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禪位給嘉慶,當了三年太上皇,歷史真相是怎樣呢?

mtolao


看到這個題目,相信很多朋友都跟有書君一樣,首先把關注點落在了“禪位”這件事上。

歷史上皇位的更替無不伴隨著血雨腥風,殺伐戮戰,屈指可數的幾次帝王禪位也大都是出於形勢所迫,並非自願。

比如“玄武門兵變”之後的唐高宗李淵禪位,馬嵬坡被迫賜死楊貴妃後終日以淚洗面的唐玄宗李隆基禪位,還有金兵已攻到開封城下的宋徽宗禪位。

相比較下,乾隆皇帝的禪位則真算的上一幅秩序井然,父慈子孝的溫馨畫卷。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如果乾隆皇帝真的輕鬆加愉快的傳位給兒子嘉慶皇帝,安心去享清福,他怎麼會霸著皇權不撒手呢?他的太上皇當的沒有半點退休的樣子,每天該上朝上朝,該發號施令就發號施令,讓嘉慶帝當了三年有名無實的傀儡皇帝。

經過分析相關的史籍資料,有書君發現,原來乾隆皇帝的禪位並非心甘情願,是有不得已而為之的緣由,而他禪位之後,又當了三年太上皇,也是有無法明示的隱情:

一、禪位是為了兌現誓言

乾隆皇帝即位時25歲,正值書生意氣最膨脹之時。為了表達對爺爺康熙帝治國的敬仰,他偷偷在廟裡焚香禱告,發了一條誓言:如果我得到上天眷愛,可以長命百歲,我最多當六十年皇帝,絕不超越爺爺的六十一年記錄!

人對於自己奢望的東西總是十分慷慨,反正也得不到,許諾一下又何妨?乾隆敢發這種誓也是有事實依據的,因為愛新覺羅家族缺乏長壽基因,乾隆的前幾任皇帝沒有活過七十歲的,太祖努爾哈赤最長壽,也不過才活了67歲。乾隆坐上龍椅就已經25了,再穩坐60年,那可就85了,當然這是奢望啊!

然而,老天爺卻同意了乾隆皇帝的禱告,他真的順風順水,沒病沒災的就活到了八十多了。

權利和地位這種東西是會讓人上癮的,尤其是皇位,那可是至高無上的尊榮啊!可以想象,此刻的乾隆皇帝,別提心裡有多後悔了。

那位看官說了,都陳穀子爛芝麻的事了,只要乾隆自己假裝忘了這茬兒,誰還提這事兒幹嘛?問題是,咱們不能用現代人的思維去衡量一個封建帝王的想法。乾隆皇帝想不退位,他怕違背誓言遭天譴啊,所以他心裡的糾結也是可想而知的。

之後發生了兩件事,讓乾隆徹底的感到騎虎難下了。第一件事是有一年,乾隆到瀋陽祭祖,有個叫金從善的秀才上了封請願書,請求皇上立太子,說:“大清國如果不立太子,那就是不拿自己當成合法政府對待了!”

乾隆皇帝本來就心虛,對這種話特敏感,一聽勃然大怒,說:“誰說我不立太子?我早就發誓了,活到乾隆六十年我就自動退位傳位給太子!”言下之意就是表明自己根本不是貪戀皇位。

之後,乾隆皇帝餘怒未消,殺了金從善,同時昭告天下:“若邀蒼穹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壽八十有五,即當傳位太子,歸政退閒。”

他這麼任性的痛快了一把,偷偷發的誓變成了盡人皆知,到點時想賴著不退都沒可能了。

第二件事是,乾隆六十年正月初一這天發生的日全食,俗稱“天狗吃日”,可把老皇帝乾隆嚇壞了。

這是剛到點兒,老天爺就給提個醒嗎?看來天意難違啊!於是這一年的九月初三,乾隆正式宣佈皇十五子永琰為皇太子,第二年為嘉慶元年。

乾隆皇帝就這麼無奈的禪位了。

二、當了三年太上皇,絕非貪戀皇權那麼簡單。

乾隆當了三年太上皇,除龍椅上坐的和年號為嘉慶外,其他軍國大事仍獨攬,沒有他的點頭認可,嘉慶連詔書都發不出去。這時的嘉慶如同穿著龍袍的皇太子,並無實權。乾隆皇帝為什麼這麼做?除了對皇權的控制慾難以割捨,其實還有兩個更重要的原因:

