潯州八景由來——桂平這個旅遊城市原來也曾吸引古時候的文人騷客

潯州八景

(又稱布山八景)

潯州八景由來——桂平這個旅遊城市原來也曾吸引古時候的文人騷客

上圖為坐落在廣西桂平市麻垌鎮的丹霞地貌,為道家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二十一洞天。湛藍如洗的天空,無心出岫的白雲,公母相依的白石,空靈純淨的碧水,這就是"潯州八景"之ー——白石洞天。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曾到此考察,寫下了《白石遊記》。解放後受到國家的保護,並對道觀進行了修葺,現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宗教、旅遊勝地(曾傑攝)

ー、八景來歷

"八景,我國古代約定俗成的一種風物景觀,也是人文文化的一種歷史體現。後來名勝地多稱其景物為八景。"(選自網絡)

二、潯州八景

據唐李吉甫《元和郡縣誌》記載:"大賓縣,下。西至州四十里。隋開皇十五年分桂平縣置,以縣西北賓水(今黔江)為名。武德七年,曾於(大賓)縣(仙沙寺,今賓山寺)置潯州,後移於桂平縣(今桂平市西山鎮大起村州城屯)。"

據清道光孫世昌修、光昭纂《潯州府志》記載:"潯州為漢鬱林郡地,南朝梁分置桂平郡,隋郡廢,併入鬱林。唐又置潯州,治大賓縣,尋廢,後於桂平縣置潯州,取潯江為名。宋初廢,尋復置,曰潯州潯江郡;元改為潯州路。明置潯州府,領縣三、州一,曰平南、貴州、武宣、武靖州。清為潯州府,領桂平、平南、貴縣、武修四縣。"

潯州八景分別是:

羅叢巖月

白石洞天

潯樓春曉

銅鼓秋濤

西山晚眺

東塔回瀾

龍安懸碧

賓秀特朝

三、布山八景

據清乾隆二十ー年丙子(1756年)刻本胡南藩修、歐陽達纂《潯州府志》記載:"潯陽雖僻居邊徼,自贏秦時已入版圖。"

據《南越志》雲;"桂林郡本治陽溪,今移鬱江口(今桂平市三江口鬱江北岸平地古布山縣舊址),有銅鼓瀨(即銅鼓灘)是也。"

據後晉劉晌等《舊唐書》記載:"桂平 漢布山縣,鬱林郡所治也。"

據北宋地理學家歐陽忞《與地廣記》記載:"桂平縣本漢布山縣地,鬱林郡所治也。"

據清朝初年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記載:"桂平漢布山縣,鬱林郡治此。"

北宋司馬光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鑑》卷二百ー十三〔唐紀二十九〕記載:"潯州,漢布山、阿林之地,梁於布山地置桂平郡,隋廢郡為縣,又於阿林地置皇化縣,隋廢入桂平,貞觀七年置潯州,治桂平,復置皇化縣屬焉。"

由於潯州府地秦漢時期屬布山縣地,故潯州八景又稱為布山八景。

布山八景分別是:

白石洞天

羅叢巖月

南津古渡

銅鼓灘聲

西山晚照

東塔回瀾

北岸漁樵

蓮塘夜雨

據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吳志綰修、黃國顯等纂《桂平縣資治圖志》記載:"至八景圖說見於府志,如白石洞天、西山晚照、羅叢巖月、東塔回瀾、南津古渡、銅鼓秋濤、金蓮夜雨、北岸漁樵。

今則分載於山川各志,可考而知也。

愚按《潯州府志》統各屬而宜悉載。……況此八景之中,如金蓮夜雨,或雲南湖,即上、下結塘,以今考之,特ー魚塘。問所謂ー荷ー錢,蕩然無有,則其輿。馬氏之園,湧金涵碧之亭,均無所據耳。至於津渡、漁樵,何郡蔑有,亦未堪為,此地特擅之奇。

因舍彼三景而特為增補之:

