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看交行如何優化這一張資產負債表

2019年貸款利率換錨對所有中國商業銀行來說是個艱鉅的挑戰。隨著貸款定價日趨市場化,存款業務競爭又在加劇,銀行想要保住原本的利息淨收入只能靠自身“內功”——資產端和負債端的管理能力。

近期各家大行的年報紛紛出爐,6家大行中多數淨息差紛紛收窄,唯獨交通銀行淨利息收益率1.58%,同比提升7個基點,帶動利息淨收入實現10.06%的增長,增速較2018年提升5.23個百分點,成為拉動盈利增長的主要因素。縱觀2019年的四個季度,交行淨息差呈現逐級上漲的態勢,分別是:1.59%、 1.56%、1.56%、1.62%。

交行董事長任德奇在評價這份年度成績單時用了“穩中有進、穩中提質”八字,並稱“數據的背後,是更具含金量、更加可持續的穩健增長”。

更具含金量的增長是如何體現的?

收入、成本、資產質量是保持銀行穩健增長的三支柱。而從這些數據上看,交行風控水平、定價能力、產品創新都在2019年取得了實質性的提升。

從收入增長情況來看,2019年交行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2324.72億元,同比增長9.32%;淨利潤(歸屬於母公司股東)人民幣772.81億元,同比增長4.96%。值得注意的是,這兩項增速均達到了近年來的同期最高水平。

從成本結構來看,2019年交行在成本管控方面的成效十分顯著,全年成本收入比30.11%,同比下降1.39個百分點,為近年來降幅最大的一年。

從資產質量來看,在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的這一年,外部環境風雲變幻的情況下,2019年末交行不良貸款率1.47%,較上年末下降0.02個百分點;逾期貸款率較上年末下降0.13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171.77%,滿足監管要求。

不同於部分銀行犧牲對公業務、做大零售的做法,交行在信貸方面堅持“兩條腿走路”。零售佔收入的比重有所提升之外,對公業務服務實體經濟、創新激發經營活力、保持資產質量穩定三方面實現了高效平衡。可以說,對公信貸作為交行傳統優勢業務,是交行名副其實的穩定增長的“定艙石”。

報告期內,集團公司金融業務實現利潤總額人民幣383.73億元,同比增長3.53%。其中,利息淨收入人民幣740.73億元,同比增長幅度高達8.05%。此外,年末公司貸款餘額達人民幣3.55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0.28%。

立足長三角、輻射粵港澳

對公信貸方面,交行去年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空前,前述超過10%的信貸餘額增長就是明證。這個增幅在同業中遙遙領先,尤其是作為一家大行,“大象起舞”更是引人注目。分拆開來看,製造業貸款實現較快增長,其中,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增幅高達28.2%。

怎樣優選區域進行信貸投放,既帶收入又能保證資產質量不下滑[22] 呢?

交行在2019年緊跟國家政策,把握市場趨勢,加大了對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等國家重點戰略區域信貸投放力度。2019 年交行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三大區域各項貸款合計新增2196 億元,是上年的2.18倍,在全行增量佔比52%,同比提升6.8個百分點。其中,截至2019年末,長三角地區貸款餘額1.91萬億元,佔集團全部貸款比重36.03%,餘額較年初增加920.08億元。撥備前利潤552.62億元,佔集團撥備前利潤佔比39.35%,同比提升6.52個百分點。

作為總部在上海的唯一一家國有大行,如何在長三角大本營“搭好臺、唱好戲”?交行去年做了這四件事:

一是成立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戰略領導小組,由任德奇董事長任組長。組建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戰略推進辦公室,探索人員共享、信息共享、科技共享機制。

二是賦予長三角區域一系列“先行先試”政策。比如,建立長三角地區跨省集團客戶的“同城化”管理模式,免除區域內企業轉賬匯款手續費,開展長三角區域異地抵押業務;給予長三角區域內分行在行業准入、專項授權、貸款審批等更大自治權限。

三是大力拓展區域重點項目。把握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自貿區臨港新片區設立契機,搶抓重點領域業務機遇。與浦東新區政府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累計跟進自貿區重點項目共158個,項目總投資達4000億元;落地新片區首單業務20餘項,其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客戶、業務數在上海名列前茅,市場佔比超20%。與虹橋商務區管委會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意向性融資支持額度1000億元。

四是探索經營模式創新。升格成立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分行,打造專業化、特色化的新片區經營機構;籌建長三角示範區分行,探索“利益歸屬當地,業務總行直管”創新管理模式。積極拓展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和科創板發展帶來的機遇。交銀國際和交銀國信發起設立“交銀科創股權投資基金”,為企業提供涵蓋“投資+貸款+IPO保薦+併購融資+財富管理”的綜合化金融服務;上海市分行專設科技金融部和8個科技金融服務中心,對接上海科創中心建設。

未來,交行還將加大長三角地區的資源傾斜力度,提升交行在長三角地區的市場份額和影響力。另一方面,將長三角作為“練兵場”,在長三角開展的一系列機制體制創新,為全行形成可推廣、可複製的成功模式和創新經驗。

但製造業貸款是有策略地推進,部分信用風險高發的行業和區域則要擇機退出,相當於資產“騰籠換鳥”,有進有退,促進血液更新。截至2019年末,交行重點關注的8個“兩高一剩”貸款(包括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多晶硅、煤化工、船舶、煤炭等)餘額1,460.61億元,在境內行全部貸款中佔比3.10%,佔比下降8個基點。“兩高一剩”行業不良貸款佔比2.22%,較年初下降0.19個百分點。

疫後如何“重生”?