1、乾隆皇帝對嘉慶帝不太放心。

翻閱清朝正史,我們可以看到,在清朝十二帝中,最沒有特色,沒有個性的皇帝就是嘉慶帝了。在治理國家方面毫無建樹的嘉慶帝,身上最明顯的標記就是乏術和平庸。

嘉慶自小忠厚老實,規規矩矩,重視仁孝。不過,他的資質才幹,用在按部就班,因循守舊等方面還行,但用在安邦治國,開拓進取上就顯得蒼白無力了。

乾隆一共有十七個皇子,永琰排行十五。本來,無論按清朝立儲“立長,立嫡”的規矩還是按永琰個人的才能,他都不是儲君最佳人選。

然而老天似乎總是故意跟乾隆爺過不去。十多個兒子夭折的,早逝的,過繼出去的,再加上不務正業不成器的,可選擇的範圍一再被縮小。最後,“矬子裡面拔將軍”,資質平庸的永琰繼承了皇位。

因此,儘管嘉慶對太上皇父親言聽計從,但乾隆內心對這個皇帝兒子並非十分滿意放心。

2、乾隆想效仿祖父康熙帝,留出足夠的時間歷練兒子。

客觀的說,乾隆皇帝雖然一生很有作為,但是他依仗著祖父康熙和父親雍正給自己留下的豐厚基業,活的很不節儉剋制,甚至可以說是太任性。

他六下江南,花錢如流水,對權臣貪官和珅寵愛無度。虧空的國庫和和珅是他這“坑娃的爹”給兒子嘉慶挖下的兩個大坑。

雖然不可能自我檢討,但他心裡未必不明瞭。因此晚年的他,是否是想努力彌補自己的過失,我們不得而知。

乾隆固然貪戀權位,但他心裡更清楚自己的兒子有多大本事,如果一旦自己離去,新皇羽翼不豐,就有可能被和珅或者其他勢力顛覆。

禪讓之後,暫不放權,一則可以幫助兒子對威脅皇權的其他勢力形成震懾;再則,可以讓嘉慶帝有足夠的時間歷練本事,堂而皇之的為提前掌權做鋪墊,放開手腳,組織自己的政治力量,而不至於僭越。

所以他把住皇權不撒手,應該是想留給嘉慶足夠的籌備時間和機會,因為有他在,和紳還不會也不敢有什麼反主的行為。而嘉慶也需要時間培植自己在處理和紳之後的政治力量。

從後來嘉慶在乾隆駕崩後尚在喪期就迅速扳倒和珅這點來看,基本可以證實乾隆皇帝的這步棋走的還是很妙的。

因此,我們不能簡單的用個人對歷史現象的膚淺認識去解釋一代帝王的遠見卓識和戰略氣魄。乾隆的提前禪位卻又當了三年太上皇這件事,拋開表面因素不談,更多原因可能是,他對維護江山統治的一種深謀遠慮的政治性舉措。


有書共讀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太上皇,是漢高祖劉邦他爹劉太公,不過這個“太上皇”是劉邦封的,純屬榮譽稱號,僅表示一種尊重,實際上劉太公並沒有當過皇帝。

比如唐高祖李淵,就是被兒子李世民脅迫退位。比如被俘的明英宗朱祁鎮回國,弟弟朱祁鈺已是皇帝,無奈當了太上皇,不過後來又復位。等等。

“太上皇”這一尊號,聽起來很拉風,實際上多悲涼。皇帝貴為天子,富有四海,掌握天下最高生殺大權,金口玉言,一言九鼎,非“太上皇”這一名號無比。皇帝一般不到死的那一刻,是不會鬆手的,而還在活著的時候就主動“禪位”的,乾隆皇帝就是其中一個特例之一。


那麼,乾隆皇帝為什麼要“禪位”?

