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這麼懶”,孩子的懶在他2歲時,父母拒絕幫忙就開始了

這也導致我對家裡的家務不是很上心。

到後來長大了,父母又開始“嘮叨”:“你咋這麼懶呢,家裡這麼髒,就不能掃一掃、動一動?”

“你怎麼這麼懶”,孩子的懶在他2歲時,父母拒絕幫忙就開始了

好多父母對孩子成長的理解是跳躍式的,比較典型的是“小時候不聽話,等長大了就懂事了”。

但是,父母不教,孩子怎麼會懂事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孩子是一張白紙,家長是第一個往上面寫入內容的人,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在做家務這件事情上,也是這樣,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總是阻止孩子去做。

突然有一天,父母發現孩子長大了,可是這時候再想讓孩子做到“眼裡有活”、“起身動一動”,就太難了。


“你怎麼這麼懶”,孩子的懶在他2歲時,父母拒絕幫忙就開始了

家長哪些行為會打消孩子的“積極性”

孩子天生就會對事物的產生好奇心。很願意去嘗試一些新的東西,做家務也是如此,當孩子第一次去嘗試的時候,父母給孩子的反應,就會決定著孩子對待家務的方式。

看似孩子變得很懶,其實是家長在打擊“積極性”所造成的,只是家長還沒有發現,如果作為家長的你,不小心觸及到了以下的幾點,那麼一定要及時的停止!

“你怎麼這麼懶”,孩子的懶在他2歲時,父母拒絕幫忙就開始了

語言暴力

孩子主動的幫忙做家務,而家長卻在一邊說孩子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這都是在無形的打擊著孩子,孩子還沒有去嘗試,就給孩子一些負面的評價,這都會讓一個孩子的自信力受到打擊,更加的不願意主動地去做家務,不敢輕易地去嘗試,害怕被家長責罵。

不被肯定

當然也有一些家長願意讓孩子來幫忙,但是可能孩子還小,有時候洗不乾淨碗筷,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而家長卻看不得孩子的一點兒失誤,直接對孩子進行責怪,甚至說出一些很傷孩子的話,比如:“你這個孩子怎麼什麼事情都做不好,你真是太笨了。”

這些話都會讓孩子的“積極性”受到很大的打擊,從此,對做家務甚至是做一些事情,都會有一定的影響,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會害怕失誤,但是越害怕失誤就會越容易失誤,更是容易得到家長的責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