今年疫情對短期信貸造成了一定的擾動,但是交行堅定不減弱信貸力度,計劃全年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幅8%左右,而2019年人民幣貸款增幅是8.58%。當然,會出現信貸結構的部分改變:批發零售行業貸款需求受到抑制,而醫療科技、公共衛生等疫情防禦相關行業融資需求增加較多。

交行相關人士稱,下一階段重點關注以下領域行業的信貸機遇,並加大項目儲備。

一是國家重點工程,重點項目,新基建,包括5G、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

二是醫療科技、公共衛生等疫情防禦相關行業,以及新興領域、新興業態。

三是疫情過後消費恢復性反彈及復工復產經營擴大的融資需求。

四是如上文所述,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特別是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等地區的信貸需求。

交行已經提前配置上半年1400 億元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額度,配置500 億元專項規模服務國家重點工程建設,配置100 億元製造業專項規模加大製造業貸款投放,同時對相關貸款FTP 在現行基礎上下調40個基點,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過去的一年,交行支持民營企業絲毫沒有懈怠。中國民營企業數量超過2,700萬家,個體工商戶超過6,500萬戶。民營經濟佔GDP的比重超過60%。對於交行來說,支持民營企業、服務普惠金融不僅是響應國家號召,也是優化客戶結構、提升盈利能力的必然選擇。截至2019年末,交行境內民營企業貸款餘額(報央行口徑)10087.45億元,新增645.17億元,民營企業貸款在對公貸款佔比35.82%。2020年,交行將在管控好風險的前提下,充分運用信貸、債券、股權“三支箭”,積極支持民營企業發展。

普惠信貸是一家銀行社會責任感的衡量尺度。由於單客貸款量少、風險水平高,很多銀行的基層員工動力不足。而2019年交行普惠業務不僅全面達成“兩增兩控”監管目標,還增速喜人——年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639.52億元,較年初增加558.19億元,增幅52%;小微企業貸款客戶數10.44萬戶,較年初增加33408戶,增幅47%。共有2272家網點開展普惠信貸業務,網點普惠業務覆蓋率達87.22%。

資產質量沒下滑,不良率還降了。截至2019年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3.22%,較年初降低2.15個百分點。這主要得益於搭建大數據風控模式,充分運用工商紅盾、人行徵信、稅務等數據信息,開展大數據客戶識別篩選。其中,重點拓展的線上業務累計投放金額人民幣378.65億元,不良率僅為0.24%。通過有效管控風險以及獲得的各項優惠政策,包括利息收入增值稅免徵、MLF資金成本優惠、定向降準等政策優惠,在貸款定價下降的同時,保證了普惠金融服務的商業可持續性。

喚醒對公創新力

相對於零售業務,對公業務似乎不那麼“輕盈”,但不意味著創新能力裹足不前。在過去的2019年,交行公司業務產品創新碩果累累,重點介紹這三個:

一、全球現金管理。這是個致力於“一點通全球、資金無時差”的產品,針對跨國企業全球化經營發展中資金管控問題提供覆蓋全球、實時高效的全面解決方案。

2019年交行整合境內外分行,創新開發並推出全球現金管理服務,實現境內母公司只需一點接入,即可全盤實時掌控海外子公司資金運作動態,配套資本項下跨境資金池、經常項下集中收付匯和軋差淨額結算等一系列跨境資金集中運營產品,滿足跨國企業集團全球現金管理需求。此外,交通銀行境外分支機構為境外子公司配套提供境外區域性現金管理服務,滿足當地資金籌措、貨款回籠資金歸集等日常支付結算需求。

二、“蘊通票據大掌櫃”,這是全流程、線上化、一站式的票據綜合服務。

為了提升票據業務的市場競爭力,2019年交行整合多項票據服務,通過對開票支付、收票持有和貼現融資等多個交易環節進行整合包裝,推出“蘊通票據大掌櫃”的服務品牌,凸顯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票據服務、通過票據融資有效降低企業財務成本的經營特色。此外,交行敏銳察覺到傳統票據業務與互聯網相互融合的發展趨勢,很早就啟動了在線票據融資產品的研發工作,陸續推出在線承兌、在線貼現和票據秒貼等一系列線上服務。2019年,交行在線票據融資已覆蓋約11180家企業,涉及業務筆數23.17萬筆,金額2700多億元。

三、交銀智慧金服平臺,這是個互聯網化的場景金融產品。

該平臺以金融結算為切入點,融合交易場景與行業特色,為不同行業客戶提供綜合化金融服務方案,實現C端用戶便捷支付,B端企業全流程管理、並提供非金融類增值服務,從資金管理、信息管理、業務管理等多個維度,滿足客戶經營管理訴求。目前已推出居民物業、商用物業、產業園區、養老、停車、醫藥銷售等20多個場景類產品,涵蓋各類行業類客戶,全方位提供交易銀行綜合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三項對公產品創新的背後,是2019年交行將“科技賦能”上升到集團戰略層面,因此這一年是交通銀行在數字化、智慧化轉型步伐提速最快的一年,金融科技業務去年的收入佔比提升到2.57%。

任德奇用“由落子佈局到精耕細作,由被動支撐走向主動賦能”對此進行了描述。據交行方面介紹,IT架構轉型、IT管理架構優化、數據治理提升是交行金融科技戰略的三大重點,主要是:以加快建成數字化、智慧化平臺體系為目標,推動技術架構由集中式向分佈式轉型;以業務與技術深度融合為目標,打造敏捷迭代、快速研發的IT管理架構;以充分釋放數據價值為目標,深耕數據治理專項提升工程。而正在籌建的交銀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無疑將在這其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與此同時,交行還配套推出了金融科技萬人計劃、FinTech管培生、存量人才賦能轉型三大工程,為集團金融科技佈局做強人才支撐。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