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乾隆皇帝弘曆繼位時,曾經鄭重焚香禱告上天,為祈禱自己長壽安康,許下誓言:如果自己能當60年皇帝,就將皇位傳給兒子,在位時長不超過他的爺爺康熙。康熙帝當了61年的皇帝,乾隆帝在這裡給自己設想了60年的在位時限。

君無戲言,這個“與天盟約”就這樣記下了。


乾隆繼位時,是25歲,如果能當60年皇帝,那麼彼時他就是85歲了。俗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在當時他設想自己若能活到85歲,也算是夠本了,他甚至認為這是一個美好願景。

誰料,乾隆帝活到85歲時,依然活得好好的,前番重諾,如今要面臨兌現了。這下尷尬了,若不退位就是在天下人面前背棄諾言,自食其言;若退位,已掌握大權60年早已習慣了唯吾獨尊的乾隆,必有失去皇權後難以啟齒的尷尬和落寞。



乾隆自己很清楚,當了60年皇帝,85歲了,如今自己早已是蒼然白髮、垂垂老矣,不過是苟延殘喘,多活一天多賺一天,誰也不知明天和死亡哪一個先來。


早已經歷過風風雨雨、政治老道的乾隆帝,活得明白:若一旦失去皇權,自己現在不過是一條穿著華服的老狗。何況,乾隆帝一生驕傲自信乃至自負,極愛面子又自命不凡,都風光一輩子了,臨了了豈堪這種境遇?



怎麼辦?乾隆帝來了個“偷樑換柱”:禪位不禪權


說白了,乾隆的意思是:皇位呢我交出去,禪位給兒子嘉慶帝,自己當太上皇,但是大權呢我暫時還不能讓,名義是我雖老但身體尚能處理國事,我也是放心不下祖宗江山啊,軍國大事還要自己親自多把把關。

於是,皇位是禪讓給了兒子嘉慶帝,但實際大權仍然在乾隆帝手上。

嘉慶帝雖然坐上了皇位,但是凡軍國大事事事必須向太上皇垂訓,而且嘉慶帝還要經常到太上皇處時時問安,形同傀儡。乾隆帝依舊軍國大事仍獨攬,皇宮內仍然繼續使用乾隆年號,奏摺都要一式兩份,一份給太上皇,一份給皇帝。

乾隆帝曾有一段暴漏心跡的話:“歸政後,凡遇軍國大事及用人行政諸大端,豈能置之不問?仍當躬親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訓諭,將來知所稟承,不致錯失。”

雖說乾隆名義上是太上皇,但仍然掌控著實際大權,所以在乾隆帝最後當太上皇的三年多時間裡,嘉慶帝一直小心翼翼、畢恭畢敬、唯唯諾諾,不敢出半點差池。

乾隆說的很明白:凡軍國大事、重要人事任免等,都必須經過太上皇,至於那些諸如祭祀之類的無關命門的事兒,嘉慶帝可自行決定,不必請教於他。

乾隆從皇帝變成“太上皇”,其實本質改變,只不過是稱呼叫法變了一下而已,嘉慶帝這皇帝,頭頂著天子頭銜,卻做的憋屈,更像個戰戰兢兢的太子。這是乾隆帝完的變戲法,一來可以表明自己遵守了天子諾言,二來達到了繼續握權的目的。

所謂乾隆禪位,只不過是一種政治姿態罷了。說乾隆帝內心崇拜爺爺康熙帝,或許是真的,但禪讓皇位,更多的是出於一種政治無奈罷了。

乾陵帝,25歲登基,在皇帝位60年。85歲時,乾隆帝禪位兒子嘉慶帝后,又做了3年零4個月的實權太上皇,享年89歲。


熬死了近90歲的老爹乾隆後,嘉慶帝從一直哈著腰的姿態,終於挺直了腰板,乾隆帝生前最寵信的權臣和珅及黨羽集團,失去了庇護傘,隨後被連根拔....

