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树前头万木春——1978 年长垣一中整顿工作回顾

现在的长垣一中,系河南省示范性高中,也是全省办学规模最大的中学之一。2001年兴建的新校区,设计新颖,面积开阔,楼群林立,环境优美,到处呈现一派勃勃生机。老校区早已旧貌换新颜,破旧的砖瓦平房翻建成了一排排漂亮的楼宇,碎砖铺就的道路变成了平展宽阔的水泥路,绿树成荫,芳草遍地,已成为新成立的蒲城小学所在地。

看着学校蓬勃兴旺的感人气象,作为老一中人,特别是作为1978年整顿一中工作组成员之一,我倍感欣慰和激动。带着无限怀念的思绪,慢慢撩起记忆的帷幕,20世纪70年代后期参与长垣一中整顿工作的难忘岁月,历历如在眼前。

长垣一中成立于1951年2月,是我县最早的中学,也是全县的最高学府,它为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但在“文化大革命”动乱的1968至1972年竟被勒令停办,后来虽得以恢复,但也已被折腾得不像样子。在艰难道路上跋涉的一中,到1978年犹如一棵千疮百孔的病树,枝枯叶败,奄奄一息。学校规模小,初、高中加在一起也仅有16个班,900名学生,且生源只限城关、满村、樊相、张寨和魏庄5个公社;教职员工少,全校不足50人,绝大部分来自城关或周围公社;教育质量低下,学生纪律混乱;校容校貌更是破败不堪,大多建于五六十年代的房屋破旧漏雨,院内杂草丛生,瓦砾遍地,鸡鹅乱跑,污水横流,操场也是凸凹不平。长垣一中在“文化大革命”中是遭受破坏最严重的重灾区,如领导所言,是一个烂摊子,也像社会上所说的,“人心散,纪律乱,面貌破,质量差”。

1978年,在中国现代史上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年份,平反冤假错案,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年末又举行了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是一个人心思变,改革开放萌芽的年代。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彻底肃清“四人帮”的流毒和影响,进一步拨乱反正,使一中尽快走上正确的发展轨道,为四化建设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1978年7月,中共长垣县委、县革委研究决定:撤销原一中革命委员会,恢复校长负责制,组织工作组进驻长垣一中,进行全面整顿。工作组有5人组成:组长由德高望重、知识渊博、幽默风趣的县科教办副主任宋立业担任,成员有从教多年、经验丰富、工作严谨、性情沉稳的县六中校长张金河,既有任教经历又有从政经验、注重团结人、善于与知识分子打交道的张寨公社党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刘锡铭,县教育局副局长张铭儒和来自芦岗高中、当时正在县教育局帮忙的笔者。7月下旬的一天,县委常委兼科教办主任杨志全召开了工作组全体成员和县教育局长于琴堂参加的会议。会议传达了县委、县革委关于整顿一中的意见,分析了一中的形势,研究了开展工作的指导思想、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1978年7月29日,工作组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正式进驻一中,展开了全面的有条不紊的整顿工作。

(一)大力开展思想整顿。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了广大师生思想上的极大混乱。尽管粉碎“四人帮”已经一年有余,但“极左”路线还未彻底扭转,他们的流毒远未肃清。澄清思想、分清是非、引导大家的思想尽快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的任务十分繁重。工作组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上级文件,邀请县委领导到校作报告,进一步揭批“四人帮”的反动罪行,逐项查摆极“左”路线在教育战线造成的严重危害,深入开展“肃清流毒,辩明是非,鼓舞士气,大干快上”的大讨论。大小会议上,发言热烈,气氛活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较快地形成了干事创业的浓厚舆论氛围。大家纷纷表示,要端正思想,振奋精神,扑下身子,踏实工作,把被“四人帮”耽误的时间夺回来,为“四化”建设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