ー曰潯樓春曉。

南江亭之前,於乾隆癸末新建潯陽樓。每當春曉,煙霧初開,白石獨秀,諸峰拱峙於前。銅鼓、鬱江,舟楫鼓撓於下,村樹扶疏,塔形倒流,古渡虹橋,煙波滅沒,天然一圖畫也。

ー曰龍安懸碧。

其山岩平地突起,在土寨、下畲二村之前,巖洞空闊,中有石筍,擎天一柱,如榕樹狀,約七、八丈。按此巖在桂貴交界,然其山周圍之塘,屬桂平下畲。當三冬糧米,離貴縣平竭圩尚有五里許。故於觀音巖洞門之上,題曰:"布山龍巖"記其實也。

ー曰:賓秀特朝。

崇姜裡賓山寺(一名仙沙寺),面朝五指山,秀出雲表。雖邱瓊山詩所云:撐起炎州半壁天,不是過也。

因合而題之曰:布山八景。

附圖於後,以當宗支臥遊之一快雲。

  新編布山八景圖:

羅叢巖月

白石洞天

潯樓春曉

銅鼓秋濤

西山晚照

東塔回瀾

龍安懸碧

賓秀特朝

四、八景解釋

1、八景之ー——羅叢巖月

  羅叢山,縣西南六十里,平地突起,疊巘崽嵏,鍾乳奇詭。府志:"山有巖,故一名羅叢巖。上下四圍,石壁羅列三教神像。蓋好事者為之也。左右風洞,俗名ー扇風。右月岩,秉炬從洞門深入黑暗處。忽見清光一點,朗如月色。到此,塵氛洗盡,恍疑身在廣寒。洞凡三,有碧虛洞、靈源洞、水月洞。碧虛,舊名風門。門前累石為樓。樓外路旁,知縣吳志綰題曰:'宋周程三夫子讀書處'。西上有巖,邑人景仰前賢,立祠祀焉。又西有水巖,曰水月岩。洞穴深闊,龍潭廣可十畝,澄碧淵洪。洞內石佛、石磐、石獅、石鍾、石床在焉。投以小石,鏜鞳有聲。其鯉魚巖,水通鬱江,遊鱗多集。祈雨時,以鵝投水,其水即長。雲:宋梁穆有碑。舊志以'羅叢巖月'為八景之一,即此。"

2、八景之二——白石洞天

白石山,縣東七十里。脈,大容山蜿蜒而來。東,獨秀峰,孤翠插天。

知縣吳志綰詩:

千尋起嵂屼,

中秀此為絕;

卓犖孤翠頂,

獨寫風和月。


中五姥峰排,

比森列鵝頸;

峰殊險峻初,

由士阜取道。

至壽聖寺,石坊巍然。入重門,歷階七級,為三寶殿。殿後,高閣;殿前,左右為客廳,僧廚,精舍。寺後,峭壁千尋。明楊大節刻:"白石洞天"四大字。寺右,循徑平行五百餘步,至會真觀。石室寬敞,置壇奉三清。壇後石穴。雲:可達勾漏,通鬱林。有石如床,右半壁有乳竇,水滴下臼窠,琤琤可聽。

白石洞天

楊大節


脈脈源頭何處尋,

石中流出自鳴琴;

