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在《大揭祕》裡面的鐵血將軍鄭洞國?

微笑378733689819


1942年,入緬作戰的中國遠征軍失利,退入印度的新38師、新22師整訓後改編為新1軍。為處理好與盟軍的關係,性情溫厚的鄭洞國被蔣介石任命為新1軍軍長。鄭洞國到任後,在與美軍官員的協調中不卑不亢,緩和了與盟軍的關係,又不失立場原則,得到了蔣介石與史迪威的多次讚揚。



在1944年的密支那戰役中,盟軍在進攻市區時遭到日軍頑強抵抗。在美軍軍官指揮作戰久攻不克後,鄭洞國披掛上陣。他精準研判敵情,步步為營,對敵人分塊切割,各個擊滅。在他的指揮下,日軍損失慘重,大舉潰退,日軍緬北防禦體系被突破。9月,鄭洞國晉升駐印軍副總指揮,次年收復重鎮八莫等,與中國守軍勝利會師,鄭洞國榮譽青天白日勳章。

鄭洞國,黃埔一期生。畢業後任教導1團2營4連黨代表。曾參加東征和北伐,1927後升任第9軍教導團團長。軍事編遣會議後,教導團被裁撤,鄭洞國出任第2師5旅10團團長。不久,鄭洞國率部參加新軍閥混戰。後任2師4旅旅長,駐守洛陽。

長城抗戰爆發後,鄭洞國部編入徐庭瑤任軍長的17軍,奔赴華北戰場。鄭洞國率部駐守南天門,與日寇血拼。83師陣地被敵突破後,鄭洞國率部馳援,面對強敵,鄭洞國身先士卒,衝鋒陷陣,終因寡不敵眾而撤退。

戰後,鄭洞國赴南京中央軍校學習。參與“圍剿”後駐守北平及至《何梅協定》簽訂後撤出,南下徐蚌。1936年,第2師師長黃傑接手稅警總團,鄭洞國繼任第2師師長。

抗戰全面爆發後,第17軍改編為第52軍,關麟徵出任軍長。轄有鄭洞國的第2師和張耀明的第25師。關麟徵此前擔任過25師師長,而張耀明又是關的同鄉,所以鄭洞國一直認為關“偏袒”25師。在河北戰場上,關麟徵部署鄭洞國部防禦無險可守的平原農田,而張耀明部防守有險可守的山地丘陵,此舉被鄭洞國認為關“蠻橫自私”。

1938年,鄭洞國率部參戰臺兒莊會戰,參與了棗莊、嶧縣等戰鬥,並在4月在楊樓一帶與友軍痛擊坂本支隊,而後與第2集團軍大勝瀨谷支隊,取得輝煌戰績。

戰後,第52軍軍長關麟徵出任32軍團團長。在關的舉薦下,張耀明出任52軍軍長,鄭洞國被任命為副軍長,不兼第2師師長,有職無權。鄭洞國氣憤之餘,堅辭不就,請假回鄉。


之後,在湯恩伯的舉薦下,鄭洞國任第31集團軍第98軍長。不久,在杜聿明的力邀下,自甘降格,以軍長之尊屈居新編11軍榮1師師長。新11軍改編為第5軍後,杜聿明任軍長,鄭洞國任副軍長兼榮1師師長。在崑崙關戰役中,鄭洞國率榮1師擔任正面主攻,取得崑崙關大捷。戰後榮1師擴編第11軍,不久改編為第8軍,鄭洞國為軍長。隨後,鄭洞國率部參加棗宜會戰、長沙會戰等。

1943年,鄭洞國任新1軍軍長,次年任駐印軍副總指揮,率部打通中印公路,取得緬北反攻戰勝利。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欲委任鄭洞國為侍從室侍衛長,被鄭婉拒,遂被任命為第3方面軍副司令長官,司令長官為湯恩伯。


1946年2月,時任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重病住院,鄭洞國出任副司令長官代行司令長官職務,主持東北軍務。鄭洞國到任後,佔領了鞍山、營口、四平、長春等多座城鎮。1948年1月,東北剿總成立後,衛立煌出任總司令,鄭洞國、範漢傑輔之。鄭洞國兼第1兵團司令、吉林主席駐守長春。遼瀋戰役打響後,鄭洞國突圍不成,被圍困長春。蔣下令冒死突圍,此時,曾澤生部60軍起義,新7軍投誠,鄭洞國此時仍抱定寧死不降的想法頑抗。鄭的部下紛紛放下武器,接受投誠,鄭洞國此時已成孤家寡人,走投無路,只得投誠。

