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宝鸡社火,如何在在一代又一代中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宝鸡社火,如何在在一代又一代中传承?

什么是社火呢?社火是中国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舞蹈,而在这活动中,人们会戴上绘制的脸谱,在一起庆祝。宝鸡社火在陕西最为出名,它主要在潘溪、天王、钓渭、虢镇、千河、周原、慕仪、贾村、桥镇、县功乡村县镇等流传,并根据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衍生出高跷、车社火、马社火、高芯山社火等民间文化。宝鸡社火历史悠久,它起源于远古时代,发源于西秦宝鸡,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在《诗经》当中,就有对社火的记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宝鸡社火,如何在在一代又一代中传承?

在我国古代文学巨著《论衡》中,对社火有这样的记载:“炎帝作火,死而后社(土地)神”,后来古人又增添了祭祀火神的活动,由此便产生了社火这一民间风俗活动,据民间传说,炎帝、神衣氏便是出生在陕西宝鸡。因此可见,在我国原始社会时代,社火活动已经流传开来,并在商周时代在西秦大地盛行。关于社火,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相传上古有一位被称为苗庄王的君王,有一天,他的都城被外敌包围,敌军声势十分浩大。苗庄王不疾不徐地召集众大臣商讨破敌之计。

非物质文化遗产,宝鸡社火,如何在在一代又一代中传承?

有一位大臣提出一个计策:找两个机灵智巧的大臣,假装成两个家财万贯的财主,身后率领两位领兵大将,其中一位大将后面跟着若干名身背小鼓的人。另一位大将身后则跟着几个男扮女装、敲锣打鼓的人。皇上则是装扮最自由的人,他反穿羊皮袄,脸画鬼符,一只手提着一个墨水瓶,另一只手则拿着一根毛笔。正好皇后怀孕,便让皇后装扮成一个麻子脸大肚婆,走在最前面打起大旗。苗庄王听了,立马龙颜大悦,下令好好装扮。装扮完成后,整个队伍活跃了起来,闹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敌人一见苗庄王就用这阵势迎敌,一时都蒙住了,直到苗庄王他们快到了阵前,才反应过来了。

非物质文化遗产,宝鸡社火,如何在在一代又一代中传承?

敌人误以为两位财主当中,有一位是苗庄王,便首先抓住了两个财主,察看了一会才发现这两个财主不是苗庄王。而苗庄王这时候则又唱又跳,在敌人追来前逃了出去。从那以后,当地人就用类似的舞队,来纪念苗庄王脱险,最终演化出社火的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和推进,宝鸡社火活动也逐步的壮大,成为陕西宝鸡地区传统的民间活动,并融入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特别是在祭祀上。同时,宝鸡社火活动还不断地吸收和借鉴其他社会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的特点和形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宝鸡社火,如何在在一代又一代中传承?

起初的音乐形式是集音乐、狂欢舞蹈和诗歌、龙舞、杂耍和锣鼓为一身的戏剧形式,再发展到固定特性的造型形式。后来又受到西周、秦汉、唐朝时期的白戏、散乐、古代铜锣及民间艺人的世代革新,音乐技巧更加的美妙绝伦。近年来,宝鸡市在发展和保护民间文化上下了很大的工夫,并投入巨资聘请省和国家级别的导演进行改编和排练,让社火音乐成为具有广场文化的民间艺术,并且搬上了舞台表演。从2002年以后,宝鸡社火活动多次代表中国民间艺术,多次出访德、法、泰等亚欧国家和地区,社火活动遂成为驰名国内外的一项民间文化。2003年,陕西省将宝鸡县命名为“民间社火艺术之乡”的荣誉称号。

非物质文化遗产,宝鸡社火,如何在在一代又一代中传承?

宝鸡社火种类众多,节目丰富,令观赏的人目不暇接。据统计,社火共分为昼社火和夜社火两大类,表演形式可分为造型社火和表演社火两种形式。从古至今,各村各寨从正月十五闹元宵到二月二日古会这段时间,都有大小不一、形式不同的社火活动,社火种类和内容沿革至今,当地还流传下几句歌谣,大体可以概述出当地的社火活动:“昼社火、夜社火、大头娃娃抬社火;步社火、马社火、跷腿芯子车社火;背社火、转社火、高跷秋千山社火,竹马旱船赶翠驴,舞龙耍狮打社火;要看恶人啥下场,剖肠刮肚血社火。”

非物质文化遗产,宝鸡社火,如何在在一代又一代中传承?

但是,尽管社火舞蹈种类繁多,内容形式丰富,但发展至今,却最终能够形成独具特色和规模的种类却不多,现在传承下来的和永久表演的社火主要有天王村的车社火、高跷社火会、曹家沟的马社火会、稀溪镇双基堡村的高芯等。现在的年轻人对社火了解得少之又少,他们的思想中充斥着现代流行因素,比如街舞、现代舞、拉丁舞等,其传承工作很难继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