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物種起源較西方提前近2000多年?原來他在書中早就提到過了

眾所周知,我國曆史上的春秋戰國時期,群雄割據,百家爭鳴,為我們後世書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宏大史詩,也為我們留下了燦爛華麗的名家名篇,真正意義上開創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文化學術的繁榮。而在這幅壯麗的歷史畫卷上,有這麼一位特立獨行的名仕,逍遙地行走在這亂世之中,悠哉的看著孔門弟子與墨家學者慷慨激昂的爭論不休,沒錯,他就是莊子。

我國的物種起源較西方提前近2000多年?原來他在書中早就提到過了

莊子

莊子的“出世哲學”在我國哲學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光影響著他所在的那個時代,直到三國魏晉時期,依然是名仕們清談的至寶。 在他的思想中有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竟然跟2000多年以後由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頗為相似。讓我們來看看他的名篇《秋水篇》是怎麼說的:

物之生也,若驟若馳。無動而不變,無時而不變,無時而不移。何為乎,何不為乎?夫固自化也。

這當中的“自化”二字,便是“莊子進化論”的主旨。《寓言篇》也說:

萬物皆種也,以不同行相禪。始卒若環,莫得其倫。是為天均。

“萬物皆種也,以不同形相禪”,這11個字竟然是一篇“物種的由來”。莊子說萬物本就是一類,直到後來才漸漸變成“不同形”的物質。卻又並不是一開始就同時變成了各個物類。這些物類都是一代一代進化而來,所以說“以不同形相禪”。這與達爾文在1859年出版的《物種起源》提出的核心思想之一,物種是可變的、是進化的有著驚人的相似,難道說我國的物種起源真的較西方提前近2000多年?

我國的物種起源較西方提前近2000多年?原來他在書中早就提到過了

達爾文在1859年出版的《物種起源》

答案並不盡然,莊子的思想畢竟還是受限於那個時代,他的學說中指出“生物進化,都由自化,並無主宰”。那麼生物為什麼需要進化,翻遍整個《莊子》都無法給出答案,例如《秋水篇》說:

騏驥驊騮一日而千里馳千里,捕鼠如狸狌,言殊技也。鴟鵂夜撮蚤,豪查末:晝出瞋目不見邱山,言殊性也。

這一段雖然講出了萬物雖不同形,不同才性,不同技能,卻適合自己的所處境遇,但是《莊子》卻未指出這種變化是由萬物變遷進化所導致的緣故,由此可知“莊子進化論”存在著明顯的缺陷。達爾文的進化論指出生物都有繁殖過盛的傾向,而生存空間和食物是有限的,生物必須“為生存而鬥爭”。在同一種群中的個體存在著變異,那些具有能適應環境的有利變異的個體將存活下來,並繁殖後代,不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就被淘汰。如果自然條件的變化是有方向的,則在歷史過程中,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微小的變異就得到積累而成為顯著的變異。由此可能導致亞種和新種的形成。而“莊子的進化論”似乎只認的被動的適應,卻不去理會那更重要的適合。所以他才說:

何為乎?何不為乎?夫固將自化。(《秋水》)

這是完全被動的、天生的生物進化論。

我國的物種起源較西方提前近2000多年?原來他在書中早就提到過了

逍遙遊

從上述文字中,我們不難看出莊子試圖通過他的名學讓人們放下彼此爭鬥,逍遙的行走在這亂世當中。他的出世思維為這群雄逐鹿的動亂世界注入一股清流,也為身處水深火熱的貧苦民眾帶來了絲絲慰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