多應大士輕敲錫,

留與人間洗寸心。


觀上有李仙岩,無路可陟。出觀,東繞過景明巖。邑明經蔣奕蓁所顏也。再繞裡許,至獨秀峰。天門詄蕩,由門窺山後,洞略如盤。谷周可十里,田疇溪澗,不類人間。此山之自北而東,所見者也。由壽聖寺角過元珠池,西行遇石縫。外為洞門村,內為一線天。吳令所謂巨靈掌擘者也。入淩百級為石門,再淩三百餘級,稍見低平為白雲窩。出,循山側北行,攀削壁六十餘級,折而東,造極有會仙岩。高深各丈許,廣數丈。中奉釋迦,外望三群名山一一可指。此山中之敻絕處也。由壽聖寺左過洞門村西繞,東望如城郭。數里,有石人附山立曰:面壁僧。南去約六、七里,越土嶺,北經獅子巖。巖對鳳凰嶺,披榛渡澗。更東轉而北達獨秀峰。此山之自西而南、而北之所見者也。山勢奇險,中多名勝,如白雲洞、青玉峽、仙人棋、伏龍窩、煉丹龜、漱玉泉,皆各擅其妙。遊者忘倦然。蠶叢鳥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其險可恃,亦可畏。如隋李光仕,曾踞作亂,王世績為行軍總管,討平之。

3、八景之三——潯樓春曉

潯陽樓在南門外,迎暉亭前。乾隆二十八年建,每當春曉,煙霧初開,白石獨秀,諸峰拱峙。銅鼓灘與鬱江舟楫蕩橈於下。村樹扶疏,塔影倒流,古渡虹橋,煙波滅沒,天然一畫圖也。舊以"潯樓春曉"為八景之一。國朝葉觀國記潯志無潯陽樓,樓始建於乾隆之癸末歲。桂平宰吳君志綰出其官俸請於郡守蓉溪楊先生而構也。顏曰:"潯陽者,以其當郡城之南也。"是年冬,餘以校士來潯,而樓適落成。吳君因囑餘為文記之,餘謂古之所稱為賢,守令□□為其官之有所創建。若樓若閣,臺亭之類,不一而足。豈以是為娛遊覽壯觀瞻已哉。蓋必其平日有利人濟物、興舉廢墜之實政。然後隨處呈露,ーー見諸施為而煥發其氣象。岳陽樓滕子京,政通人和,而後修也;清德樓,長孫儉勤課農桑,風俗大革而作也;黃州樓,蘇文忠公治水功城而築也。斯皆見當時聲施乎,後世覽古有往往遺蹟而思善政臺偶然哉。且斯樓固郡官迎送賓旅之所也。

鬱林郡城

(宋)廖德明


荒煙漠漠雙江上,

往事悠悠古城孤;

春到偏臨青草渡,

夢中猶記白鷗湖。


潯陽樓新成

(清)吳志綰


潯城飛檻俯江流,

小築新成覽勝遊;

獨秀峰高天外削,

思靈寺僻眼中收。


四更夜水蘇吟月,

一笛漁歌趙倚樓;

近觀瑤圩人似織,

鹹沾聖澤遍遐陬。


潯江望

徐舒琠


潯陽何必羨江州,

旭日迎暉鬱水流;

十里泉源襟帶束,

片帆檣影半簾收。


無龍百尺齊雲起,

黃鶴千年逐浪遊;

幾處梅花吹玉笛,

城南猶憶使君樓。


以上二詩根據袁縣誌補。

4、八景之四——銅鼓秋濤(又叫銅鼓灘聲)

銅鼓灘,在北江(今黔江)委下合南江(今鬱江)。相傳漢馬伏波(馬援)徵交阯,舟載駱越二銅鼓躍入桂江中,即此。《吳志》引《綱目彙編》謂:'成化十年,韓雍用兵,兩粵軍門設銅鼓數十,殆欲繼伏波之餘烈與。灘中有磨盤石,近岸有獨醒巖,旱乾方可見。《舊志》以'銅鼓秋濤'為八景之ー。

銅鼓灘

(明)錢薇


路出清潯銅鼓灘,

天風吹棹度狂瀾;

高江神禹應難鑿,

古郡秦皇未許官。


椎髺語言殊不白,

花枝濃淡自含丹;

欲知同軌稱王會,

隨處夷歌漢罔寬。


銅鼓灘

(明)龍國祿


噴峽轟雷破浪開,

觀濤疑自廣陵來;

微茫乍拂嵇生韻,

颯沓翻驚宋玉才。


織女秋砧磋遠道,

徵人夜泊黯幽懷;

