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寶雞社火,如何在在一代又一代中傳承?

非物質文化遺產,寶雞社火,如何在在一代又一代中傳承?

什麼是社火呢?社火是中國民間一種慶祝春節的傳統慶典狂歡舞蹈,而在這活動中,人們會戴上繪製的臉譜,在一起慶祝。寶雞社火在陝西最為出名,它主要在潘溪、天王、釣渭、虢鎮、千河、周原、慕儀、賈村、橋鎮、縣功鄉村縣鎮等流傳,並根據各地不同的風俗習慣,衍生出高蹺、車社火、馬社火、高芯山社火等民間文化。寶雞社火歷史悠久,它起源於遠古時代,發源於西秦寶雞,是人類社會活動的產物,在《詩經》當中,就有對社火的記載。

非物質文化遺產,寶雞社火,如何在在一代又一代中傳承?

在我國古代文學鉅著《論衡》中,對社火有這樣的記載:“炎帝作火,死而後社(土地)神”,後來古人又增添了祭祀火神的活動,由此便產生了社火這一民間風俗活動,據民間傳說,炎帝、神衣氏便是出生在陝西寶雞。因此可見,在我國原始社會時代,社火活動已經流傳開來,並在商周時代在西秦大地盛行。關於社火,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相傳上古有一位被稱為苗莊王的君王,有一天,他的都城被外敵包圍,敵軍聲勢十分浩大。苗莊王不疾不徐地召集眾大臣商討破敵之計。

非物質文化遺產,寶雞社火,如何在在一代又一代中傳承?

有一位大臣提出一個計策:找兩個機靈智巧的大臣,假裝成兩個家財萬貫的財主,身後率領兩位領兵大將,其中一位大將後面跟著若干名身背小鼓的人。另一位大將身後則跟著幾個男扮女裝、敲鑼打鼓的人。皇上則是裝扮最自由的人,他反穿羊皮襖,臉畫鬼符,一隻手提著一個墨水瓶,另一隻手則拿著一根毛筆。正好皇后懷孕,便讓皇后裝扮成一個麻子臉大肚婆,走在最前面打起大旗。苗莊王聽了,立馬龍顏大悅,下令好好裝扮。裝扮完成後,整個隊伍活躍了起來,鬧得轟轟烈烈,熱熱鬧鬧。敵人一見苗莊王就用這陣勢迎敵,一時都矇住了,直到苗莊王他們快到了陣前,才反應過來了。

非物質文化遺產,寶雞社火,如何在在一代又一代中傳承?

敵人誤以為兩位財主當中,有一位是苗莊王,便首先抓住了兩個財主,察看了一會才發現這兩個財主不是苗莊王。而苗莊王這時候則又唱又跳,在敵人追來前逃了出去。從那以後,當地人就用類似的舞隊,來紀念苗莊王脫險,最終演化出社火的活動。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向前發展和推進,寶雞社火活動也逐步的壯大,成為陝西寶雞地區傳統的民間活動,並融入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特別是在祭祀上。同時,寶雞社火活動還不斷地吸收和借鑑其他社會活動和文化娛樂活動的特點和形式。

非物質文化遺產,寶雞社火,如何在在一代又一代中傳承?

起初的音樂形式是集音樂、狂歡舞蹈和詩歌、龍舞、雜耍和鑼鼓為一身的戲劇形式,再發展到固定特性的造型形式。後來又受到西周、秦漢、唐朝時期的白戲、散樂、古代銅鑼及民間藝人的世代革新,音樂技巧更加的美妙絕倫。近年來,寶雞市在發展和保護民間文化上下了很大的工夫,並投入巨資聘請省和國家級別的導演進行改編和排練,讓社火音樂成為具有廣場文化的民間藝術,並且搬上了舞臺表演。從2002年以後,寶雞社火活動多次代表中國民間藝術,多次出訪德、法、泰等亞歐國家和地區,社火活動遂成為馳名國內外的一項民間文化。2003年,陝西省將寶雞縣命名為“民間社火藝術之鄉”的榮譽稱號。

非物質文化遺產,寶雞社火,如何在在一代又一代中傳承?

寶雞社火種類眾多,節目豐富,令觀賞的人目不暇接。據統計,社火共分為晝社火和夜社火兩大類,表演形式可分為造型社火和表演社火兩種形式。從古至今,各村各寨從正月十五鬧元宵到二月二日古會這段時間,都有大小不一、形式不同的社火活動,社火種類和內容沿革至今,當地還流傳下幾句歌謠,大體可以概述出當地的社火活動:“晝社火、夜社火、大頭娃娃抬社火;步社火、馬社火、蹺腿芯子車社火;背社火、轉社火、高蹺鞦韆山社火,竹馬旱船趕翠驢,舞龍耍獅打社火;要看惡人啥下場,剖腸刮肚血社火。”

非物質文化遺產,寶雞社火,如何在在一代又一代中傳承?

但是,儘管社火舞蹈種類繁多,內容形式豐富,但發展至今,卻最終能夠形成獨具特色和規模的種類卻不多,現在傳承下來的和永久表演的社火主要有天王村的車社火、高蹺社火會、曹家溝的馬社火會、稀溪鎮雙基堡村的高芯等。現在的年輕人對社火了解得少之又少,他們的思想中充斥著現代流行因素,比如街舞、現代舞、拉丁舞等,其傳承工作很難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