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孩子和家長談話總是“雞同鴨講”?你可能忽略了娃的情緒表達


為啥孩子和家長談話總是“雞同鴨講”?你可能忽略了娃的情緒表達

不少父母說,和孩子講話就是在“對牛彈琴”,而孩子卻說與父母談話是“雞同鴨講”。在溝通這件事上,家長常常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來進行,效果並不好。

因為父母常常忽略了孩子的情緒表達,而小孩子因為自身知識儲備和語言表達的限制,很多時候也無法精確地表達出來,於是就形成了這種“雞同鴨講”的情況。

為啥孩子和家長談話總是“雞同鴨講”?你可能忽略了娃的情緒表達

想要溝通更順暢,父母需首先正視孩子的情緒,引導孩子正確的表達情緒,這才是開啟有效親子溝通的“按鈕”。

為啥孩子和家長談話總是“雞同鴨講”?你可能忽略了娃的情緒表達

孩子想邀請媽媽去參加聯歡會,結果“弄巧成拙”

5歲的沫沫剛剛學習吹口琴,技藝還有些生澀。老師點名他參加新年聯歡會,在家長面前表演,其實沫沫心裡是有些擔心的,如果自己記不住樂譜怎麼辦?吹錯音怎麼辦?

“如果媽媽能來參加,那我一定不會這麼緊張”,沫沫心裡這樣想著。卻不知道該如何向媽媽表達,畢竟媽媽工作很忙,一般都是奶奶代替參加活動。

那天吃早飯的時候,沫沫惴惴不安,他想表達自己的擔憂和希望,可是話到嘴邊又不知該如何開口,於是他乾脆拿起了口琴開始吹奏。

為啥孩子和家長談話總是“雞同鴨講”?你可能忽略了娃的情緒表達

媽媽看了看手錶,馬上就要上學了,孩子居然“不務正業”地在玩,媽媽很生氣,狠狠地訓斥了兒子,沫沫委屈大哭,嘴裡喊著“我不去參加聯歡會了”。

其實對於小寶寶來說,表達情緒並不是很容易,如果情緒被長久地忽略或壓抑,孩子的心理健康恐怕會受到影響,要麼變得非常自閉,不願意表達主見;要麼性格暴躁。

為啥孩子和家長談話總是“雞同鴨講”?你可能忽略了娃的情緒表達

孩子的反抗中,夾雜著父母不易察覺的“情緒變化”

在《奇葩說》中,傅首爾說起了一個自己與兒子啼笑皆非的故事,媽媽給他買了一雙2000元的鞋,結果被兒子嫌棄,因為他不帶卡通圖案,根本就不好看。

一個價值2000元,一個35元,哪一個更能給孩子帶來快樂?並不是媽媽眼中的名牌,而是孩子眼中酷炫的鎧甲勇士,這就是區別。

為啥孩子和家長談話總是“雞同鴨講”?你可能忽略了娃的情緒表達

心理學認為,兩個人要想達成有效溝通,就需要在同一個頻率上。這樣一個人說的話,才能被另一個人聽進去,也被稱作同頻共振。

這就要求父母能設身處地站在孩子的立場,用心去感受他的需求,捕捉到孩子的情緒信號,這才能達到同頻共振,有效溝通。

為啥孩子和家長談話總是“雞同鴨講”?你可能忽略了娃的情緒表達

“三步法”教會家長正確引導孩子表達情緒

1)用心感受孩子的情緒變化

如果孩子放學後表現得非常興奮,或者情緒異常低落,家長要留心這些“不尋常”,能主動了解讓孩子情緒產生波動的原因,用心觀察和感受孩子的變化。

為啥孩子和家長談話總是“雞同鴨講”?你可能忽略了娃的情緒表達

2)耐心回應孩子的情緒表達

當寶寶向家長表達自己的情緒時,家長首先要耐心傾聽,不要隨意打斷孩子的傾訴,讓孩子將內心的真實感受都表達出來,哪怕是錯得離譜,或者荒誕不經的。

很多時候,孩子完整地敘述一件事情的過程,其實情緒發洩的過程,父母要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並用肢體語言,比如輕拍、擁抱來表達愛意和理解。

為啥孩子和家長談話總是“雞同鴨講”?你可能忽略了娃的情緒表達

3)幫孩子學會正確地辨識、表達、釋放情緒

寶寶很小,很難用語言精確表達感受,遇到難題時常常情緒暴走,家長往往莫名其妙,不知道孩子為什麼在生氣,有這種表現,說明孩子對於情緒認識不深,更遑論調節了。

所以家長要幫助孩子來正確地辨識、表達和釋放情緒,這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將更有利於親子溝通,提高孩子的情商。比起說教,給孩子讀繪本效果更好。

為啥孩子和家長談話總是“雞同鴨講”?你可能忽略了娃的情緒表達

比如這套《美國經典情緒管理繪本》,從理解不同情緒、調節自我情緒,克服分離焦慮等入手,讓孩子在具體情境中學會情緒管理。

家長可以和孩子形成友好互動,一邊給孩子講故事,一邊讓孩子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情緒,等到孩子遇到類似的事情發脾氣時,家長完全可以用繪本中的小動物來提醒他。

為啥孩子和家長談話總是“雞同鴨講”?你可能忽略了娃的情緒表達

這套繪本共有8冊,對孩子8種常見的情緒一一對應,會吸引孩子想要閱讀和學習的興趣。每篇的末尾都有心理學博士的具體指導,操作性強,家長可以“現學現用”。

除此之外,還有8冊《美國經典習慣養成繪本》,兩套繪本“珠聯璧合”,在教會孩子管理情緒的同時,也能幫孩子養成良好的品格,讓娃受益終生。

目前優惠價59元,摺合每本書不到4元,4元錢幫助孩子輕鬆解決一個問題,很划算,關鍵是父母更省心,是您枕邊育兒的不二選擇!#母嬰好物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