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月》中人物的喜與悲

《春江月》中人物的喜與悲

《春江月》劇照

宋代,富春江畔的繡花女柳明月,在新婚前夕,喜做嫁衣,等待幸福時刻的到來。風雨之夜,朝廷命官劉之章遭奸臣陷害,被官兵追殺,舉家外逃。情急之下,劉之章夫婦忍痛將襁褓中的幼子放在柳家門前,並留下金鎖和血書,二人含淚而去。明月的叔父柳二財迷心竅,密報官府,引得官兵闖進柳家拿人。嬰兒的哭聲無法隱瞞,危急之時,明月一口咬定孩子是自己所生,心領神會的師兄阿牛為她做了假證。柳父得知女兒未婚先育,一氣之下,吐血而亡。不明緣由的婆家也退了這門婚事。

從此,明月和棄嬰柳寶相依為命,清苦度日。深知內情的阿牛不時送柴贈糧,照顧明月母子。陰險的柳二又串通官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阿牛抓去充軍。緊接著強行趕走明月母子,霸佔了柳大家的房產。明月領著柳寶流落他鄉,打零工攢錢讓兒子上學。多年後,劉之章的冤情得到平反,官復原職。他來到故地尋訪柳家,打聽兒子的下落。柳二謊稱明月、柳寶早在洪水中溺死。為了報恩,劉之章帶柳二進府讓其做了總管。柳寶18歲那年,進京赴試,得中狀元。柳寶拜見恩師劉之章,柳二窺見後怕事情敗露,遂起殺人滅口之心。明月死裡逃生,柳二也落得個可恥的下場。劉之章夫婦喜見失散18年的親骨肉,新科狀元將與劉之章義女成婚,府內一派喜氣洋洋。隨柳寶一同進京的阿牛也與明月相會,悲喜交加,一對有情人傾吐了等待多年的真心話。他們謝絕了劉之章一家的善意挽留,毅然攜手返回真正屬於他們的山鄉。

《春江月》中人物的喜與悲

《春江月》劇照

柳明月寧願捨棄一個女孩子最珍貴的名節,來認養一個與自己毫無瓜葛的陌生嬰兒,這是她的本性。本性中的善良和憐憫促使她這樣做,她控制不了對嬰兒強烈的保護慾望。一個小生命,比我的幸福更重要。這只是個開始,認下他還遠遠不夠,還要撫養他成人。這是責任,無法逃避的責任。親人的不理解,鄉鄰的冷嘲熱諷,更是一個長期經受的心理煎熬。阿牛是唯一理解她並長期安慰她的人。

阿牛一直都很愛明月,明月心裡應該很清楚。她知道自己是有婆家的人,只能把阿牛當哥哥,既然跟別人訂了婚,婚姻就是她做人的起碼原則。阿牛雖是個打鐵的,但他比一般的男人都懂得如何去愛。我的心上人有了很好的歸宿,我就應該為她高興。愛她不就是希望她能幸福嗎?
明月跟未婚夫之間估計沒什麼感情交流,說散就散了,沒有感情基礎的婚姻真是靠不住。阿牛跟明月是有感情的,所以他能一直守望著明月,幫護著明月。你現在過得很苦,我就要分擔你的痛苦,因為我愛你!

《春江月》中人物的喜與悲

陳士芳飾柳明月 嵇麗飾寶兒

柳寶能夠長大成材,也有阿牛的一份功勞。最可貴的是,面對著自己應該享受的榮華富貴,柳明月和阿牛選擇了拒絕。我救柳寶是我應該做的事,我最大的願望是希望柳寶能與親生父母團聚,同時也洗去了我多年的屈辱。不是為了錦衣玉食的生活,而是本色中的真善美。每天能看到富春江水、繡一些美麗的圖案、聽阿牛哥哥那“叮叮噹噹”的打鐵聲,這才是真正我想要也真正屬於我的生活。
柳明月、阿牛、柳寶、劉之章夫婦,都是以一個“悲”開始的,但他們收穫的“喜”遠多於“悲”。
如果沒有悲情的開始,明月也不會嫁給像阿牛這樣的好男人,對她是徹心徹底愛。阿牛也不會娶到明月這樣的好女人。經歷了生離死別,劉之章一家會倍加珍惜親情的可貴,更會用一種感恩的心來回報這個社會。

陳士芳扮演的柳明月,聲情並茂。形體規範、端莊,唱腔清晰、穩重,標準的青衣。嵇麗扮演的柳寶,有她“主打產品”安壽保的影子,娃娃生向官生的自然轉折。有嵇麗特色的“金梳妝”是本場演出的沸點,超過了一般“堆字大陸板”的高度,可能比大橋鎮的科技大樓還要高。劇中的阿牛,嗓子亮,收放自如。動作比較多,符合人物的定位。

一部催淚的戲,俘虜了許多戲迷的心,從中感受到的真情,真愛,大度,捨己為人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去感悟!

(文章轉自揚劇論壇太陽雨,有所改動,僅供參考)

《春江月》中人物的喜與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