滄桑起伏原非偶,

神物推將見碧苔。


銅鼓灘

(明)鄭暹


遊水潺潺繞郡流,

伏波徵鼓昔曾留;

濤鳴沙尾秋風壯,

月滿灘頭宿雨收。


八桂煙嵐孤客夢,

兩江燈火ー漁舟;

年來薄宦堪乘興,

懷古思鄉起暮愁。


銅鼓灘

(清)傅輝文


黔鬱東歸日夜流,

水奔沙退石如鉤;

當年漢將遺徵鼓,

此日孤城傍鬥牛。


雷浪拍翻遙岸雨,

海風吹起ー天秋;

月明灘下濤聲急,

猶有漁舟唱莫愁。


李如旻詩,吾聞伏波舟載駱越兩銅鼓,飛鳴躍入八桂之江,湍人隨以銅鼓名其灘。

(略)

附考 銅鼓灘,其聲如雷,或如火炮作戰鬥聲,游魚皆驚懼(《西事珥》)。灘流聲細則居民安,轟而震則火盜(《粵西叢載》)。然值秋高水激,訇砰如雷,輒又不驗。 銅鼓灘,城東ー裡,當黔鬱二水合流處(《方輿紀要》)。多巨石,春夏水漲,響如鼓聲(《名勝志》)'"

5、八景之五——西山晚眺

西山晚照,思陵山,ー作思靈,郡之主山也。在城西五里,故稱西山。初由小石橋折而西上,為郡主祠。祠後,洗石庵有釋宏韜潛心內典。康熙間,知府劉浩殉節,為殮葬焉。庵右緣松徑再折而上,至龍華寺。寺左百餘步,為姚翁巖。宋州守姚嗣宗登此得名。寺右通乳泉,上龍王堂,由堂側上石梯,百餘級有洞。唐御史李明遠嘗憩,此後因名曰吏隱。道光癸卯歲,知府張灝補鐫:"吏隱洞"三字於壁。再上二百餘級,有亭焉。兩江風景,揚睫無遺。又上,為觀音巖。道光四年,龍華寺僧盟應初劈。閱四載,巖成。續有佈施者,巖口構小庵,為僧人香火處。復自吏隱洞上,疊石六百餘級,以達於巖,架竹引泉。沿崖種樹,可風可茗,而筇屐之客紛紛然矣。

巖口一聯雲:

玉洞天開現大地山河三千世界

雲巖風捲露半空樓閣十二闌干。

誠茲山之勝絕處也。

薄暮陰翳,煙景萬千。忽焉,火炬離迷,真不可思議。

故邑令楊大節詩云:"鍾裹巒林殘照出,空中樓閣暮煙迷。"而或者以為非然。

知縣吳志綰《晚照辨》雲:"孝廉李開蔥告予,西山當日暮後,或夜半。自城望半山,隱隱有火光,如炬。"故傅邑侯有:"乍吐輕紅夜有無"句。府志以罕見疑誣,改為"殘陽返照"失虛景矣。說甚有據。乾隆二十八年,秋間望後,餘於署中後院。夜,二鼓時,見西山翠微間,有數十火炬,如神燈狀。由山腰魚貫屈曲,漸次上山頂,滅。家人驚異,予謂:"此李孝廉所稱真境也。"三十年,秋,見山腰有四、五火炬,如大燈狀。須臾,滅,又與前所見略異。雲舊志以"西山晚照"為八景之一。(《圖書集成》)

思陵山四首

餘思詔


(ー)

十里春山五里橋,

松風一閣話清寮;

舉頭天宇臨空淨,

極目關河入望遙。


大嶂遠分雙塔雨,

孤城獨鎖兩江潮;

誰將形勝兼名勝,

寫入風詩付短謠。


(二)

桂海名山幾處經,

勝遊今又說思陵;

