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相關疾病發病機理2

骨骼---椎動脈---中樞

椎動脈左右各一,發自鎖骨下動脈第一段,穿第6至第1頸椎橫突孔,經枕骨大孔進入顱腔,入顱後,左、右椎動脈逐漸靠攏,在腦橋與延髓交界處合成一條基底動脈,後者沿腦橋腹側的基底溝上行,在腦橋上緣分為左右大腦後動脈兩大終支。

椎動脈與頸椎的關係請看下圖。

頸椎椎體的半脫位可以造成頸椎橫突孔的排列異常,對椎動脈產生:1、機械壓迫;2、刺激動脈上的交感神經致血管痙攣。結果是椎基底動脈供血區的血供障礙。最終導致:1、大腦後動脈的缺血;2、腦幹的缺血可能對後10對腦神經功能障礙;3、小腦的缺血;4、內耳迷路的缺血;5、上段脊髓的缺血。產生一系列症狀與疾病(脊柱相關疾病)。例如,腦缺血反應導致高血壓(頸性高血壓的一種)、頭痛(偏頭痛、神經性頭痛、血管性頭痛)、頭暈等等;小腦缺血可能與小腦萎縮有關,可能造成共濟失調;內耳迷路缺血與眩暈、耳鳴、聽力下降有關。來自椎動脈系統的迷路動脈,由於缺乏側支循環,所以耳鳴可能是椎動脈缺血最早的臨床表現;上段脊髓缺血有與脊髓型脊椎病有關;腦神經功能異常可能與嗆咳、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有關。這些疾病中的任何一個都是傳說中的"疑難雜症"。所以矯正頸椎,尤其是上頸椎(C2、C1和枕骨)可能有意想不到、神奇的療效。

有人提出椎基底動脈系統與頸內動脈系統存在相互代償的結構,即大腦動脈環,因此否定"椎基底動脈缺血"這一理論。有學者提出:48.5%國人的大腦動脈環存在缺陷,即代償功能障礙。因此,推測往往大腦動脈環存在缺陷的病人才會產生椎基底動脈缺血的症狀。

有研究表明:交感神經功能異常與動脈的內皮細胞的損傷有相關性,自然就與動脈粥樣硬化聯繫起來。

通過對骨骼-神經-肌肉、骨骼-神經-內臟、骨骼-椎動脈-中樞這些發病機制的認識,可以理解脊椎病絕對不僅僅是腰腿痛的問題,它可以通過神經系統影響您的內臟功能而產生功能性疾病,長期的功能性疾病與器質性疾病的關係這裡就"點到為止"。值得一提的是,骨骼-神經-骨髓、胸腺、脾、淋巴結,可能與您的免疫力有關。

當頸5、6、7椎體和胸1、2、3、4椎體出現半脫位,在產生肩背部疼痛、手指麻木等症狀的同時,您的心肺等臟器可能也遇上麻煩;當腰1椎體的半脫位可能導致您的腹股溝區疼痛(髂腹股溝神經痛),同時您又可能受到腸易激綜合徵、漏尿的煎熬。

最後用"脊柱不正百病生"來結束今天的創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