建國後,鄭洞國出任國防委員會委員等職,晚年一直為祖國的和平統一不遺餘力。1991年1月,88歲的鄭洞國在京辭世,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2006年,其親屬將其骨灰遷至家鄉湖南石門。


歲月是一條河流


在黃埔軍校的早期歷史上,冒名頂替的考生只有一個,便是來自湖南石門的鄭洞國。那是1924年4月,當鄭洞國與同鄉王爾琢(紅軍名將)等趕到廣州投考軍校時,黃埔一期的報名時間已過。恰好同鄉黃鰲(紅軍名將)因怕不中報名兩次,結果一次就過,留下一個考試機會,鄭洞國遂冒名應試,中。

(黃埔軍校時期)



於是黃埔軍校出操時,一喊“黃鰲”的名字出列兩人,不久鄭洞國承認了此事,但校方未予追究。只可惜他的兩位同鄉加同學都參加了紅軍,並且犧牲在革命戰爭中,而他卻走上了另外一條道路。

鄭洞國屬於國民黨軍隊中的“第五軍”系統,早期的老大是號稱“裝甲兵之父”的徐庭瑤,1933年長城抗戰爆發後,中央軍以第2師、第25師和第83師組成第十七軍(一說軍團)開赴前線抗日。軍團長徐庭瑤,杜聿明、關麟徵等黃埔一期名將皆在軍中,鄭洞國時任第2師第4旅旅長,率部浴血古北口,戰功頗多。



1936年,蔣介石吞併大舅子宋子文的稅警總團,以第2師師長黃傑調任總團長,鄭洞國得以執掌黃埔嫡系第2師,晉升陸軍少將。“七七事變”爆發後,第2師隸屬關麟徵第52軍,在第二集團軍司令劉峙指揮下參加華北抗戰,在保定與石家莊一線與日寇激戰,劉峙指揮不力,關麟徵不打招呼撤退,使鄭洞國頓生嫌隙,也是他轉投第五軍系統的重要因素。

1938年轉隸湯恩伯第二十軍團參加徐州會戰,是“臺兒莊大捷”的功臣之一 ,因功被晉升為第98軍軍長。適逢徐庭瑤組建機械化部隊新編第十一軍,在杜聿明盛情相邀之下,鄭洞國自甘降格出任該軍“榮譽第1師”師長,不久新十一軍改番號為“第五軍”,杜聿明轉正成為軍長,鄭洞國正式加盟這一系統。



鄭洞國練兵有方,以傷愈老兵組成的榮1師很快成為精銳勁旅,1939年參加桂南會戰取得“崑崙關大捷”,榮1師旋即擴編為第八軍,鄭洞國升任軍長。第八軍先後參加了棗宜會戰、反攻宜昌作戰等戰役,是陳誠第六戰區的主力部隊之一。

1943年,孫立人新38師和廖耀湘新22師在印度蘭姆迦完成整訓後,合編為“新編第一軍”,杜聿明本來推薦號稱“邱瘋子”的邱清泉出任軍長,考慮到需要跟美國方面打交道而邱的脾氣過於暴躁,在何應欽的力薦下,老成持重性格溫厚的鄭洞國成為新一軍首任軍長,當年秋率部在緬北開始反攻,全美械的新一軍大破日寇第18師團。



從這些過往戰鬥經歷來看,鄭洞國冠以“抗日名將”的稱謂絲毫不為過,抗日戰爭時期的民族立場堅決。

1944年升任中國遠征軍“駐印軍”副總指揮(史迪威為正),新一軍拆分擴編為兩個軍,孫立人和廖耀湘分別出任軍長。1945年2月,鄭洞國晉升陸軍中將,不久出任陸軍總司令部第三方面軍副總司令,總司令為湯恩伯,共同在京滬地區接受日本投降。

(第五軍系統骨幹將領)

1946年就任東北保安副司令長官、杜聿明病倒後任代司令長官。“東北剿總”成立後與範漢傑共同任副總司令,1948年3月兼領長春第一兵團司令和“吉林省主席”,遼瀋戰役開始後坐困孤城,10月21日率部放下武器投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