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企及的“感同身受”

這周要出差幾天,沒帶書,臨時在出差地尋找圖書館買書來看,晚上6、7點的時候,跑了這個城市的好幾家書店,都由於疫情的原因早早就關門了。最後 在一家主賣教輔的書店裡,選了本餘華的《第七天》,看過餘華的第一本書是《活著》。

“與現實的荒誕相比,小說的荒誕真是小巫見大巫“,這是拿到書時看到的第一句話。看完才發現,小說的世界,哪裡是荒誕,是現實的刻印,是美好的希望。

絕望

餘華先生的書籍看著看著就會產生絕望的情緒,這本也不例外。書中刻畫的諸多已故人物的經歷,都是對現實的控訴。強拆導致的小敏父母雙亡,男扮女裝賣淫襲警,商場火災的瞞報死亡人數,人與人之間的冷漠無情,地下交易賣腎,冤假錯案,刑訊逼供等等各種現實中我們經常耳聞的事情,都以死者回首陽間事的形式一一展現出來。小說只寫了這些,現實呢?還有多少殘酷又令人絕望的事情?

可悲的是,我在看著的同時,心裡雖有同情,卻無法感同身受書中那些可憐之人的遭遇。沒有親身經歷,那些所謂的“感同身受”都如同天上的雲朵一般可望不可及。也暗自慶幸,那些看不見的人間慘劇,沒有發生在我周圍。同樣的事情,卻早已從新聞,從報道上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鼠妹和伍超的坎坷不平,是唯一我看著停頓下來不想再繼續看下去的地方。他們是大多數農村出來打工者的縮影,沒有學歷、沒有背景,一切只能依靠自己。尊嚴與麵包不可兼得,是我們很多人都得面對的最大問題。貧困,良知,讓許多有志青年都掐死了自己的夢想,活得苦澀又吃力。如果只是努力就有收穫,這個世界就該少許多不必要的紛爭與苦惱。

希望

雖然書寫的慘酷現實,讓人噓唏,但卻也暗藏著諸多小美好在其中。楊金彪的善,李月珍夫婦對楊飛的無私,鼠妹與伍超堅貞不渝的愛情,骷髏之間的溫暖和有愛,暗示的裘皮壽衣死者的投胎變畜生,有些是在現實中依然在發生的美好事情,也有餘華先生近乎童話般的美好願景。

這些美好的東西,都是值得期待的未來。文中的死者世界是一個至善的,溫暖的世界,這是不可能存在的一個世界。有的人出生的時候就註定與別人不一樣,享受不到這個世界公平的對待,能活著就已經很不容易,不經歷那些殘酷的苦難就燒高香了。即便是在文中死後的世界,不還是有的人有墓地,有的人卻沒有;有人能坐VIP沙發坐,有人只能坐塑料椅子;有人能安息,有人只能永遠飄蕩在死無葬身之地。

那裡人人死而平等。

他問:“這是什麼地方?”

我說:“死無葬身之地。”

諷刺意味十足的是,人人平等的地方竟是死無葬身之地,平等還只是針對那些只能飄蕩在外,沒有安息之所的“人”。

看完之後,才知道是2013年就出的書,網上有很多人在批判餘華先生的這本小說。於我而言,能引發我們思考的書,就值得我們一看,文字的華麗與否,一字一句的去斟酌,去細究,不知道別人能不能做到,我這麼些年,是從來沒有做到過的。套用一句現在比較流行的話,NO CAN NO BB !

難以企及的“感同身受”

歲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