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過最長的路,就是你在朋友圈忽悠我買茶的套路!

往年春天,總有人在喊:春茶貴如油。但今年,這話說出來就打臉了。現在的油價,買油不但不要錢,還倒貼你37.63美元。

買茶不要錢,還倒貼你錢?快醒醒!買茶送錢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的。不但不可能,還想方設法忽悠你買茶。

我走過最長的路,就是你在朋友圈忽悠我買茶的套路!

茶葉不怕買家秀,就怕百萬千萬還不夠

普洱茶春茶,一年30%的產量,撐起了60%的收入,每年春茶,都很火爆。所以,春茶期間,你的朋友圈,一定有曬轉賬記錄的人。

曬個倉庫發貨的照片,曬個單,賣茶的人都會。但曬得太過分,就容易露餡了。

每天都有轉賬記錄,金額還不小,動不動每天幾十萬,上百萬,足夠PK上市公司。

我走過最長的路,就是你在朋友圈忽悠我買茶的套路!

給想買茶的你傳遞一個信息:我的茶葉銷量很好,大家都信任,質量有保障,大家都買了,你怎麼還不來買。

現在,整個普洱茶市場都是供過於求,產能嚴重飽和,對於茶商來說,茶難賣已經成為一種行業共識。

乍看朋友圈動輒幾十萬的轉賬記錄,真讓人羨慕,多想虛心向這些賣茶高手學習。

我走過最長的路,就是你在朋友圈忽悠我買茶的套路!

但得到的答覆通常是:我賣茶嘛,靠的是良心,我們家有茶山,一手貨源,以真心換真心,慢慢積累,才有了現在。

找度娘問了問,普洱茶行業雖然有上千家企業,但資產過十億的,屈指可數。而朋友圈,一個平平無奇的茶老闆,自己單幹,或者帶兩三個人,還不是李佳琦式的帶貨大佬,竟然創造了堪比上市公司的收益。

這當然有貓膩!

朋友圈作秀,一顆為了讓人買茶的良苦用心,不是現實的客戶交易,而是手動偽造出來的。是不是突然想起了PS,這貨操作起來太麻煩,有專門製造聊天記錄、轉賬記錄的聊天軟件。

我走過最長的路,就是你在朋友圈忽悠我買茶的套路!

跟客戶聊天的語言自己想,頭像暱稱自己設,轉賬金額隨便填,跟“客戶”聊天,全靠自己編,把從眾心理跟賣茶結合得淋漓盡致。這是不是很有趣?

看了對方轉賬記錄買了茶,非要扛著40米長的大刀,跟賣家在冰島之巔來一場決戰,倒是大可不必。只要喜歡茶葉本身,價格自己也能接受,一笑而過就行了。

偽造聊天記錄、轉賬記錄,可以一笑而過,更神奇的操作,怕就笑不出來了。


我走過最長的路,就是你在朋友圈忽悠我買茶的套路!


抱著茶樹拍個照,今年的古樹要不要

昨天喝茶的時候,有個朋友說:他把朋友圈那個喜歡抱著百年古樹拍照的美女拉黑了。

我走過最長的路,就是你在朋友圈忽悠我買茶的套路!

看她的朋友圈,那絕對是站在普洱茶頂端的江湖人士,半個月前,還在勐海老班章村看著沒發芽的茶王樹感嘆:

為保護古樹茶,今年不收老班章古樹了。

隨後,一個銷魂的站姿,遠遠凝望著老班章茶王樹,給人一種:明天春茶,班章樹下,不見不散的感覺。

我走過最長的路,就是你在朋友圈忽悠我買茶的套路!

一個星期後,這位美女跑到冰島老寨,朋友圈變成了視頻,踩著冰島老寨茶園的階梯,一步一步往上走,路過趙老闆家的冰島茶王樹,腳步略顯優雅,虔誠地望了一眼。

本想抱著拍一張,無奈有柵欄,而且那棵樹名氣太大,早被人預定了。繼續往前走,幾十米之外,抓住傳說中的冰島茶後旁邊的一棵古樹,站在地板上,雙腿斜跨,拈花指法,手夾一個鮮葉,說:這棵300年古樹,今年被我們包了。視頻定格於那一秒。

三天之後,美女的朋友圈出現傳說中的冰島古樹,還是單株,條索那個黑,令人望茶興嘆,美女配文:為保護古樹茶,我們家承包的單株,只做了2公斤古樹,50克起賣。

我走過最長的路,就是你在朋友圈忽悠我買茶的套路!