乳泉活水咒龍缽,

落葉秋風望雁亭。


人面果甘椰酒綠,

佛頭峰小石樓青;

欲尋窈窕神仙宅,

巖戶沈沈晝自扄。


(三)

江山蒼茫入高歌,

懷古登臨意若何;

藤峽瘴開遺故壘,

鼓灘沙落有沉戈。


鬱江東下聲猶壯,

銅柱南標跡未磨;

留與能詩黃魯直,

遍題佳句滿巖阿。


(四)

頻年塵鞅誤微官,

入世方知吏隱難;

舊雨幸逢今日至,

好山權當故園看。


無心雲作乘時雨,

不擊舟行上瀨灘;

群主祠前奠杯酒,

濟人何處有神丹。


6、八景之六——東塔回瀾

東塔,在城東八里。明知縣劉萬安建,僅成二級而卒,邑人立遺愛碑其下。崇禎間,御史李仲熊,知府葛元正,增為九級,塔始成。後頂頹,更修。以黔鬱會流之處,不可無此砥柱也。舊以"東塔回瀾"為八景之一。國朝黃體正重修,潯州東塔引潯郡,後枕思靈山,秀氣特異。其黔、鬱會流之處。前人建浮圖九級以障下游。塔影山光,遙遙相接,為一郡偉觀。二百年來,雷霆之震撼,風雨所漂搖,ー塔巋然,而巔已禿。識者謂塔之無頂,猶錐之無穎,處囊而無以自見。此風氣所由衰也。宜集闔郡之力以圖之,或曰:否否。豪傑之興也。不限於方隅,不拘乎氣數。人苟克自振拔卓然,表異以為鄉里光是,即棟樑柱石之選也。而奚以塔為。雖然正自有說:夫人僻處鄉閈,耳目所未達,心思所未周,執其陳見,而慷慨自豪,輒謂何地無材。人傑者地自靈耳,及與之覽與圖之勝。概宇宙之大觀,始知哲人挺生之域,必有江河山嶽,以舒其浩瀚而開其雄奇。詩曰:"維嶽降神生,甫及申鍾毓;信非偶然也。獨是天下之大,區域攸分。造物豈能盡呈其巧。是故,天之所缺而人事興焉。人之所補,而天事應焉。數有可必理,有可通類,而推之復何疑於斯塔,不然劉、李、葛、楊諸公當年之營建者,何意顧令其毀敗而不為之所,豈果昔人愚而今人智哉。夫世不乏特立獨行之士,其淪落於荒圩遺壤。莫有從而彰顯之者,類如斯也。轉移風氣,將以茲塔為甄表焉。如其不求於人,而惟汲汲於一塔之頂,是不揣其端而齊其末,抑陋矣。

東塔

(明)楊大節


雁塔居然據上游,

凌空突兀瘴煙收;

瞻依青帝擎天柱,

旋轉蒼龍帶月鉤。


力挽江河深鎖鑰,

氣幹星象控山邱。

駸駸累士成功後,

何事元龍百尺樓。


東塔

(清)傅輝文


灘頭石塔倚晴空,

截住潯陽百丈虹;

山勢入流齊拱北,

水聲繞腳漸朝東。


光搖雪浪江雲碧,

影落秋濤煙雨濛;

早晚安瀾憑佛力,

輕舟常與ー帆風。


東塔

胡南藩


浮圖直插桂平東,

總作潯陽鎖鑰功;

二水遠從黔鬱到,

三江遙與楚交通。


灘頭日暖頻生紫,

渡口霞開亦映紅;

誰向狂瀾留砥柱,

口碑千載挹高風。


三詩據袁縣誌補。

7、八景之七——龍安懸碧

龍巖山界貴縣平竭圩(作者注:今貴港市大圩)上,有七巖。一曰龍安,中有丹龜一,映日一,蓋天然石窗也。石磐一,懸魚一,蒼猿一,聽法人一,飛虎一,臥龍一,皆石乳結成,俗稱八景。宋建寶勝院;明貴縣令林朝鑰題石門曰:"古懷第一山",而周圍池塘數百畝,實屬桂平下畲村。故乾隆間,知縣吳志綰題山之觀音巖曰:"布山龍巖",而以"龍安懸碧"為八景之一。龍安寺在龍巖山與貴縣平竭圩界上,有七巖,一名龍安。宋建寶勝院。

