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最大規模減產協議達成!為何油價反而下跌11%?

北京時間4月10日,在長達近8個小時的漫長會議之後,歐佩克和非歐佩克成員國(歐佩克+)終於敲定了一份減產協議。

分三階段減產最多1000萬桶/日

歐佩克(OPEC)及其盟友,也被稱作歐佩克+,週四(4月9日)同意減產1000萬桶/日,以應對冠狀病毒疫情對原油需求的影響。

協議確定,自2020年5月1日開始減產1000萬桶/日,為期兩個月;自2020年7月起,減產800萬桶/日,至12月;自2021年1月起減產600萬桶/日,至2022年4月。

這是歐佩克成立以來,幅度最大的一次減產協議。

然而儘管降幅創下紀錄,油價仍走低。截至發稿,WTI原油期貨價格報23.01美元/桶,當日下跌11.38%;布倫特原油價格報31.48美元/桶,當日下跌4.14%。

減產1000萬桶/日,最大規模減產協議達成!為何油價反而下跌11%?

美國原油日K線(圖源:FX168)

Rystad Energy石油市場主管Bjornar Tonhaugen表示,“儘管每日減產1000萬桶石油將有助於市場在短期內不增加庫存,但這對許多人來說是令人失望的進展,他們仍意識到石油供應過剩的規模。”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球,在國境關閉、工廠停工、飛機停飛等等因素影響下,石油需求出現了史無前例的大幅下降,即便1000萬桶/日的減產幅度已經是全球原油日需求的10%,無法填補超過3000萬桶/日的需求下挫。

減產1000萬桶/日,最大規模減產協議達成!為何油價反而下跌11%?

因新冠衝擊導致的全球原油需求下降(圖源:國際能源署)

“在北美、歐洲和亞洲部分地區的嚴厲社交疏遠/經濟停擺措施明顯放鬆前,任何OPEC+減產行動充其量只是追上形勢,”富國銀行高級能源分析師Roger Read表示。

歐佩克秘書長巴金多在會議上說:“新冠病毒是一隻看不見的野獸,它似乎正在影響它前進道路上的一切。”他補充稱,“對石油市場而言,自3月6日上次會議以來,市場供需基本面已完全顛倒。”

減產1000萬桶/日,最大規模減產協議達成!為何油價反而下跌11%?

“他們擬訂的數字無法完成任務,”對沖基金公司Again Capital LLC合夥人John Kilduff稱,“過去幾天裡市場消化了很大的希望。他們需要移除大山,而他們可能只移了一個小土坡。”

減產幅度小於預期

減產協議達成後,油價仍然下跌的主要原因是減產幅度小於預期。

據外媒援引兩名消息人士的消息稱,OPEC和包括俄羅斯在內的盟友(OPEC+集團),曾提出減產1500萬-2000萬桶/日,相當於全球供應量的15%-20%。

油價因此在週四(4月9日)大幅上漲,美國WTI原油一度上漲12%,至28.36美元/桶;國際基準布倫特原油上漲8.5%,至35.79美元/桶。

減產1000萬桶/日,最大規模減產協議達成!為何油價反而下跌11%?

美國原油價格9日走勢圖(圖源:FX168)

一些人懷疑能否達成減產2000萬桶/日的協議。CIBC私人財富管理公司高級能源交易員Rebecca Babin表示:“我懷疑這是否可以實現。”Again Capital的John Kilduff則稱,“他們公佈2000萬桶的數字,註定要遭遇歷史性的失敗。”

會議前夕,市場一直關注此次會議能否達成減產1000萬至1500萬桶/日的協議。此前,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他已經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和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通話,他希望他們宣佈創紀錄的減產。

美國能源部長Dan Brouillette週四表示:“我們樂觀地認為,沙特和俄羅斯將達成協議,以穩定市場。”

減產1000萬桶/日,最大規模減產協議達成!為何油價反而下跌11%?

