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和張飛以生命為代價,告訴我們一個十分簡單的道理

''桃園三結義''的故事之所以源遠流長,是因為它成了我國古代社會''兄弟''間攜手創業,取得成功的典型範例。劉備、關羽、張飛三位英勇義結金蘭,從此不棄不離,打下一片江山,傳為千古佳話。今天我們不說劉備,只說關羽和張飛;不說關羽和張飛建功立業,只說他們的未路,他們的死。這兄弟倆作為劉備得力助手,為蜀漢開國立下了不朽功績,英名遠播,可惜死得都十分悽慘,甚至是窩囊。

關羽和張飛以生命為代價,告訴我們一個十分簡單的道理

關羽的孤傲害了他

關羽是劉備的首席大將軍,論單挑,他是超一流的高手;論統兵大規模作戰,也極有大將風度。襄樊之戰的時候,關羽困曹仁、敗於禁、斬龐德,水淹七軍,威震三國。其表現出來的驍勇善戰,驚倒了魏國和吳國,曹操甚至被打得要遷都。然而,也就是在這次戰爭中,關羽平時在人際關係上積累的矛盾逐一暴露出來,最終導致了他的慘敗。

關羽和張飛以生命為代價,告訴我們一個十分簡單的道理

關羽在荊州的時候,一派王者風範,說一不二。他手下眾多文臣武將,可惜很少有他看得起的,而對於他看不起的人,他從來都不隱藏,從來都是一臉的不屑;而且,他常常半睜半閉著眼看人,不知得罪了多少人,連他自己都不知道。比如說,關羽手下有二個人,一個是鎮守江陵的糜芳,一個是鎮守公安的傅士仁,這兩人屬於典型的平庸之人,關羽平素對他們比較“輕慢”;還有劉備的義子,據守上庸的劉封,關羽平時也沒給過他好臉色。三人心中都有不滿。結果,關羽在前線作戰,留守荊州的糜芳和傅士仁卻投降了東吳,至於劉封,竟不發一兵來救。關羽就此慘敗,落得個荊州丟失,身首異處的悽慘下場。

關羽和張飛以生命為代價,告訴我們一個十分簡單的道理

還有更悽慘的。40多年後,即公元263年,蜀國滅亡的時候,關羽的後代也慘遭屠殺,這個也與關羽的殺心太重有關。他在襄樊之戰時抓住了龐德,挺硬氣的一個人,武功也好,本來可以不殺他的,卻把他給殺了。後來魏滅蜀,帶兵的有龐德的兒子龐會,龐會替爹報仇,於是殺了關羽全家。 真是可嘆,關羽的性格導致了全家的慘禍。

張飛的急躁惹禍端

那麼張飛呢?張飛的性格可比關羽好多了,他沒有關羽那樣的傲氣,與一般人相處得還算可以。然而,張飛的性格也有一個致命弱點,那就是急躁,而且一急躁就虐待下屬。

關羽和張飛以生命為代價,告訴我們一個十分簡單的道理

關羽死後,劉備為報仇,於公元221年興嶽伐吳,要求張飛也從閬中出發,與之相呼應。張飛早就想給關羽報仇了,只是劉備一直沒有時間,也沒有準備好,才沒有成行,現在劉備終於起兵報仇了,張飛激動的心情可想而知,他巴不得立即飛到東吳,殺他個片甲不留。於是,張飛他令下屬在3天內打造白盔白甲3000套,算是給關羽戴孝。下屬進度太慢,看看完不成任務,於是張飛兇性大發,親自鞭打他們。想想看,你安排的任務本來就太重,人家盡力做了,就算完不成任務,也不該如此狠心責罰,何況,三天期限還沒有到呢!

關羽和張飛以生命為代價,告訴我們一個十分簡單的道理

張飛的鞭打讓其下屬張達、範強二人懷恨在心,趁張飛沉睡之時,將其殺死,並且將其首級帶至東吳。可憐張飛,一生英勇,竟死在兩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之手,他的死,給人的一個感覺便是:窩囊。

熟悉三國的人都知道,張飛虐待手下的毛病不是一二天了,而是經常。他平時愛喝酒,酒一旦喝多就發酒瘋打人,打完人又跟沒事一樣,各就各位,各做各事,連一個道歉都沒有。劉備曾經親口勸張飛說:“你喝酒打人的毛病應該改一改了,你打了人家,又繼續留人家在你身邊做事,這多危險!如果人家懷恨在心呢?”

關羽和張飛以生命為代價,告訴我們一個十分簡單的道理

劉備此話,可謂真知灼見,如果張飛聽勸的話,該有多好!可是俗話說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張飛對於自已的性子,或許壓得了一時,卻壓不了一世,一旦遇到急事或者無人提醒,他就會再犯,終釀成大禍。

結語:關羽與張飛,不同的死法,一樣的原因,都是因性格上的缺陷而死,符合“性格決定人生”,“性格決定命運”的定律。可見,良好性格的養成有多麼的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