龍巖山

(明)曾光國


秋霜無數日,

策杖上仙宮;

石古生飛虎,

巖虛隱老龍。


瘦花依徑老,

醉葉掃階紅;

笑引同遊者,

雲深沒屐蹤。

據《圖書集成》補。

龍巖山

吳志綰


一巖通黝室,

空闊古仙宮;

樹老棲威鳳,

潭清制毐龍。


亭亭懸筍碧,

隱隱漏晹紅;

歸去芒鞋溼,

漫留灑墨蹤。


龍巖山,縣東五十里。山有七巖,一名龍安巖。據《方輿紀要》雲:"巖最大,上有巨洞,東西二門,虛明爽塏,奇花怪狀,不可勝紀。與平竭、大圩交界,巖洞石筍擎立,玉乳下垂。宋時,建寶勝院。明尹林朝鑰刻"古懷第一山"於石門。今稱龍安寺。貴縣曾光國題"東方巨觀"於石。昔鄉人黃用成修葺不亞南山。舊志以"龍安懸碧"為布山八景之一。龍巖山石刻多唐宋人書,磨滅難辨。

8、八景之八——賓秀特朝

賓山縣東五里,賓山寺在城東北約十里,背大江,面五指,山形如螺。里人於凹處建寺。乾隆、嘉慶相繼修葺,而片碣僅存道光壬寅里人復新之邑紳黃體正為記。寺田系崇姜裡屯衛元帝觀戶,米四鬥,差銀二錢四分。嶺脊田大小一百一十七坵,雙嶺頭田大小二十三坵。分六佃耕,每租谷八百五十斤,共五千一百斤。

黃體正《重修賓山寺碑記》載:

潯州北江之水,自弩灘分小瀦為姜裡之南淥江,下合宣裡諸山之水,流出大湟江口,匯於大江。大小兩江之中,為ー洲平衍數十里,其巋然在望者則為姜裡之賓山,所謂平中見奇也。登臨縱目,環於左者,挹思靈之明秀;峙其後者,見白石之雄奇;面北則五指嶙峋;迤西而紫荊蒼茫ー帶,層巒復嶂,如旗、如蓋、如屏、如城墉、如樓閣,延綿奔放至於弩灘其上為斷藤峽。山高水深,慨然想見韓襄毅王文成之餘烈焉。東南ー望,平鋪數百里間,川原之遼闊,嶺岫之高低,煙景之蒼茫,雲容之變幻,朝曦夕靄,氣象萬千,洋洋乎大觀哉。考茲山建寺之始,無碑可稽。向奉 大士 北帝。康熙年內加祀 文昌。乾隆、嘉慶兩次重修增建魁星閣,歷年數十,漸又傾頹。元黓攝提格之歲,里人林君起鳳等憫法輪之不轉,文學之將頹,倡議更新,恢其殿宇,梵宮道院,合二教以同尊。高閣重欄,燦星文而普照,完矣,美矣,堂哉,皇哉。觀成之日,徴言紀之,嘗聞山以賓名,蓋本前邑侯吳公志綰篡修縣誌,編入八景,以西山為主,而此為賓也。抑思名者,實之賓茲山,以丘陵學山則既儼然而山,豈非以託基得地中有主宰,加之人力修治,他山輝映,是以光明俊偉,因而得表見於時輿。不然培塿之下,松柏不生,牛羊是牧,又焉能使眾山之主見之如大賓,尊之為上客,而卓卓然俯臨一切哉。夫士有特立獨行,而亦不妨於和光入世者,當以茲山為儔侶焉。暇之日,扶筇躡屐,挈醘提壺,曠觀墟里之人煙,閒對山僧而笑語,陶然以醉,怡然以歌,何須成佛成仙,安問誰賓誰主也。竊原與登山者同此浩浩也。是為記。

