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待修復或原地重建的沛豐堂萍鄉觀泉村劉鳳誥故居

劉鳳誥(1761—1830),字牧承,號金門,今上栗縣赤山鎮觀泉村人。乾隆五十六年(1791),京察大考,劉鳳誥獲二等,題名探花。乾隆稱劉鳳誥為“江西大器”,更多的人稱他為“江西才子”。劉鳳誥歷經20年,完成了很有史學價值的《五代史記補註》74卷。劉鳳誥擅長詩歌,文才澹雅,以杜甫為宗師。道光十年(1830),一代文才劉鳳誥病逝於江蘇揚州,歸葬於南昌。


劉鳳誥在觀泉出生長大,觀泉現存有劉鳳誥的故居,但因保護意識不到位,又因年久失修,現已風化破敗不堪,以下照片為觀泉網實地拍攝,也許還能帶你從中感受到當年的一點風華。

亟待修復或原地重建的沛豐堂萍鄉觀泉村劉鳳誥故居

劉鳳誥故居

亟待修復或原地重建的沛豐堂萍鄉觀泉村劉鳳誥故居

劉鳳誥故居

亟待修復或原地重建的沛豐堂萍鄉觀泉村劉鳳誥故居亟待修復或原地重建的沛豐堂萍鄉觀泉村劉鳳誥故居

劉鳳誥故居

亟待修復或原地重建的沛豐堂萍鄉觀泉村劉鳳誥故居

劉鳳誥故居

亟待修復或原地重建的沛豐堂萍鄉觀泉村劉鳳誥故居

劉鳳誥故居

亟待修復或原地重建的沛豐堂萍鄉觀泉村劉鳳誥故居

劉鳳誥故居

亟待修復或原地重建的沛豐堂萍鄉觀泉村劉鳳誥故居

劉鳳誥故居

古人留給子孫後代的資源在幾代人手裡被白白的浪費,或許我們應該多反思。這種現象,你有什麼看法?還值得去修復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