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书房对联,傲骨中见风流!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

诗词 | 古人的书房对联,傲骨中见风流!


书房对于现代人而言,恐怕只是一间房间而已,风雅之意所剩无几。好在还有古人的书房联,可以帮我们寻回些风骨!


古人的书房,有两幅字是必须要挂的,一是斋号,即书斋的名字;一是书房联,凸显主人的情怀。


林林总总的书房楹联,有的抒发了主人的情志,有的体现了主人的身份,有的意趣十足,有的则发人深省。


黄庭坚:自撰书斋联

诗词 | 古人的书房对联,傲骨中见风流!

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诗罢春风荣草木

书成快剑斩蛟龙


黄庭坚的书斋已不仅是读书的屋子了,同时兼作“创作间”。


上联言作诗如坐春风,每每吟罢一诗,便觉春光在眼,似见草木荣发,妙手回春了。


下联体现的是作为书法家的书功,那笔力千钧,犀利锋快的铁划银钩犹似顿现眼底。对联语出不凡,足以惊人。


诗词 | 古人的书房对联,傲骨中见风流!

宋 黄庭坚 花气薰人帖 纸本墨笔 30.7x43.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张载:题书房联

诗词 | 古人的书房对联,傲骨中见风流!

张载,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


夜眠人静后

早起鸟啼先


此联勉励自已要抓紧时间,刻苦读书。早起晚睡,实不利于身心健康。


合理按排时间是现代读书人应当时刻注意的,不可仿古。


联语虽写的通俗流畅,但用字绝对符合书房楹联的规则,例如,“夜对“早”,“眠”对“起”,“人”对“鸟”,“静”对“啼”,“后”对“先”,字字对应,无一遗漏,可见平谈中藏有奇诡。


诗词 | 古人的书房对联,傲骨中见风流!

陆游


陆游:自题“书巢”联

诗词 | 古人的书房对联,傲骨中见风流!

陆游,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陆游,南宋诗人,以“巢”为书斋之名,足见其沉迷于书,不可自拔。


万卷伴终生,是放翁的真实写照。放翁嗜书,老而弥笃。有“读书有味身忘老”之名句传世。晴窗万卷,耽书如年,是真名士!


诗词 | 古人的书房对联,傲骨中见风流!

徐渭 墨荷 立轴 水墨纸本 101×51cm


徐渭:题书房联(三则)


徐渭,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一)


雨醒诗梦来蕉叶

风载书声出藕花


自题书舍联。读此联仿佛在眼前出现一幅韵味别致的写意画,我们能从“雨”声“风”响中,清晰地看到“蕉叶”之碧绿,“藕花”之艳红。联中“醒”、“载”二字新颖奇丽,别具匠心。


(二)


未必玄关别名教

须知书户孕江山


题“青藤书屋”联。此联刻在青藤书屋的石柱上。书能孕育出大千世界,非读书人能有此奇想,因此他给自已的书楼取名也叫“孕山舫”。


诗词 | 古人的书房对联,傲骨中见风流!

徐渭 行书五言诗 立轴


(三)


水隔笙簧,白日鸟啼花竹里

庭园锦绣,青春人在画图中


题“张氏书室”联。本联以绘声绘色的笔调,描绘了张氏书室的优美环境,水鸣鸟啼、花艳竹翠,尽收眼底。


下联由景及人,缘景入情,大自然使生命重焕青春。


徐霞客:自题书房联


徐霞客,明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


春随香草千年艳

人与梅花一样清


自题小香山梅花堂。梅的特性深受中国文人的宠爱,梅的清高、脱俗、孤赏、冰清,是中国多少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寄托。


上联的“千年艳”,点出梅花的悠久历史,暗喻本家族爱梅风尚代代相传。


下联的“一样清”,道出了自已志洁行高的情怀和不随俗流的人格。


诗词 | 古人的书房对联,傲骨中见风流!

徐霞客


邓子龙:自题书房联

诗词 | 古人的书房对联,傲骨中见风流!

邓子龙,明朝杰出的抗倭将领。


月斜诗梦瘦

风散墨花香


邓子龙自题书房联以意境取胜,上联通过视觉描绘梦境,下联以嗅觉传达书香。由此可见,充满诗情画意的书房,乃主人的理想世界。


左光斗:题书斋联


左光斗,明末官员,著名水利专家。武能叱咤风云,持剑啸天;文则花鸟怡性,嗜书晓理。


风云三尺剑

花鸟一床书


此联虽简短,却将其文武双全之本领描写地淋漓尽致。


诗词 | 古人的书房对联,傲骨中见风流!