道光貳拾年歲次壬寅仲冬月冬至日帶江園居士黃體正薰沐稽首拜言

里人林起鳳薰沐書丹"

五、府邑八景

附舊志(桂平)八景:

白石洞天

西山晚照

羅叢巖月

東塔回瀾

南津古渡

銅鼓秋濤

金蓮夜雨

北岸漁樵

  附舊志(平南)八景:

蛇崗挹翠

烏江清濁

綠水靈淵

將軍古渡

暢巖懷古

閬石鍾英

燕石巢雲

漁洲瑞雁

  附舊志(貴縣)八景:

東井漁歌

紫水鍾英

思灣夜渡

青松挺秀

西山方竹

古寺飛鍾

鐵巷枯榕

幽巖丹灶

  附舊志(武宣)八景:

雙髻晴嵐

三臺疊翠

靈湖松籟

古蹟鐘聲

石壁遺書

仙岩留跡

神窟流泉

音山迭奏


六、舊的潯州八景(又叫布山八景)是:

白石洞天

西山晚景

羅叢巖月

東塔回瀾

南津古渡

銅鼓秋濤

金蓮夜雨

北岸漁樵


1、白石洞天

(註解,同上)

2、西山晚景

(註解,同上)

3、羅叢巖月

(註解,同上)

4、東塔回瀾

(註解,同上)

5、南江夜渡

南津在府城南陽橫水渡口,上即迎暉亭。舊志以"南津古渡"為八景之一。

南江夜渡

(清)林鳳鳴


更寂倚南樓,

樓簾愜幽迴;

夜涼水氣清,

櫓響空江靜。


□□□□□,

□□□□□;

月色半啣山,

何人掉孤艇。


南江夜渡

(明)龍國祿


刳木為舟鬱水濱,

武陵清唱四時春;

朝朝負米聽雞客,

處處停邊飲馬人。


煙雨不辭歸路滑,

晚風吹徹趁圩塵;

濯纓向晚孤舟酒,

明月知誰再問津。


南江夜渡

(清)傅輝文


西竺寺前斜日落,

南津郭外暮潮生;

城頭戍鼓支殘漏,

渡口孤舟棹月明。


帆影晚隨煙樹碧,

江波寒到驛流清;

秋風ー夜蘆花發,

多少離人動客情。

南江夜渡

(清)唐聲振


郡城南下大江濱,

沆漾清流景色新;

雙槳亂翻歸洞客,

ー舟輕放問津人。


微波色淡浮孤鶩,

睛漲寒多躍錦鱗;

欸乃數聲殘照裡,

櫂歌低唱玉樓春。


南江夜渡

(清)陳元士


南樓近瞰鬱江城,

夜半江頭古渡橫;

槎客疑從雲漢落,

鮫師閒試粵波平。


稀星明月雙橈緩,

細雨悽風ー楫輕;

借問漁人何處去,

問津留得棹歌聲。

以上四詩,據袁志補。

6、銅鼓秋濤

(註解,同上)

7、金蓮夜雨(又叫蓮塘夜雨)

南湖在城南百餘步,廣三里延,袤二里向。多植蓮,香聞數里。舊志以"金蓮夜雨"為八景之一。湖中洲,舊有平波亭。南岸,舊有南浦亭。今圯俗呼上、下結塘,中有一塍為大路。

8、北岸漁樵

北岸在府城北,即北江之岸也。城北,居以漁樵,為生計,析薪舉網。村酒朋呼,野歌唱答,情景如繪。舊泊以"北岸漁樵"為八景之一。

七、布山八景詩

胡機


白石羅叢遠市囂,

洞天巖月入秋高;