其實,乾隆後期貪汙之大者,又何止和珅一人?只不過是和珅權位權威最大,打倒了和珅,即是打倒了權威,就是象徵著嘉慶帝真正掌權的開始!

峰子哥認為,和珅雖貪,但所貪數目之巨,早已遠遠超出了常人可用的限度!常人不用則必為非常人用!大權臣和珅,先做了那位花錢如流水的乾隆爺的“儲錢罐”,後被嘉慶帝砸爛了罐子,順便又做了那隻“殺雞儆猴”的猴子罷了。和珅雖貪不假,有自己私心也不假,但未必全為自己。

以上是峰子哥一點看法。親愛的各位看官,怎麼看?歡迎留言分享想法。


峰子奇觀


文/搞哥讀史

歷史上皇帝的禪讓,絕大多數是出於形勢所迫,並非自願。而乾隆禪讓給嘉慶,主動和被動的成分都有在裡面,這導致了乾隆禪讓後依然由太上皇把持權柄,而嘉慶皇帝形同傀儡的一個情況。下面我們簡單介紹一下具體的情況:

一、乾隆的禪位,是禪讓而不歸政

乾隆皇帝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立十五子嘉親王顒琰為皇太子,並讓他在第二年即位,是為嘉慶皇帝。

為了繼續掌握大權,乾隆開創了清朝“訓政”的做法,即禪讓而不歸政。關於這一點,乾隆在禪讓詔書中,跟嘉慶說得很清楚:“(朕)壽躋八旬開五,精神康健,不至倦勤。天下臣民、以及蒙古王公、外藩屬國,實皆不願朕即歸政。”

乾隆這句話是給嘉慶打個預防針,我雖然禪位給你,但大家都還是聽我的,所以別以為你當了皇帝就有權力了。

接下來,乾隆還給自己跟兒子之間分了工:

“歸政後,凡遇軍國大事、及用人行政諸大端,豈能置之不問仍當躬親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訓諭,將來知所稟承,不致錯失,豈非國家天下之大慶。至郊壇宗社諸祀,朕年開九袠,於登降拜跪儀節,恐精力稍有未充,不足以將誠敬,自應嗣皇帝親詣行禮。部院衙門、並各省具題章疏、及引見文武官員尋常事件,俱由嗣皇帝披閱,奏知朕辦理,為朕分勞。”

總得來說,就像後來乾隆當上太上皇之後跟朝鮮使臣說的:“大事還是我辦。”至於那些無關緊要的祭天啊,祭祖啊這些活動,就由嗣皇帝代勞了。

所以乾隆當太上皇這幾年是很爽的,既享受了當皇帝的好處,又免掉了當皇帝的許多麻煩。

二、乾隆禪讓的原因

乾隆之所以要在乾隆六十年禪讓給嘉慶,用他自己的話說,是:“踐阼之初,即焚香默禱上天。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當傳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紀元六十一載之數。”

因為乾隆的爺爺康熙皇帝,一共統治了大清61年,乾隆說自己也沒想到真能活那麼長時間,馬上就要打破爺爺的紀錄了。為了對皇祖表示尊敬,所以一到乾隆六十年就匆匆禪讓,讓康熙繼續保持他統治時間最長的歷史記錄。

上面乾隆說的,是明面上的原因。而實際上的原因,是為了蓋住朝堂民間對他不肯立儲的質疑。清朝的秘密立儲制度,是雍正發明的,在乾隆登基時實施,當時大家還沒有普遍接受這一制度,甚至有人上書直言:“大清不宜立太子,豈以不正之運自待耶!”

