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刘邦直到临终前才明白,当年乌江岸边,项羽为何选择自刎?

我们说一下刘邦临终前,他所面对的局势,你就知道为何他会理解项羽在兵败之后自刎了。刘邦晚年大肆的屠杀异姓王,当他以为自己把最后一个异姓王,英布给平叛之后,他本来认为,这个天下就该回归太平了。

这让刘邦多多少少感到一点宽慰,但是,这时候的刘邦已经病重了,他在讨伐英布的时候中了箭,而且伤的很重。

所以,在这最后不到一年的时间了,刘邦一直都在疗伤。

可是,就是在这个最为关键的时刻,前方传来了刘邦的好兄弟,燕王卢绾反叛的消息。这让刘邦备受打击。

本来刘邦视卢绾为亲兄弟,在刘邦建立大汉之后,张良、萧何、曹参这种立有大功的人,刘邦都没有封他们为王,而是力排众议,把卢绾给封为了燕王。

按理说刘邦对卢绾不薄呀,可是,就这样卢绾还是反了刘邦,尽管刘邦十分不愿意相信这件事。

为何刘邦直到临终前才明白,当年乌江岸边,项羽为何选择自刎?

但是,他不得不面对这个事实。

所以,他只好派了得力干将樊哙,去平叛燕王卢绾。可是,就在樊哙出发不久,刘邦又听到一个噩耗。

那时候刘邦最担心的事情,就是自己百年之后,最爱的儿子刘如意的性命。毕竟因为戚夫人和吕后争夺太子之位的时候,她们两个彻底的撕破了脸。

这时候刘邦担心吕后在自己去世之后,会对爱子刘如意下手。

就在他为这件事担心的时候,他听说樊哙一旦平叛了卢绾之后,就会带着大军,杀到长安城,然后联合吕后一起,把戚夫人和刘如意全部给杀掉。

你说刘邦听到这样的话,他会做何感想,最主要的是,当时的他已经无能为力了。除了躺在床上外,他什么也干不了。

为何刘邦直到临终前才明白,当年乌江岸边,项羽为何选择自刎?

面对这种众叛亲离的事情,也是刘邦最无能,最无力的时刻。相信这也是刘邦第一次领略这种滋味。

不过,刘邦还是选择了杀樊哙,他派了陈平和周勃到燕地,然后直接把樊哙给捉了杀掉。

就是在陈平和周勃去燕地的时候,刘邦没有等来结果就撒手人寰了。

他死的时候,肯定是能理解到项羽当时兵败的无助的现状的,因为此刻的他们都已经把握不了时局了,只能选择听天由命,任人摆布。

当然了刘邦和项羽还有点不同,最主要的是对于项羽来说,兵败已经成为了事实。他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来反对自己呢?

项羽临死的时候,他看到也有很多昔日跟随他的部下,来要他的性命。至少就有一个叫吕马童的人,项羽指着自己的头颅对吕马童说,听说汉王赏黄金万两,封万户侯来买我项羽的项上人头,你我是故知,这个大买卖我就让你做吧。

为何刘邦直到临终前才明白,当年乌江岸边,项羽为何选择自刎?

说完项羽就自刎了,然后吕马童拿了项羽的头,就去刘邦哪里讨要封赏去了。不得不说,当时项羽的这种选择,也是最为无奈的选择。

他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多人,在最后会反叛他,会落井下石要自己的命。所以,他别无选择,只好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性命以谢天下。

刘邦临死之前,何尝不和项羽一样,他面对的同样也是众叛亲离,好兄弟卢绾背叛了他,最为倚重的臣子樊哙背叛了他,身上还有疾病。

最关键的是,在这个时候,他们两个已经无能为力了。项羽无能为力是他不可能逃出去了,所以只好自杀了。

刘邦无能为力是因为他的大限已尽,他看不到最终的结果了。所以,他们临死前的心情是一样的,都是在极其的复杂与矛盾中去世的。他们都是不甘心的,都是死不瞑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