OPEC+成員(圖源:breaktrough)

然而,2000萬/桶的減產協議沒有成真,即使是1000萬/桶的減產目標仍有成員反對,在會議召開期間,墨西哥一度拒絕減產協議,直到最後才投出了贊成票。

歐佩克代表最新表示,歐佩克將負責1000萬桶/日減產量的60%,其餘的由同盟來執行。根據歐佩克+協定,伊拉克將減產106萬桶/日。

歐佩克代表稱,墨西哥仍然反對歐佩克+減產協議。據悉,歐佩克+下一次會議將於2020年6月10日舉行。

消息人士指出,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俄羅斯方面並沒有討論2000萬桶/日的減產選項,當前正在討論的是1200萬桶/日的減產選項,初步確定是減產兩個月,之後可能會繼續減產,但減產幅度將會下調。

分析師表示,OPEC+最終的減產幅度可能低於市場預期,並補充稱,由大流行引發的衰退導致的需求破壞太大,問題不容易解決。

歐佩克機制僅是由沙特主導的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和俄羅斯等非歐佩克產油國組成,全球產油大國美國並未參加這一機制。

也是因此,能否提振國際原油價格的關鍵,是除了歐佩克+之外,其他國家的減產意願,包括美國、巴西、挪威和加拿大等。

美國是否加入減產?

在此次會議召開之前,全球產油大國的關係撲朔迷離。

此前,沙特曾表示包括美國、加拿大和巴西等G20組織的大型產油國都加入減產協議,沙特才會同意合作;俄羅斯表示,已準備好與美國和OPEC一起大幅減產1000萬桶/日,俄羅斯還稱,如果美國願意減產,俄也願意削減10%產量。

如果沙特和俄羅斯說服美國,達成的減產協議將是歷史上覆蓋範圍最廣、最有影響力的“OPEC++”減產協議。

在歐佩克+達成減產協議之後,美國白宮社交媒體主任斯卡維諾稱,美國總統特朗普正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沙特王儲討論原油協議。

在談到美國能源公司時,特朗普曾表示,市場力量將佔上風,並在週三表示,生產商“已經大幅削減產量”。週四,Brouillette回應了這一觀點,告訴CNBC,“需求下降導致美國的石油產量在今天剩餘時間減少200萬桶/日。”

美國政府高級官員:歐佩克+的減產承諾將傳達一個重要信號,即所有的主要產油國都會有序地對新冠疫情中的市場實際情況作出回應。

這種情況下,美國的態度可能會成為減產行動最終實施的關鍵。

儘管美國國內有非常嚴格的反壟斷法、反托拉斯法,聯邦政府無權要求生產商進行減產,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無法對國內產量進行管理。

實際上,美國州政府下的監管機構有發放勘探許可證、召開聽證會、建議生產商減產的權力,以德州鐵路委員會為例,該組織就擁有對企業進行配額制生產管理的權力。

對此美國能源部長布魯耶特表示,對OPEC+在今天某個時候達成協議感到樂觀,,但原油可用的儲存空間每日都在快速耗盡,因此即便還沒有協議,仍然預計美國產油商也將減產。

G20能源部長將於週五召開特別會議,美國能源部長Dan Brouillette將出席會議。

G20輪值主席國週二說,舉行這次會議的目的是“促進全球對話與合作,以確保穩定的能源市場,使全球經濟更加強大”。

據路透社報道,在後續將要舉行的G20能源部長會議上,沙特還將與其他國家在此基礎上討論更進一步的減產,減產幅度可能達到500萬桶/日。

加拿大皇家銀行全球大宗商品研究主管Helima Croft表示,她認為達成一項廣泛框架協議以大幅削減產出的可能性“甚至更大”,但她指出,“形勢仍極不穩定”。

她在週四發給客戶的一份簡報中表示:“就在談判進行到最後一刻的時候,埋在地下的幾顆地雷仍有可能炸燬談判。”

不過,即使達成了協議,許多人認為,由於冠狀病毒造成的前所未有的需求破壞,價格將在較長時間內保持在較低水平。換句話說,供給面是需求衝擊的次要因素。

Rystad Energy石油市場主管Bjornar Tonhaugen稱:“即使減產協議達成,肯定會在短期內提振油價,我們相信這種熱情終有一天會消退,需求失衡規模的現實最終將衝擊市場。”

在這種情況下,國際原油價格或許能夠在短時間內走出低谷,但從中長期走勢看,依然取決於疫情對需求帶來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