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而治,核心意義究竟是什麼?

無為而治,出至老子的《道德經》,老子(本名李耳),字聃,或字諡伯陽,出生於周朝春秋末期楚國苦縣,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在道教中,被尊為道教始祖,稱“太上老君”。老子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物極必反之理。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


無為而治,核心意義究竟是什麼?

無為而治的基本釋義是這樣的:是一種道家的治國理念,告誡君王“不與民爭”,強調無為無不為。無為而治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什麼都不管,而是不做過多的干預而讓這件事改變於某個軌跡,儘量激發更大的創造力於民,從而能讓這個國家發展得更為強大。這是出至於老子道德經的註釋,也是經過多個方面論證的結果。

我的想法其實也跟這個差不太多,但是我的想法更為簡單。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蕭規曹隨大家都知道吧,大概是這麼一個故事:蕭何,作為漢朝的開國功臣,被高祖皇帝拜為丞相,對於漢朝初期的局面,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法律法規。蕭何去世以後,曹參作為繼任丞相主持漢朝大局,仍然沿用蕭何制定的規章制度進行,這就是所謂的蕭規曹隨。曹參當丞相時,無為而治,清淨治國,使得老百姓能夠修養生息,能夠做到這一點也是非常不錯的。這就是無為而治的一個經典例子,之也能夠表達一定的思想。

無為而治,核心意義究竟是什麼?

“無為”並不是什麼都不去做的消極思想,並不是真的無所作為,而是不輕舉妄動,不人為的去對它加以干涉,不違背客觀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順應自然,讓事物順任它自身的狀況去發展。無不為是無為的結果:通過順任自然、尊重客觀規律,不把外界的意志強加於它,使事物按它的本性發展,從而達到一種生機勃勃、萬物有序的結果、狀態。“無為”是一種處事態度和方式,學會和掌握這種方法,讓它一種順應自然的進行下去,讓它自然而然的成功,所以無不為也就是無為的一種結果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