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物种起源较西方提前近2000多年?原来他在书中早就提到过了

众所周知,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百家争鸣,为我们后世书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宏大史诗,也为我们留下了灿烂华丽的名家名篇,真正意义上开创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学术的繁荣。而在这幅壮丽的历史画卷上,有这么一位特立独行的名仕,逍遥地行走在这乱世之中,悠哉的看着孔门弟子与墨家学者慷慨激昂的争论不休,没错,他就是庄子。

我国的物种起源较西方提前近2000多年?原来他在书中早就提到过了

庄子

庄子的“出世哲学”在我国哲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光影响着他所在的那个时代,直到三国魏晋时期,依然是名仕们清谈的至宝。 在他的思想中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竟然跟2000多年以后由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颇为相似。让我们来看看他的名篇《秋水篇》是怎么说的:

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自化也。

这当中的“自化”二字,便是“庄子进化论”的主旨。《寓言篇》也说:

万物皆种也,以不同行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为天均。

“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这11个字竟然是一篇“物种的由来”。庄子说万物本就是一类,直到后来才渐渐变成“不同形”的物质。却又并不是一开始就同时变成了各个物类。这些物类都是一代一代进化而来,所以说“以不同形相禅”。这与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提出的核心思想之一,物种是可变的、是进化的有着惊人的相似,难道说我国的物种起源真的较西方提前近2000多年?

我国的物种起源较西方提前近2000多年?原来他在书中早就提到过了

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

答案并不尽然,庄子的思想毕竟还是受限于那个时代,他的学说中指出“生物进化,都由自化,并无主宰”。那么生物为什么需要进化,翻遍整个《庄子》都无法给出答案,例如《秋水篇》说:

骐骥骅骝一日而千里驰千里,捕鼠如狸狌,言殊技也。鸱鸺夜撮蚤,豪查末:昼出瞋目不见邱山,言殊性也。

这一段虽然讲出了万物虽不同形,不同才性,不同技能,却适合自己的所处境遇,但是《庄子》却未指出这种变化是由万物变迁进化所导致的缘故,由此可知“庄子进化论”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达尔文的进化论指出生物都有繁殖过盛的倾向,而生存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生物必须“为生存而斗争”。在同一种群中的个体存在着变异,那些具有能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的个体将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不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被淘汰。如果自然条件的变化是有方向的,则在历史过程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变异就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变异。由此可能导致亚种和新种的形成。而“庄子的进化论”似乎只认的被动的适应,却不去理会那更重要的适合。所以他才说:

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秋水》)

这是完全被动的、天生的生物进化论。

我国的物种起源较西方提前近2000多年?原来他在书中早就提到过了

逍遥游

从上述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庄子试图通过他的名学让人们放下彼此争斗,逍遥的行走在这乱世当中。他的出世思维为这群雄逐鹿的动乱世界注入一股清流,也为身处水深火热的贫苦民众带来了丝丝慰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