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狮之争,13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权不断衰弱下的对抗

纹章是起源于欧洲一种特有的身份标识,一般代表个人、团体或者家族。

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纹章学也成为了研究欧洲历史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话题,早期起源时期的纹章相对比较单一,越往后发展越复杂。当然纹章的设计也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定,一般而言在欧洲贵族间,最常见的无疑还是鹰和狮子

鹰狮之争,13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权不断衰弱下的对抗

鹰旗下的纹章,每一个都代表一个家族或势力

虽然也有以别的动物为主,但大致上而言鹰和狮要占很大的比重,其中鹰在欧洲通常代表的是皇权,而狮子则是代表贵族。结合13世纪欧洲历史发展来看,鹰与狮之间的对抗一般都十分剧烈,也因此在纹章学中,形成特定的惯例,在对特定的历史进行研究分析的同时,往往只需要看二者纹章的对比,就能够明白他们之间有何政治诉求。

鹰狮之争,13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权不断衰弱下的对抗

神圣罗马帝国双头鹰旗帜

如果说以鹰为标志,那么首推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其标志为双头鹰旗帜,而且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象征,代表了最尊贵的身份。然而由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皇权不断的衰落,造成了皇帝与各个诸侯之间不断的纷争,进一步的酿成了罗马帝国的分裂。

鹰旗下的哈布斯堡王朝

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是继承与东法兰克王国,而东法兰克王国之前是继承西罗马帝国的皇帝(查理曼大帝)。因此虽然后世并不认可这样的传承关系,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始终以继承罗马帝国,作为一脉传承的帝王世袭,从古罗马时期以鹰作为图腾标志,一直延续到神圣罗马帝国时期。

鹰狮之争,13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权不断衰弱下的对抗

哈布斯堡家族

不过由于世袭制度的不完善,查理曼大帝死后,其国土被平分为三个儿子所有,酿成了神圣罗马帝国帝位世袭传承的变乱。早在纹章诞生之前,神圣罗马帝国因帝位的关系,各方势力就已经开始了彼此争夺,虽然每一代帝王都致力于加强集权,并世袭传承,但无奈反对的声音太大。13世纪以前,包括奥托一世在内的诸多皇帝,都没能顺利完成这个打算,皇位在日耳曼五大公爵之中来回继承,随着腓特烈一世去世以后,更是出现了因皇帝无人认可导致的大空位时期。

鹰狮之争,13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权不断衰弱下的对抗

鲁道夫一世的出现,终结了神圣罗马帝国帝位无人击沉的问题

大空位时期造成各个公国与帝国之间的关系更加分崩离析,各方势力相对独立,至1273年出身于哈布斯堡的鲁道夫一世得到了各方的认可,成为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结合纹章诞生的历史,应该是12世纪初开始,至鲁道夫一世继位以后,无论是继承地位的哈布斯堡家族,还是各大公国,都有了自己纹章作为代表。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时期,由于鲁道夫一世的努力,使得哈布斯堡王朝成为神圣罗马帝国时期一个不得不说的话题。

鹰狮之争,13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权不断衰弱下的对抗

哈布斯堡伯爵(鲁道夫一世)的纹章

哈布斯堡伯爵的纹章是一个狮子的造型,鲁道夫继承帝位以后,将其家族伯爵的纹章加到了代表皇帝的文章图案里面,形成了单头鹰中间加一个伯爵标志的新的纹章,此后继承的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帝,基本上每一代都会在代表皇权的纹章上加上自己显著的特色,不过作为代表皇权的鹰(15世纪以后改为双头鹰)却始终存在。

鹰狮之争,13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权不断衰弱下的对抗

鲁道夫一世继位以后代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纹章

其实从哈布斯堡王朝期间皇帝纹章的变化,也能看出各个公国之间与皇位传承之间的关系,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自鲁道夫一世以后,他们对皇位的看重,还不如各个公国之间爵位的世袭,因此为了表示对家族的忠诚,其皇帝纹章上,都带有家族的纹章,一般家族的文章居于皇权纹章最中心的位置。

鹰狮之争——迪恩克鲁特战役

鲁道夫一世之所以能获得帝位,主要原因在于当时他已经55岁,虽然容貌特异(身高2.1米),但实际上只是一个傀儡,因而获得各个公国认可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帝位,但谁也忽略了这位老骥伏枥的帝王,究竟有何等的决心。事实上在鲁道夫一世继位之前,波西米亚王国奥托卡二世一度被认为是皇帝的有力竞争者。

鹰狮之争,13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权不断衰弱下的对抗

波西米亚王国奥托卡一世的纹章

奥托卡二世他在国王位子上的时候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军队的措施,使得王国空前强大。加上不断的对外征讨,王国的疆域不断扩大。大空位时期,奥托卡二世已经控制了包括奥地利在内的诸多公国,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内强大的王国之一。波西米亚国王的纹章图样,是一头戴王冠的狮子,以至于后来延续下来波西米亚王国的纹章中狮子都是必不可少的图案,在整个西方世界中,狮子是百兽之王,是勇猛的代表。