西山日晚霞相映,

東塔瀾回影自淘。


花柳南津呼古渡,

漁樵北岸酌新醪;

忽驚夜雨金蓮響,

銅鼓灘聲起怒濤。


潯州八景詩

(民間流傳)


東塔洄瀾紫氣浮,

南江夜渡不計秋;

西山晚照文光好,

北岸漁翁樂悠悠。


白石洞天似玉筍,

羅叢巖月滾金球;

蓮塘夜雨今還在,

銅鼓灘聲永古留。


九、詠八景詩

胡南藩


白石洞天


雙峰矗矗接容山,

中有仙人日往還;

寺影半沉紅葉外,

鐘聲多在白雲間。


層崖月浸龍湫冷,

古洞風廻鶴羽閒。

願借神泉千萬疊,

化為甘露灑塵寰。


西山晚照


峰勢崢嶸日欲晡,

連崗返照映城隅;

曾從牛背分明滅,

好向鳥頭辨有無。


笛裡樵歌歸徑晚,

雲邊僧影入山孤。

秋風爽氣高難挹,

排闥西窗識故吾。


羅叢巖月


丹崖隱隱洞門開,

一片清光入洞來;

古寶凌空搖玉宇,

澄波萬道浴瓊臺。

眼前色相終非也,

此外形骸亦幻哉。

疑駕星槎詢月姊,

仙岩圓缺幾多回。


東塔廻瀾


浮屠直插桂平東,

總作潯陽鎖鑰功;

二水遠從黔鬱到,

三江遙與楚交通。


灘頭日暖頻生紫,

渡口霞開亦映紅。

灘向狂瀾留砥柱,

口碑千載挹高風。


南津古渡


我愛江邊橫水渡,

渡頭時有棹歌聲;

停車隔浦依楓老,

有客臨流待月明。


津逮初迷愁薄暮,

指南無處識歸程。

招舟何似乘煙艇,

畫裡王維筆下生。


銅鼓秋濤


昔年銅鼓曾飛出,

此日濤聲雜鼓聲;

新息從來餘戰具,

馮夷莫浪逐浮名。


雷霆怒激鼉龍吼,

風雨狂呼估客驚;

我欲剷平溪路險,

石巖犖确一舟橫。


金蓮夜雨


紅蕖雨浥正絲絲,

偏是南湖夕照時;

淡蕩煙花疑隱約,

芳菲時節對漣漪。


擎來綠蓋珠千顆,

蘸去銀河筆數枝;

卻使微紅殘靄裡,

香清含溼半低垂。


北岸漁樵


江頭城北鯅魚灣,

無數漁樵集此間;

把釣即今歸別港,

析薪何事到深山。


烹鮮古岸歌聲起,

舉火前村午夢閒;

但得相逢舊相識,

炊煙漠漠錦鱗斑。


十、驚豔故宮

據凌崇徵、凌宏斌《桂平史話》(〔桂平文史〕第三十三輯)書中第三章 地方文化〈"潯州八景"驚豔北京故宮〉節中記載,大意是:清乾隆年間,廣西潯州府知府胡南藩曾找工匠將"潯州八景"用酸枝木或緬甸產的昆甸木精製成一架共分為八頁精美絕倫的屏風作為壽禮送給五十大壽的乾隆皇帝。全國各地進貢許多壽禮,其中江蘇省蘇州、浙江省杭州、廣西省潯州等八個府所貢均為壽屏,這些屏風集中發映了清代中葉乾隆朝時的太平盛世景象,且製作精巧,具有較高的藝術造詣,並且讓"潯州八景"蜚聲八桂。解放後又作為陳列的展品在故宮博物館展出,曾驚豔北京故宮。

注:據清乾隆二十ー年丙子(1756年)刻本胡南藩修、歐陽達纂《潯州府志》和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吳志綰修、黃國顯等纂《桂平縣資治圖志》及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夏敬頤、褚興周編著的《潯州府志》編輯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