乾隆為了平息關於立儲的質疑,先是以歷史為借鑑,反覆申明秘密立儲制度的好處,然後又下諭旨,向天下宣佈自己到乾隆六十年就會禪位,讓大家不必擔心。

當時乾隆已經68歲,他可能估計自己活到乾隆六十年85歲的概率不大,所以放出了這句話。沒想到乾隆的身體非常硬朗,真的活到了乾隆六十年,還不大有生病衰老的跡象。但說出的話不能反悔,只好走了個形式,把皇帝的位子禪讓給嘉慶,自己繼續當一個把持權柄的太上皇。


搞哥讀史


乾隆是一個愛極了權力的人。一個愛極了權力的人,是不會心甘情願徹底退居幕後的。此外,乾隆對嘉慶皇帝也不是徹底的放心,他對現任的嘉慶皇帝是抱有一種考察的態度的。嘉慶繼位後,本想提拔重用太傅朱圭,結果被和珅報告給乾隆,乾隆把他申飭了一頓,嘉慶皇帝自此深知,太上皇乾隆帝和和珅才是真正把持政局的人。嘉慶皇帝於是採取了韜光養晦的政策,一個字,就是“裝”。他裝成什麼事情都不聞不問,裝成一個乾隆帝跟前的大孝子。有外國時節覲見太上皇乾隆的時候,就注意到嘉慶皇帝很能表演。乾隆說什麼,嘉慶皇帝就直點頭,從來不發表自己的意見。乾隆要辦理什麼事情,嘉慶皇帝從來不反對。乾隆笑的時候,嘉慶皇帝立即跟著陪笑。乾隆心情不好的時候,嘉慶皇帝就哭喪著臉大氣也不吭。外國時節就說,這個嘉慶皇帝有意思,城府很深。

乾隆晚年患有耳疾,聽不太清楚聲音,全靠寵臣和珅在一旁協助。嘉慶這一個時期,對和珅極盡恩寵,一會兒賞大宅子,一會兒經常予以嘉許,說今後朝政還要多仰仗和大人您,以此來麻痺和珅對嘉慶皇帝的警惕性。嘉慶初年,白蓮教大起義,八方狼煙,遍地烽火,清廷損兵折將,乾隆急的每天到太廟禱告。而嘉慶必定提前一個時辰就到達那裡,故意讓乾隆看見他也在禱告。乾隆經過一番考察,對嘉慶這個接班人才慢慢的放了心。嘉慶皇帝這才把他的皇位做穩了一點。乾隆去世以後,如履薄冰的嘉慶皇帝,這才緩了一口氣。下一步,該輪到他拿和珅開刀了。


懷疑探索者


距現在僅百十年的清史稿應該是可信的。

清乾隆帝做為中國歷史上當政6O年年齡最大的皇帝(89歲),一生可謂盛譽滿贊、富貴無邊、風光無限。

他幼年就被皇爺爺康熙接入宮中精心調教,據說後來雍正繼位與此有關。

他二十四歲繼位,可謂風華正茂、風流倜儻,續寫了康雍乾盛世的最後一篇。他自稱文治武功,自封十全老人,帶著文武侍駕、嬪妃待從六巡江南,派場之大古今無人企及。

當政60年後禪位於皇十五子顒琰一一嘉慶帝,自己做起了太上皇。(因他曾經許過願不能超過皇爺爺的6O年)

他這個太上皇與歷史上的太上皇不同,如驚恐不定的唐高祖,以淚洗面的唐明皇,擄去北國坐井觀天的宋徽宗。他太上皇當的那叫硬氣!除龍椅上坐的和年號為嘉慶外,其他軍國大事仍獨攬,沒有他的點頭認可,嘉慶連詔書都發不出去,因為玉璽還牢牢握在那手裡。儘管嘉慶早對和珅一班媚臣不滿,也只得隱忍。因為這時的嘉慶如同穿上龍袍的皇太子。
四年後,乾隆去了清陵,嘉慶才真正當政,第一件事就拿和神開刀,抄了他的家,資產竟達億兩銀子(相當於清朝七年的國庫收入),隨充入宮中,才有了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從而才看到乾隆晚期不知縱容養肥了多少貪官。

