐、储藏物品以及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工程建筑。与建筑物有区别的是构筑物,构建物指房屋以外的工程建筑,如围墙、道路、水坝、水井、隧道、水塔、桥梁和烟囱等。

成年人都对这个模棱两可的定义感到不满意,遑论那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的孩子了。

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少不了的“建筑”,应该有其姓名,可是怎么让小朋友对“建筑”有概念,那自然要按照小朋友最容易接受的路数来了——来吧,讲个故事给你听。


孩子,今天让我们讲一讲“建筑”的故事

何为建筑?

我们今天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的小朋友,可不会像生活在故事贫瘠时代的妈妈们,他们对“故事”的需求更多,他们对“故事”的探索也更深,一个故事会带着无数的“为什么”,紧跟着就是无数的“怎么办”。说句实在话,作为成年人,关于“建筑”,那些冷冰冰的庞然大物,你能讲出什么有意思的故事?

这本来自曾获得过普利策奖的英国建筑师与历史学 帕特里克·狄龙,与英国知名手绘插画家、剖面图大师 斯蒂芬·比斯蒂为儿童量身定做的《建筑的故事》可能会帮到一个想要讲建筑的故事的家长,没准,这位大人也会爱上这本图文并茂、有历史、有渊源、有趣事,甚至有纵横延伸立体大图的“故事”书。

然而翻开这本精美的大书,你首先还是要面对这个问题:何为建筑?

梁思成先生在他的《拙匠随笔》中曾经这样定义建筑: 建筑(社会科学∪技术科学∪美术),如图:


孩子,今天让我们讲一讲“建筑”的故事

意即建筑是一门技术科学,更准确地说,是许多们技术科学的综合产物,全面综合地从工程、技术上予以解决,一个建筑师必须同时是一个美术家。

2000多年前,罗马时代的建筑家维特鲁威所著的现存最早的建筑理论书《建筑十书》中讲到,建筑应包含的要素应兼备用(utilitas,实用)、强(firmitas,坚固)、美(venustas,美观)的特点。环顾我们四周,一房一屋,首先是要满足人们“有所居”的需求,其次是满足人们遮风挡雨冬日暖夏日凉的需求,谈论建筑,美观是附加条件,也就是说“艺术性”只能算作捎带,实用的才是最重要的。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自古以来,任何人盖房子都必首先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生产或生活中某一特点的需要。房屋必须具有与它的需要相适应的坚固性。在这两个前下,它还必须美观。必须三者具备,才够得上是一座好建筑。

我们这本大书里,很多著名的建筑在如今看来算不得实用,但是每一栋建筑,在当时,都是有其现实需求的,比如,左赛尔金字塔,坚固和美的因素是具备的,但是唯一缺的就是实用。今天不会有人住在金字塔里,那样,吓也会吓个半死,但是左赛尔在那个历史时间点上的实用就是——

国王有死,然而石头永存。于是,尽管非我们这些后世人的意愿,我们还是会因为这座金字塔记住这位永远活在人们记忆中的国王,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它的“实用性”已经得到了实现。


孩子,今天让我们讲一讲“建筑”的故事


说起金字塔,那与之相关的故事很多很多,胡夫金字塔以及电影《博物馆奇妙夜》,石狮人面像以及带这些元素的故事,将从这本书延伸出去。没有办法,小朋友,好奇心强是天性,而一本好的“故事”,它不能仅仅是故事而已,它还要带着孩子寻找故事。

跟随大书的时间线,你会来到希腊,我家宝宝子最喜欢是帕特农神庙。大书附赠的四支书签,其中有栋建筑就是帕特农神庙,这个五岁的孩子拿起书签看了看,由衷地感叹:太美了,这个我要了!

美,这种发自灵魂深处的共鸣,超越时代和年龄。在公元前447年的希腊,帕特农神庙是美的,如今,它依然是美的。我们不需要有很多建筑理论知识,光从视觉上,就可以知晓它的美。所以,当我们给孩子讲建筑的美时,如果没图,那就尴尬了,因为在这种时候,语言是苍白的,你不能描述出一副画的美,更何况一栋建筑的美?翻来书中的建筑全景——虽然未曾身临其境,但是文字和图也能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被这栋建筑迷上的孩子就像在欣赏一副卷轴,一帧一帧每个角落都要看清楚,宝宝子于是对这些城市产生了向往……


孩子,今天让我们讲一讲“建筑”的故事

那么妈妈,这么美的建筑是怎么建成的?

啊,终于问到技术控的问题了!

还好,这里有介绍房屋结构的,有介绍屋顶样式的,有介绍砌砖方式的。但孩子不满意,她认为房子还应该有份图纸,对,需要设计一下。一栋建筑,从设计到最终成型,往往有走过我们不曾知道的艰辛。比如悉尼歌剧院,很遗憾,他的设计者其实并没有亲眼看到过自己设计的这栋恢弘建筑。约翰•乌松作为设计师虽然争取到了悉尼歌剧院的建筑师资格,但是这中间经历了太多的困难和波折,那闻名世界的“壳”,推动了新结构的产生,1972年,德国工程师弗雷•奥托设计了慕尼黑奥园会的体院馆,采用了悬索结构,这种结构让体育馆看起来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这在今天,已经不算新奇,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聊聊我们都见过那些悬索结构的建筑啊,是不是也曾经令孩子惊叹?

孩子,今天让我们讲一讲“建筑”的故事

巴黎圣母院的一场大火之后,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永久留存这种事儿是强求不来的,那么在当代,建筑更重要的是什么?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实用、简单,还应引入环保的概念。


孩子,今天让我们讲一讲“建筑”的故事

梁思成先生曾经说过,“建筑是不能独善其身的,它必须择邻”

,建筑群构成了城市,城市发展需要越来越多建筑,在当代,我们更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建筑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给其他建筑更多空间发展,所以梁先生认为,当代看不出来,建筑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看。

百年之后,我们周遭的建筑也许会不复存在,但是童年读过的这本书,或许会让孩子对建筑有一些特殊的感情,每一栋建筑都是有故事的,都是发生过故事的,但是最终,它们还是要服务于这个世界的,存在或者消亡,都是建筑的意义。


孩子,今天让我们讲一讲“建筑”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