(二)认真平反冤假错案。县一中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在极“左”路线的影响下,理所当然的是历次政治运动的重点区域。我们按照上级的部署,对解放后,特别是1957年“反右”和“文革”造成的冤假错案进行了平反昭雪。工作组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一遍又一遍地查阅档案资料,不厌其烦地同当事人谈话,深入细致地开展大量的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透过时光的隧道,抚去历史的尘埃,拨开时代的迷雾,长垣一中历史上政治运动的滚滚风烟像大海的波涛涌现在面前。由于以“阶级斗争为纲”“知识分子是改造对象”等一系列极“左”路线的贯彻实施,一些出身不好或有海外关系的教职工被打成坏分子、里通外国的特务;一些有一般性历史问题的人被定为历史反革命,开除公职;一些响应党的号召,给学校领导、给本单位工作提些意见、建议的人被打成猖狂向党进攻的“右派”、反党分子、“三反”分子。在这些遭难人中,怀才不遇、荒废一生者有之;穷困潦倒、艰难度日者有之;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者有之;郁郁寡欢、含冤自杀者有之;贫病交加、病饿而死者有之。如1957年长垣一中的反“右派”运动严重扩大化,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全校共50多名教职员,总务主任等3名财会人员被打成“贪污犯”投入监狱,1人自杀,18人被定为“右派”分子,其中10人被开除公职,回乡“劳动教养”。原一中团委书记、共产党员张秀中,出身赤贫,十几岁就加入了儿童团,工作积极,办事果断,反“右”时,只因给学校工作提些意见,就被以娶地富家庭出身的女教师为妻,穿皮鞋擦得锃亮,结婚置买花被子为依据,将其打成蜕化变质分子、向党猖狂进攻的“右派”。无休无止的“辩论”,残酷无情的批斗、把他折磨得死去活来。后被下放到农村,挖厕所、挑大粪、喂猪羊,劳改长达22年。教师李振亚、侯孟其性格耿直、工作认真,但出身不好,又在“大鸣大放”中给学校领导提了点意见,就被定为“右派”,开除公职,回乡劳改。李回家后像犯人一样被看管着,一举一动均需报告;因生活所迫,侯带全家逃难东北,要饭、挖煤、伐木,在白山黑水间吃尽了苦头。经过认真细致地核查,对上述人员全部进行了平反,开除公职的恢复了工作。平反后,张秀中任苗寨公社副主任,后故地重返任长垣一中校长、党支部书记。李振亚恢复教职不久,先后担任一中总务副主任、主任。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工作组也进行了认真的处理和纠正。

(三)大胆调整办学格局。为了从思想上、师资上和生源上确保办好一中。县里决定,调整全县中学布局,从1978年秋季起,一中停招初中生,专办高中,并恢复面向全县招生。是年,通过全县统一考试,严格选拔,一中优先录取新生8个班,400名学生,称为重点班。北京师范大学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首任所长、博士生导师崔宗杰等一大批精英就出自“文化大革命”后一中恢复全县统一招生的首届学生。同时,我们还为二年制恢复为三年制(高中原为三年制,“文化大革命”中改为二年制)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四)整顿提高教师队伍。要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们针对被“文化大革命”打散、搞乱、且素质低的教师队伍现状,采取了5种办法:从全县选拔;召回被错误处理者;吸收优秀的大学毕业生;调出不合格者;对留任教师培训提高。在县教育局的有力支持下,芦岗高中数学名师杜建章(后被提拔为一中教导处副主任、十中教导处主任),长垣二中物理名师、学校负责人王庆录(任一中教导处主任),兰州大学毕业、并在兰州市高中任教的长垣籍化学教师吴增祥(后被评为特级教师),被错误开除公职的物理名师杨绍震(后被提为一中教导主任),善于做学生管理工作的樊相公社教育辅导员乔崇山(后被提拔为一中副校长、十中校长)等从四面八方汇集一堂,或充任教学骨干,或担任中层领导。在不长的时间内,一中就呈现一派群贤毕至、高手云集的生动局面,名师荟萃为一中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20多名原有教师通过参加县、地区和省有关培训,大大提高了他们的业务水平。

(五)建章立制狠抓管理。十年动乱已将学校有效的管理制度破坏殆尽。在整顿过程中,工作组始终把有破有立,破旧立新,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狠抓管理,做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在组织师生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先后制订了政治、业务学习制度、教师培训进修制度、教师备课、讲课和辅导学生制度、班主任制度、学生管理和财物管理、后勤服务等涉及学校各个方面的条例、守则、规定、制度和办法,使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且,规章制度一经建立,就大力宣传,狠抓落实,决不流于形式,还注意树立典型,表扬先进,批评落后,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这样,使学校各项工作迅速走上了正轨,较快地出现了崭新的气象。

(六)下大力气改观校容校貌。我们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义务劳动,清理垃圾,拔除杂草,植树栽花,美化环境。整修大餐厅,作为师生集会场所。垒起西院墙,使热闹的操场与教学区隔离,让师生有一个安静的学习、工作环境。组织师生从城墙处拉土,垫坑补洼,平整、扩大操场。修补、扩宽道路,拆除部分危房,新盖学生宿舍。这样,经过多方整治、修缮,学校面貌也有了较大改观。

这次整顿进展顺利,卓有成效。教职工普遍反映,经过整顿,大家的气顺了,心齐了,劲足了,一中定将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整顿后的第一次高考,我县成绩突出,名列安阳地区(当时长垣属安阳地区管辖)第一名,一中成绩更是骄人,有的毕业班学生全部被大专院校录取(据长垣第一中学校志)。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1978年长垣一中的整顿工作,总结了历史,打理了现实,开创了未来,是长垣一中快速发展、创造辉煌的转折点。

作者:韩正举 录自宋广民主编《长垣文史》中州古籍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