嘉慶幹了這麼一件大事,朝綱為之一新,懲治了一批貪官,但以後再無大的建樹。政績平平,比起祖、父遜色多啦。後人提及他的時候不多。


晚亭與落霞同暉


愛新覺羅·弘曆(1711-1799),清高宗,清朝的第六位皇帝,入關以後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在位60年,禪讓皇位以後又當了三年半的太上皇,行使皇權長達63年之久,1799年病故,享年89歲,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帝王,可以稱的上是千古一帝,而他本人也開創出了乾隆盛世。

在中國歷史上,太上皇雖然是個非常崇高的名號,但是當太上皇的人大多出於無奈或者是被迫,比如李淵就是被李世民逼迫退位,比如明英宗朱祁鎮就是出於無奈,還有李隆基和趙構等。而乾隆禪讓給嘉慶,主動和被動的成分都有在裡面,這導致了乾隆禪讓後依然把持權柄,而嘉慶皇帝形同傀儡的。

下面我們簡單介紹一下具體的情況:

乾隆之所以要在乾隆六十年禪讓給嘉慶,用他自己的話說,是:“踐阼之初,即焚香默禱上天。若蒙眷佑,得在位60年,即當傳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紀元61載之數。”

康熙八歲登基,做了62年皇帝,享年70歲。乾隆對他的這個爺爺非常敬仰(

傳說當年康熙之所以選擇雍正為自己的接班人,乃是因其特別喜歡乾隆,是為了能讓乾隆當皇帝,是故才定了雍正),他處處以爺爺為表率。為了表示對爺爺的敬畏和尊崇,因而在當皇帝的時間上,絕不超過爺爺。讓康熙繼續保持他統治時間最長的歷史記錄。

上面只是明面原因。實際原因是為了蓋住朝堂民間對他不肯立儲的質疑。清朝的秘密立儲制度,是雍正發明的,在乾隆登基時實施,當時大家還沒有普遍接受這一制度,甚至有人上書直言:“大清不宜立太子,豈以不正之運自待耶!

乾隆為了平息關於立儲的質疑,先是以歷史為借鑑,反覆申明秘密立儲制度的好處,然後又下諭旨,向天下宣佈自己到乾隆六十年就會禪位,讓大家不必擔心。

君無戲言,結果當然就是心不甘情不願的讓位給了嘉慶。

嘉慶登基當天,乾隆牢牢把持著玉璽不願意交出去,嘉慶雖然坐上了皇位,但是形同傀儡,乾隆依舊軍國大事仍獨攬,皇宮內仍然繼續使用乾隆年號,奏摺都要一式兩份,一份給太上皇,一份給皇帝。

為此乾隆發佈詔書內容大意是:以後凡是軍國大事,人事調令都必須要經過他的垂詢,至於那些個小事,如祭祀之類的等等就由嘉慶皇帝出面,不必請教於他。這是人不再其位了,可是朝政大權仍然被緊緊攥在手中,一切都沒有什麼太大的改變,真正變化的也只不過是叫法罷了。

1796年1月19日,太上皇在圓明園召見屬國使臣,告訴他們:“朕雖然歸政,大事還是我辦。”可見,乾隆雖然名義上歸政於兒子嘉慶帝,實際上大權還是在他手裡,嘉慶只不過是個掛名皇帝。

舉個例子,嘉慶早就想拿掉和珅,但由於乾隆的存在和庇護,嘉慶也無有為力,四年後,乾隆去了清陵,嘉慶才真正當政,第一件事就拿和紳開刀,抄了他的家,資產竟達2億兩銀子再加上古玩、珍寶等(相當於清朝15年的國庫收入),隨充入宮中,才有了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

嘉慶幹了這麼一件大事,朝綱為之一新,懲治了一批貪官,但以後再無大的建樹。在位期間很平庸,並沒有很大的成績,甚至清朝在他手上開始走下坡路。這是多麼大的諷刺,故後人提及他的時候不多。



美麗青春您真痘


縱觀歷史,我們都知道乾隆是清朝歷史上實際掌握權力最長的一位帝皇,可以稱的上是千古一帝,而他本人也開創出了乾隆盛世。

那麼乾隆在位60年,為什麼會突然讓位給嘉慶帝呢?