吃瓜群眾手動點贊,剁手下單,某人花了2000塊錢買了100克,想嚐嚐傳說中的冰島老寨古樹單株,看著一條來自勐庫的快遞信息,這位朋友滿懷期待地坐等古樹茶上門。

虔誠地泡一壺,結果扎心了。傳說中的冰糖甜、蘭花香呢?說好的毫無澀感、水路細膩呢?說好的湯感飽滿呢?怎麼四泡之後就沒味道了。

這位朋友馬上找美女理論,誰知得到的回覆是:我這個茶就是冰島古樹啊!是你不會泡吧!大哥!

我走過最長的路,就是你在朋友圈忽悠我買茶的套路!

每年的茶山行,都有人輾轉各地,專門拍照,拍照本是沒有錯的,但抱著古樹茶拍了照,自己又不收茶。做了幾十塊一斤的臺地茶,還要說成是古樹,並且還拋出“證據”,跟古樹茶的合影。

這種行為,騙人也就算了,還成了普洱茶行業的負擔,赤裸裸的加重古樹茶的山頭信任危機啊!

我走過最長的路,就是你在朋友圈忽悠我買茶的套路!

大師弟子滿山走,感恩師傅有木有

這幾年,茶行業的大師已經不受歡迎了,但大師的弟子卻越來越多。

如果你喜歡茶,加了一些賣茶的人,就會發現,朋友圈總有那麼一位或幾位大師,以及大師的弟子,至於這些大師,是國家認可的,還是自封的,請看著朋友圈的茶葉細品。

今年疫情影響,去茶山的人少了很多,但這不影響“大師”和弟子們的表演。

大師,素衣道袍,不食人間煙火的裝扮,最好再剃個頭,看上去頗有一副世外高人模樣,其弟子,十有八九是20出頭的小姐姐。

大師上山,鮮葉自然不會親自採,技術含量低的攤晾,大師也無暇顧及。

我走過最長的路,就是你在朋友圈忽悠我買茶的套路!

大師一定會炒茶,大師的弟子一定會拍個視頻,發在朋友圈:某某大師(父),曾修行於某某寺院。少林寺名聲太大了,昆明的曇華寺似乎知名度不夠,找個省外稍有名氣寺院,擺上大師與年老的宗教人士的合照。

隨後,大師親自炒茶,弟子在朋友圈吶喊:師父親自炒的茶,今年只有半斤,先到先得,手慢無……

只是,把“大師炒茶”的視頻點開一看,額。。。怎麼有種大師在用茶葉練鐵砂掌的既視感!!!

我走過最長的路,就是你在朋友圈忽悠我買茶的套路!

賣茶這件事,本來是合理合法的,沒人賣茶,省外的老茶鬼想喝杯普洱茶都沒辦法,不遠萬里來到茶山,成本也太大了。

普通人賣茶是,以真換真,陪著茶客一遍一遍試茶。但大師及弟子賣茶,高高在上,站在稀缺、甚至信仰的高度,收割一幫信徒,然後,信徒們乞求大師賣點茶。大師喝茶水平不怎樣,但脾氣一定很大,不買,或者令大師稍有不快,就得靠邊站。

至於大師的茶葉質量,君不見,那是201x年的春天,某大師做了五百公斤曼松古樹!

我走過最長的路,就是你在朋友圈忽悠我買茶的套路!

這兩年,賣茶的大師多了,大師這稱呼,也越來越不受待見。現在,大家都反感大師,卻都喜歡匠人這稱呼。

進入茶行業,需要領路人,一直能懷一顆感恩的心,難能可貴。但是,如果打著感恩的旗號,站在高高的茶山上,年紀輕輕的中年茶葉大師,和為“大師”搖旗吶喊的弟子一唱一和,以俯視眾生的態度忽悠人買茶,想想兢兢業業做了一輩子茶的老匠人,摸摸自己的良心,還能不能愉快喝茶了。

我走過最長的路,就是你在朋友圈忽悠我買茶的套路!

寫在最後:

茶行業,從茶園到茶杯,有很多套路。在茶山,能對你的鮮葉動手腳。買茶的時候,從來不會少一出好戲。喝茶的時候,更是精彩一幕接一幕,號稱認識大師的,覺得自己的人生與茶完美匹配,不懂茶就不配喝茶的。

整個茶行業,精彩至極,也十分有趣。對這些套路,有的該較真,有的可以一笑而過。最重要的是,自己對茶的一顆真心。

製茶,是秉承一顆匠人的心,做好每一鍋茶,給消費者更好的味覺享受;賣茶,是為了做好中間的傳播者,不欺不騙,少耍點套路,多用點真心;

我走過最長的路,就是你在朋友圈忽悠我買茶的套路!

喝茶,是因為茶比水更有味道,因為茶是最健康的飲料,更是因為自己喜歡茶。喝茶,要隨性、舒服,只圖個生活的自在。

如此,便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