鹰狮之争,13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权不断衰弱下的对抗

迪恩克鲁特战役

奥托卡二世虽然有很大的可能当选为皇帝,但其他贵族认为波西米亚王国过于强大,不能让他获得帝位。因此在部分贵族和教会的干预下,哈布斯堡伯爵的鲁道夫一世才能被推举为皇帝,很显然这上海了奥托卡二世,也因此在很多个公开场合中,奥托卡二世都拒绝参加帝国会议(因为参加这些帝国会议,很有可能会被瓜分掉他的领地)。

鹰狮之争,13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权不断衰弱下的对抗

迪恩克鲁特战役,鲁道夫一世得到了大部分家族和势力的支持

鲁道夫一世得到了大部分贵族以及教皇的支持,因而放心大胆的与奥托卡二世交战(大家很显然都惧怕一个强大的波西米亚王国)。同样因为联姻的关系,鲁道夫一世也争取到了匈牙利王国的支持,这样一来奥托卡二世越来越鼓励,以至于四面楚歌。鲁道夫一世在交战中率兵包围了维也纳,迫使奥托卡二世投降,不甘心的奥托卡尔随即拉拢勃兰登堡为后盾继续卷土重来。

鹰狮之争,13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权不断衰弱下的对抗

哈布斯堡王朝阿尔布雷希特一世(鲁道夫之子)继任帝位以后的纹章

由于奥托卡二世军力强盛,鲁道夫一世在交战中也吃了不少亏,甚至差一点命丧当场,但奥托卡二世所采用的大部分是重装骑兵,因此疲惫不堪,鲁道夫一世看准时机将埋伏的部队调出来,经过一番冲击,波西米亚王国的军队大败,虽然奥托卡二世致力于整理军队进行再战,无奈军队不断溃退,其本人最终也战死沙场。通过这一战,鲁道夫一世与奥托卡二世的遗孀签署了协议,保持了和平,但同时也献出了大量的领地,其中奥地利后来被鲁道夫一世分为几块给了自己的儿子,形成了600年哈布斯堡家族强盛的基础。

“双头鹰”的守护者

如果细细考究的话,本身哈布斯堡家族也是原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下属的诸侯。在夺取了帝位以后,从鲁道夫一世开始,他就把代表皇帝权威的鹰和代表自己的纹章结合到了一起,由此开创了哈布斯堡王朝时代,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面,哈布斯堡家族始终坚称自己才是“双头鹰(十五世纪以前是单头鹰)”的守护者。

鹰狮之争,13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权不断衰弱下的对抗

哈布斯堡家族始终认为自己才是继承罗马帝国鹰旗下的辉煌的代表

不过由于帝位的传承本身就不稳定,以奥地利公国为中心的哈布斯堡家族虽然是公认的国家统治者。但由于鲁道夫一世以及其继任者在位期间不断的扩大影响,也招致了各个诸侯的反对,以至于后来还曾失去帝位,被出生于

波西米亚王国的卢森堡家族攫取,而且自1355年卢森堡王朝的查理四世继位以后,又颁布黄金诏书确立了选帝侯的地位,哈布斯堡家族一度被剥夺选帝侯的地位,一直到1438年鲁道夫四世才又重新获得了政治地位。

鹰狮之争,13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权不断衰弱下的对抗

出身于卢森堡家族的查理四世剥夺了哈布斯堡家族选帝侯地位

从鲁道夫一世开始,一直到后来哈布斯堡家族与卢森堡家族之间的皇位纷争,可以看做是鹰狮之争的集中体现。不过由于查理四世颁布的选帝侯制度,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宝座对诸多公国、侯国就再也没有吸引力,虽然哈布斯堡家族后来重登帝位,并致力于重振皇权,加上因宗教改革而引发诸多公国对皇帝的不满,最终引发了三十年战争。

鹰狮之争,13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权不断衰弱下的对抗

三十年战争以及拿破仑的崛起,使得哈布斯堡家族地位严重的衰落,甚至都不能保有神圣罗马帝国的帝号

战争导致了欧洲大幅度的经济衰退,而且也因为战争的关系,导致了诸多公国之间地位更加独立,神圣罗马帝国几乎分崩离析,而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兴起,拿破仑的崛起,原本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16个公国公开倒向了拿破仑,并签署了《莱茵联邦条约》,出生于哈布斯堡家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最终放弃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帝号,仅保留奥地利帝国的帝号。

哈布斯堡家族的哀荣

作为鹰旗下的代表,哈布斯堡家族继承了罗马帝国的荣耀,每一代哈布斯堡家族的继承者,都妄图振兴皇权。但在社会剧烈的变革下,每一代帝王几乎都有心无力,以至于帝国分崩离析,而后来三十年战争,更是摧毁了哈布斯堡家族霸权的根基,以至于拿破仑崛起以后,哈布斯堡家族继承人不得不放弃神圣罗马帝国帝号。

鹰狮之争,13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权不断衰弱下的对抗

哈布斯堡家族600年的兴衰荣辱毁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不过在放弃神圣罗马帝国帝号以后,哈布斯堡家族还长期拥有奥地利帝国的帝号,而奥地利帝国在1867年又改称为奥匈帝国,并毁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整个家族的荣耀兴衰,伴随着鹰旗的坠落,最终都不复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