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居然還寫過軍事論著,是個實打實的軍事家?

​​“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今天我們來簡單聊聊陸游同學同時期的辛棄疾。他與陸游有很多相似之處,一個站在了宋詩的巔峰,一個站在了宋詞的巔峰!又都以愛國主義出名!

身體力行的愛國詩人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比陸游小十五歲。在他出生時,北方已經淪陷於金人之手,因此他把“洗雪國恥、收復失地”作為自己的畢生事業。他的祖父辛贊雖然在金國任職,卻也一直希望有機會“投釁而起,以紆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憤”。辛棄疾在文章中,就說過自己的祖父常常帶著他一起“登高望遠,指畫山河”,這無疑加深了他的愛國熱情。


辛棄疾居然還寫過軍事論著,是個實打實的軍事家?

金人鐵騎

辛棄疾22歲時就曾組織過2000人的抗金義軍,可謂是身體力行的愛國詩人。他還曾率領五十幾人襲擊敵營,把叛徒張安國帶回南宋交給朝廷處決。這些驚人的舉動和果敢的性格都讓他名重一時,得到了宋高宗的親睞,開始了政治生活。此時,他才23歲。

辛棄疾居然還寫過軍事論著,是個實打實的軍事家?

年少得志的辛棄疾,此時也寫出 “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後名”,“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寫下過無數氣勢磅礴的愛國應援金句。除了氣吞山河的愛國名篇,辛棄疾還寫過《美芹十論》、《九議》這樣的軍事論著,這些都熱情洋溢的表達了他想抗金北伐的意願!據《濟南府志》記載,辛棄疾在臨死時還大呼“殺賊!殺賊!”愛國之心可謂至死不渝。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形容的是文武全才,智勇足備的人士。似乎是中國人對“男兒”能力的最高標準:既能一手寫文章,治國安邦,也能一身武藝,帶兵打仗。而辛棄疾正正就是這樣的案例!

2、男人都愛辛棄疾

自宋朝失陷中原以來,愛國題材的文章,詩詞屢見不鮮,但辛棄疾在芸芸詞作中卻展現出了一種卓爾不群的光彩,“英雄主義”是他的作品裡最不可抑制的畫風。

“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賀新郎》),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水龍吟》)

無不體現他的豪情萬丈!所以說男人都很喜歡辛棄疾!在“詞”的一路上,蘇軾和辛棄疾一直被相提並論,蘇軾以詩為詞,辛棄疾以文為詞!雖二者都是豪爽開朗,但蘇軾更偏曠達,用超越時間空間的觀念來參悟人生,讀蘇詞更多的是哲理式的感悟!

辛棄疾居然還寫過軍事論著,是個實打實的軍事家?

辛棄疾呢,有一種更加熾熱的情感,他的文字更濃烈,有一種擁抱人生的崇高理想,感受更深的是英雄的豪情與悲憤。今天我們就來打卡辛棄疾的《水龍吟·甲辰歲壽韓南澗尚書》,來看看純正的辛式詞風。

《水龍吟·甲辰歲壽韓南澗尚書》

渡江天馬南來,幾人真是經綸手。長安父老,新亭風景,可憐依舊。夷甫諸人,神州沉陸,幾曾回首。算平戎萬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

況有文章山斗。對桐陰、滿庭清晝。當年墮地,而今試看,風雲奔走。綠野風煙,平泉草木,東山歌酒。待他年,整頓乾坤事了,為先生壽。

這首詞是辛棄疾被彈劾,退隱於上饒時所作,他與曾任吏部尚書的韓元吉交往甚密,因為他們都有抗金雪恥的雄心壯志!此時逢韓先生壽辰,因此辛棄疾寫下此詞祝壽。

上闕指責宋高宗南渡以來,朝廷嚴重缺乏整頓乾坤的能手,過度偏安一隅,引用西晉夷甫(西晉宰相王衍)專尚清淡,不顧國家的典故來指責南宋官僚皆不思北伐收復河山,安於現狀的社會態度。

下闋說回主人公韓元吉,說他文章與韓愈看齊,雖此時寓居此地,但志趣未丟,待他年東山再起時,收復中原,完成統一,再來為他慶賀!祝壽也不忘家國,愛國主義刻在骨子裡無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