史可法纪念馆内景


史可法:题书屋联


史可法,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斗洒纵观廿四史

炉香静对十三经


看史要有豪情,斗洒壮胆,纵横于历史长河。读经须练静功,一柱清香,万念俱灭。


联语从不同角度告诉我们,看不同的书要有不同的心态,用平常心观史,以激昂心念经,那么看到的将是一团解不开的迷。


吕留良:自题居室联

诗词 | 古人的书房对联,傲骨中见风流!

吕留良,明末清初杰出的学者、思想家、诗人和时文评论家、出版家。


囊无半卷书,惟有虞廷十六字

目空天下士,只让尼山一个人


先生是晚明抗清志士,作此联以明已志。上言“虞廷十六字”,系指《书·禹谟》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一语;下云“目空天下士”者,乃不耻屈节者所为之谓也。口气大,气节高。


诗词 | 古人的书房对联,傲骨中见风流!

石涛 松风涧水图


石涛:题书室联


石涛,清初画家,“清四僧”之一。


耽文艺如嗜欲

以古人为朋曹


食色,性也,人之常欲,大画家石涛的欲望已超越于此。精艺通文成为他的本能欲望,常人是不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


刘熙载:题书房联


刘熙载,清代文学家。


东壁图书西园翰墨

南华秋水北苑春山


联语连用方位词东、西、南、北四字,囊括了文化人理想的生活环境。有书有画,有山有水,在这种充满艺术气氛的书室内挥毫泼墨,有多少文人能不向往。


诗词 | 古人的书房对联,傲骨中见风流!


袁枚:自题“随园”联(四则)

诗词 | 古人的书房对联,傲骨中见风流!

袁枚,清朝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此公平生好味、好色、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古玩字画,尤好书籍。


(一)


放鹤去寻三岛客

任人来看四时花


袁枚此联集晚唐诗句以署其园,体现了他热情好客的本性,试想,随园中,骚人墨客,窈窕淑女,云集于此,放酒豪歌,及时享乐,大有“独乐乐不若与众乐“之概!


(二)


此地有丛山峻岭茂林修竹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据传曾有友人想寻袁枚开心,故意向他借阅这坟、典、索、丘四部书,袁枚见状只好收起这幅对联,因为这是失传了的书,他只是自吹而已。


诗词 | 古人的书房对联,傲骨中见风流!


袁枚手迹


(三)


不作公卿,非无福命都缘懒

难成仙佛,为爱文章又恋花


此联有魏晋遗风,“懒“是愤世嫉俗的缘故,意为淡薄官场生活,这是明清时代退隐政台、独善其身的文人士大夫的生动写照。


(四)


朱藤花压读书堂

分得桐阴半亩凉


自题书斋逃避现实,与世无争,企图营造一个桃花源式的生活环境。半耕半读,自娱自乐,是“性灵派”诗人袁枚理想生活的真实反映。


诗词 | 古人的书房对联,傲骨中见风流!

郑板桥 墨竹


郑板桥:自题书斋联(四则)


郑板桥,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


(一)


富于笔墨穷于命

老在须眉壮在心


郑板桥号称“诗书画三绝”,自然“富于笔墨”,官仅七品,却自认为只是“穷于时而非穷于命”。下联扬起,老当益壮,大有“白头虽老赤心存”之意,可见他在安贫乐道之时,仍存奋进之志。


(二)


百尺高梧,撑得起一轮月色

数椽矮屋,锁不住五夜书声


此联对仗工稳,词语别致,撑、锁二字足见怪人笔下之功夫,使人读来眼前似出现一幅“月夜读书”图。


诗词 | 古人的书房对联,傲骨中见风流!

郑板桥 书法


(三)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此联是为别峰书屋所题写的木刻联,书屋位于镇江焦山别峰庵中,门头上有“郑板桥读书处”横额,门楹上存有郑氏手书。此联语言简意深,看似一幅写景联,实则包含着一定的哲理,耐人寻味。


(四)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此联意谓画三秋树宜简洁,画二月花宜奇异。虽是“扬州八怪“自言其画,实亦蕴含为诗为文之道。


诗词 | 古人的书房对联,傲骨中见风流!