可以說乾隆爺的讓位是心不甘情不願的,乾隆25歲時,初為帝皇,可謂是義氣風發,豪情萬丈,有一次在康熙爺的靈位前,乾隆爺不知道突然發了哪門子瘋說,爺爺你這麼厲害,在位61年,並且國庫充實,百姓安居樂業,我要是能在位60年就心滿意足了。

結果,誰知道乾隆爺可謂是身體健康,吃嘛嘛香,一直到85歲還是沒有什麼大病,那麼這個時候問題來了,自己說了在位不過60年,現在馬上要超過60年了,怎麼辦呢?君無戲言,結果當然就是心不甘情不願的讓位給了嘉慶。



乾隆讓位於嘉慶後,曾說過這樣的話“歸政後,凡遇軍國大事及用人行政諸大端,豈能置之不問?仍當躬親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訓諭,將來知所稟承,不致錯失。”說白了就是你雖然是皇帝,但是遇到事情還是我來決定,你就在旁邊看著就好了。其實際還是乾隆爺在掌管權力,而嘉慶帝只是一個傀儡而已。

一直到三年後,乾隆爺去世了,嘉慶帝才真正的為皇帝,有皇帝的名,更有著皇帝的權。


一縷風塵854


乾隆最有心機,雖然禪位給了嘉慶,可仍然把持朝政。乾隆做了三年的太上皇,嘉慶則做了三年的傀儡皇帝。為什麼這麼說?請聽筆者為您講述那段歷史。

礙於情面,無奈禪位

乾隆的爺爺康熙帝,在位61年。乾隆繼位之初,乾隆曾經對文武百官發表過演說:

“踐阼之初,即焚香默禱上天。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當傳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紀元六十一載之數。”

什麼意思呢?翻譯過來就是:如今我有幸獲得大位,要焚香向上天祈禱。如果我能夠身體安康,有幸在皇位達六十年,那麼我到時候一定會把皇位讓出來。不能超過我的爺爺在位61年的記錄。

乾隆皇帝那時候25歲,心想60年後,自己早已85歲高齡了,說不定還活不到那個時候呢。這才有了乾隆皇帝的“和上天的一個盟約”。

可眼看到了乾隆六十年,自己的身體還是很硬朗,無病無痛的。早已習慣掌控天下的乾隆皇帝不甘心。

可君無戲言,如果貿然摒棄,少不了會落得個言而無信,這是大大的不划算。

讓位不讓權,兩全其美

乾隆皇帝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那就是讓位不讓權。

皇帝我讓你當,我做太上皇,可權力還是在我手裡。於是嘉慶從太子,當上了皇帝,可惜卻是個傀儡。

這點我們看歷史文獻中記載的,

“歸政後,凡遇軍國大事及用人行政諸大端,豈能置之不問?仍當躬親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訓諭,將來知所稟承,不致錯失。”

這句話意思很明顯,你當皇帝以後,凡是遇到軍國大事和任免官吏等大事,仍然要向我請示。這是為了怕你沒有經驗,做錯了事情。

呵呵,好一個心機男。嘉慶皇帝在心裡默默的嘀咕了一句。

嘉慶雖然坐上了皇位,可這個皇帝做的憋屈啊。

隱忍待發,誅殺和珅

乾隆依然把持著朝政,和珅是乾隆眼前的紅人。

為了討好乾隆,先要討好和珅。

於是嘉慶皇帝又是給和珅送房子,又是送銀子的,用盡一切的手段麻痺和珅,麻痺乾隆。

終於,乾隆在當了三年的太上皇以後,與世長辭了。

嘉慶終於挺直了腰板,新官上任三把火,這第一把火便燒的是和珅,抄了家。

可惜了和珅,在乾隆年間瘋狂的斂財,不曾想最後還是全部給了大清朝。

果然是和珅倒,嘉慶飽。


奇點歷史


我們要先搞清楚乾隆為什麼要禪讓?

