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歷史,原油跌成負值

一覺醒來,我們又見證了歷史,這次是WTI原油下跌到負數。


除了黃金和石油基金,多多沒接觸過商品類投資,更別說是高風險、高難度的期貨了。


眼看著今天一整天朋友圈都被這事刷屏,連行外人都拿石油來調侃,這也不算小事了。


只不過,認真圍觀和深入瞭解後,其實沒那麼慌,也千萬不要慫恿抄底。


我就把自己的理解說一下,若有不當,歡迎留言指正。


01


昨晚WTI原油期貨5月合約交割在即,因為需求量下降、儲存空間有限,價格一路暴跌。


收於每桶-37.63美元,史上首次跌為負值。


你可能會納悶,股票最多跌為0元,這原油期貨怎麼就跌為負數了?


難不成原油不僅不值錢還是一隻吞金獸,會掏空你的錢包?


是,也不是。


因為原油還是值錢的,但原油確實也是一隻吞金獸。


與股票不同,股票只討論標的的價值,期貨還要計算交割成本。


交割就是指把貨運到指定地點給對方,這個過程賣方需要付出運輸成本。


但運過去賣不掉,就要找地方放了,這裡還有儲存成本。


負數的意思是賣家為了讓買家接手,願意不計以上成本賣給買家。


比如市場上喝牛奶的人少了,我手裡的牛奶賣不出去。


為了讓遠方的你能喝上牛奶,我原價100元買入的牛奶,現倒貼個郵費37元賣給你,那你還是得給我100元。


只不過我自己掏錢給了物流費,直接虧損37元。


我也不敢把牛奶定價為137元,萬一你不買呢?是吧。


所以負數不代表油價一文不值,但賣家確實虧損了。


也因為如此,抄底有風險,不能因為看到期貨價格大跌就誤認為原油價格大跌。


抄底有風險,我勸你們謹慎。


02


大家肯定奇怪,為什麼倉庫滿了,各個投資商還在拼命增加庫存?


因為之前油價大跌,大家都是平常人,都順人性去想油價該漲了。


因此抄底的抄底,囤油的囤油,都想坐等油價上漲。


結果不僅被現實打臉,還把庫存塞滿了。


現在貿易商沒有地方儲存原油,又不願意花大錢租個地來存放,不然持倉成本會很高。


既然如此,還不如簡單直接便宜點吃虧點賣給你。


可惜再便宜也沒有太多人願意來接貨,因為買家也要考慮庫容問題。


那不能暫停開採,等庫存裡的油用去一部分再延續嗎?


問題是這些公司揹負著貸款,手停口停可不行啊。


產業鏈不是說停就能停的,而且這還是期貨,對應的是未來(比如今日交割的WTI原油期貨5月合約對應的是5月的價格)。


還是以牛奶為例——


小可開了家農場,有奶牛,有倉庫,有工人,有銷售商對接客戶。


受疫情影響,大家不喝牛奶了,以至於:


銷售商沒有客戶,賣不出去,就不進貨了。


作為供應商的小可,也沒了客戶,只能把牛奶放在倉庫裡,還要注意保鮮。


庫存、工人、奶牛吃飯都需要錢,但小可沒有收入,每天都在燒錢。


倉庫滿了以後,連囤貨的地方都沒了。


如果小可要找隔壁老王借個地囤貨,那又得燒一筆錢,不行;


如果小可決定停產,那隻能把自己養家餬口的牛給殺了,也不行;


這種左右為難的情況,小可只能選擇把牛奶倒掉了,之前美國和印度就是這麼做的。


你可能會問,倒掉多浪費,為什麼不送給別人呢?隔壁老王就不說了,總有窮人需要補充營養吧?


送人是不可能送人的,如果有免費的牛奶,那客人就更少了,只會導致惡性循環。


送給窮人也做不到,因為運輸要錢、保鮮也要錢,本來就零收入了,還要掏錢做慈善,太難了。


思來想去,也只能倒掉了。


原油比牛奶更復雜:


直接倒掉會對環境會造成巨大汙染,必須接受重罰,這也是成本了。


做慈善送人,也沒有人敢接手,因為疫情期間用油場景少,接手的人自己也要找地方囤貨。


所以說,無處安放的原油,太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