梁同书90岁所作小楷


梁同书:题书斋联(三则)


梁同书,清代书法家。


(一)


万卷编成群玉府

一生修到大罗天


此为题北京“阅微草堂”联,阅微草堂乃清代纪昀书斋。此联明题草堂,实写草堂主人。


“群玉府”即帝王藏书之处;“大罗天”为道家所言最高之天,极言纪氏著作等身。


(二)


无事此静坐

有情且赋诗


此联朴素淡雅,像是随口吟和而成。君子之交淡如水,这里没有美洒佳肴,有空来坐坐,喝杯清茶,兴致高了咱们就赋诗唱和。反映了旧时士大夫的日常活动。


诗词 | 古人的书房对联,傲骨中见风流!

梁同书《行书七言联》


(三)


至乐无声唯孝弟

太羹有味是读书


此联为梁同书题“三味书屋”联。书屋所以名为“三味”,是取自“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书读得这样有味,可谓是读书人的最高境界。


纪晓岚:题书斋联(二则)

诗词 | 古人的书房对联,傲骨中见风流!

纪晓岚,清代政治家、文学家。


(一)


书似青山常乱叠

灯如红豆最相思


读书读出颜如玉,非风流人物不能为之。疏慵平淡,蕴藉风流。读此联可以想见其斋其人之风貌。


诗词 | 古人的书房对联,傲骨中见风流!

纪晓岚书法


(二)


小筑当水石间,直以云霞为伴侣

大名在欧苏上,尽收文藻助江山


此联为纪晓岚贺法式善梧门书屋落成联。上联盛赞书屋构筑之美,下联称颂主人才能之高。


邓石如:自题画室、书屋联(二则)


邓石如,清代篆刻家、书法家。


(一)


茅屋八九间,钓雨耕烟,

须信富不如贫,贵不如贱。


竹书千万字,灌花酿洒,

可知安自宜乐,闲自宜清。


自题画室联。室贫又如何、贱又如何。自耕自乐,有酒有花有书,与世无争。如此清淡恬适的生活,谁不想过?


诗词 | 古人的书房对联,傲骨中见风流!

邓石如 篆书作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二)


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自题“碧山书屋”联。上联写景,天下奇观,历历在目。下联论文,古今奇书,皆藏我胸。此联用词精到,玉缀珠联,浑然一体,不着一丝堆砌痕迹,气势磅礴,蔚然大观,确是传世之佳联。


诗词 | 古人的书房对联,傲骨中见风流!

林则徐真迹《林文忠公真书无量寿经墨宝册》局部


林则徐:自题书房联(二则)

诗词 | 古人的书房对联,傲骨中见风流!

林则徐,清朝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


(一)


家少楼台无地起

案余灯火有天知


此联为林则徐题少时书室联。儿时贫寒,无地筑屋。秉烛夜读,以求富达。联语暗隐抱负,日后确也功成名就。有“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之意。


(二)


坐卧一楼间,困病得闲,如此散才天或恕

结交千载上,过时为学,庶几秉烛老犹明


此联乃林则徐告老还乡后所作。壮志未酬人已老,渐感倦于时事。欲借林泉一隅,读书以终老。读此联有英雄无奈于时之感。


诗词 | 古人的书房对联,傲骨中见风流!

故宫博物院“三希堂”内景(曾是乾隆皇帝的书房)


乾隆:题书房联(三则)


(一)


烟霞并入新诗卷

云树常开旧画图


题“荫榆书屋”联。“烟霞”入诗,“云树”成画,是舞文弄墨者之常情,乾隆爷也附庸风雅。


诗词 | 古人的书房对联,傲骨中见风流!

乾隆在《快雪时晴帖》御笔题诗


(二)


诏绪仰斯文,识小识大

趋庭传至教,学礼学诗


题孔尚任读书处。孔尚任读书处位于孔庙承圣门内故宫井前,斋名“诗礼堂”,孔尚任曾在此堂为康熙讲过经书,乾隆到此留下这幅御联。


诗词 | 古人的书房对联,傲骨中见风流!