乾隆登基後一直沒有立儲,當時很多官員以及百姓都在私底下輿論,說乾隆貪戀權位,乾隆為了不讓天下人輿論,所以下了一道詔書。


朕此舉天下臣民無由共聞,未嘗無竊朕為貪婪寶位,不肯立儲。不知朕踐阼之處曾焚香告天雲:昔皇祖御極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蒼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壽躋八十有五,即當傳位皇子,歸政退閒。第此意向未宣示,眾亦不能深悉也。

這段話意思很明顯,說自己並非貪戀權位,也不敢和在位61年的爺爺康熙相比,如果我能活到85歲,在位60年的話定會立太子的,果不其然,乾隆竟然活了89歲,而他也確實是在85歲的時候讓位於皇子永琰的,也就是嘉慶。


(嘉慶劇照)

那麼乾隆讓位後的歷史真相又是什麼?

乾隆讓位,從他的說法來看,無疑是為了孝道,因為康熙特別疼愛乾隆,所以和天下人說不能超過爺爺康熙的在位時間,可實際上乾隆在讓位後,立刻就封自己為太上皇,這個太上皇比起劉邦的老爸可不一樣,怎麼說呢?

乾隆雖然退居太上皇,但是仍然以“朕”自稱,自己下的諭旨也一律以“敕旨”稱之。不但如此,乾隆竟然還跟自己的兒子分工合作,自己依然負責軍國大事以及所有官員的任免選拔,反觀嘉慶這些大權都被乾隆把持,自己也就是管管一些普通的事情,做做樣子,遇到需要決斷的事物還得向乾隆請示。做的不好依然還要受到乾隆的嚴厲批評,比傀儡皇帝要好,卻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天子。

其實在禪讓典禮的當天還鬧了笑話,據《朝鮮理朝時政-中國史料》的詳細記載,裡面有一句話是“高皇帝不肯與大寶”,大寶是什麼?就是玉璽,沒有玉璽還當什麼皇帝,後來還是劉墉極力勸說,乾隆才肯把玉璽交給嘉慶。



乾隆讓位,自己博得了很好的聲譽,卻還是一手把持著天下大事,並沒有放權,無非就是改了個年號,把乾隆變成了嘉慶。當然我認為乾隆讓位可能也有自己的想法,這樣可以平穩過度,實現權力交接,把和珅留給兒子來處理,如果貿然繼位,對付和珅恐怕會很難。


羽評歷史


我是歷史問答達人“青言論史”。樂於為您解答中國古代史的相關問題。


中國古代,能主動當太上皇的不多,因為那就意味著自己放權給兒子,去當退休老幹部。對於已經品嚐了幾十年權力快感的皇帝們來說,這實在是太殘忍了。但是,乾隆是一個例外,他打著“我絕不能當皇帝比我爺爺還久”的旗號,在執政一個甲子以後主動禪位給兒子嘉慶。

但是他這個太上皇就真的和別人一樣啥事不管嗎?當然不是。

《清史稿-高宗本紀》記載:“嘉慶元年正月戊申朔,舉行授受大典,立皇太子為皇帝。尊上為太上皇帝,軍國重務仍奏聞,秉訓裁決,大事降旨敕。宮中時憲書用乾隆年號。”

也就是說,儘管在嘉慶元年正月初一就舉行了禪位大典,乾隆也升格為太上皇,但是權力並沒有放手。軍國大事依然由乾隆親裁,嘉慶只能垂拱而治,有點大事還要老爺子親自降旨。

直到四年後,老頭子蹬腿走人,嘉慶才真正掌握了最高權力:“四年己未春正月壬戌,太上皇帝崩,上始親政。”——《清史稿-仁宗本紀》

因此,歷史的真相就是——雖然乾隆惺惺作態,將皇位給了自己的兒子,自己卻依然做了三年多的實際意義上的皇帝。僅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