乾隆书法


(三)


深心托豪素

怀抱观古今


题三希堂联。乾隆帝喜收藏碑帖书画于书斋中,其中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询《伯远帖》皆为稀世珍宝,故名书斋为三希堂。


上联意谓潜心于纸墨笔划,下联则谓要用宽旷的襟怀鉴赏古今贤人。


诗词 | 古人的书房对联,傲骨中见风流!

曾国荃 楷书七言联


曾国荃:题书斋联

诗词 | 古人的书房对联,傲骨中见风流!

曾国荃,曾国藩的九弟,湘军主要将领之一。


瓶花落砚香归字

风竹敲窗韵入书


读书写字有如此雅致,可见其人不俗。字含花香,书有竹韵。闲情逸致,跃然纸上。


诗词 | 古人的书房对联,傲骨中见风流!

张廷济 隶书 四屏


张廷济:题书房联


张廷济,清代金石学家、书法家。


拣茶为款同心友

筑室因藏善本书


此联写得比较平淡通俗,自平淡中见真情,拣茶为友,筑室为书,反映了读书人的奇特心态。


李璧瑜:自题书屋联


李璧瑜,清代县学学官。


伤心夜雨,蕉窗点半盏寒灯,替诸生改之乎者也

回首秋风,桂院剩一枝秃笔,为举家谋柴米油盐


此乃清代一名不经传的学官自书的一幅对联。联语生动地刻划出社会下层学吏凄冷清寒的生活境况。


所有词语如“伤心”“寒灯”“秋风”“秃笔”等,都含有一股悲凉的气息,写者悲凉,读者更悲凉。


诗词 | 古人的书房对联,傲骨中见风流!

俞樾信札


俞樾:题书房联(二则)


俞樾,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


(一)


仙到应迷,有帘幕几重,阑干几曲

客来不速,看落叶满屋,奇书满床


题红叶读书楼。此楼为孙叔莲读书处。上联极写书楼之盛之美,连神仙都要为之迷到。下联点明主题,与楼名关合,落叶满屋,奇书满床,乃红叶读书楼之特色。


(二)


合名臣名士为我筑楼,不待五百年后,斯楼传矣

傍山北山南循地选胜,适在六一泉侧,其胜如何


自题俞楼联。此联描述俞楼的壮观,不免有点自吹自擂,五百年后又有谁在此作诗为文?


诗词 | 古人的书房对联,傲骨中见风流!

何绍基


何绍基:题书房联(二则)


何绍基,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


(一)


明月同行如故客

异书难得比高官


“异书难得”与“高官”难求,在作者心目中孰轻孰重,看此联便一目了然,此种思想境界非一般人所能达到。


诗词 | 古人的书房对联,傲骨中见风流!

何绍基 书法


(二)


江上此台高,问坡颍而还,千载读书人几个

蜀中游迹遍,信嘉峨特秀,扁舟载酒我重来


题东坡读书楼。此楼位于四川乐山市凌云山栖鸾峰上,相传苏轼曾在此读书。


读此联便能感知这里确是个读书的好去处,站在滚滚东去的大江边,引吭高歌,何等潇酒。


诗词 | 古人的书房对联,傲骨中见风流!


鲁迅:三味书屋旧联

诗词 | 古人的书房对联,傲骨中见风流!

鲁迅,近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屋小如舟

人淡似菊


联语清新淡雅,尤如在大热天喝到一杯凉水。屋虽小如扁舟,但它却孕育出一代文豪——鲁迅。


王咨臣:题书屋联


王咨臣,现代藏书家、目录学家,家藏文、史、医、农、历法等一万五千余册。


环壁列奇书,有史有文堪探讨

小楼多佳日,宜风宜雨足安居


上联言明藏书之多,下联叙述书屋之佳。读此联能感受到大藏书家的风采。


诗词 | 古人的书房对联,傲骨中见风流!

王咨臣


黄铖:题书房联

诗词 | 古人的书房对联,傲骨中见风流!

黄铖,早期武装起义领导人。


旧书细谈犹多味

佳客能来不费招


中国旧式文人有这样一个传统观念,大丈夫应云游四海,寻觅知音,多交益友。


如遇知音,则放酒豪歌,谈诗论文,彻夜不眠。


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此联传达的正是这种思想观念。


诗词 | 古人的书房对联,傲骨中见风流!

诗词 | 古人的书房对联,傲骨中见风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