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醫百】這才是寶寶學說話的最快方式!別再傻傻用大人口吻教了

身為人父人母的你,肯定有這樣的經歷:

無論你前一秒是在嚴肅工作,還是在忙著做家務,只要聽到寶寶「嗷」的一聲呼喚,就能立刻堆起滿臉笑容,轉向寶寶小臉蛋,非常浮誇地說上一句:

哎呀,媽媽的小寶寶怎麼了呀~寶寶乖乖~媽媽抱抱~

幾乎所有人面對可愛的寶寶,都會像中了魔咒一樣,不自覺用這種嗲得不行的說話方式,而這種說話方式就是我們常說的兒語。

為什麼我們會情不自禁地和寶寶這樣說話呢?說兒語會影響孩子語言發育嗎?孩子兩三歲了還可以這樣說話嗎?

今天就請蘇靜老師來聊一聊,解答大家心中的疑問


【星醫百】這才是寶寶學說話的最快方式!別再傻傻用大人口吻教了

到底什麼是兒語?

【星醫百】這才是寶寶學說話的最快方式!別再傻傻用大人口吻教了

兒語還會被稱為「父母語」、「媽媽語」、「寶寶語」等。在心理學學科裡,這種說話方式有一個專業名稱,叫做「嬰兒指向語」,Infant Directed Speech。

當寶寶還是個小嬰兒的時候,家長就會不自覺模仿寶寶的聲音、語調,寶寶咿呀一聲,家長也跟著咿呀一聲,逗得寶寶咯咯直笑。其實這個時候家長們所說的「嘩啦啦」、「哎呀呀」,就已經屬於兒語了。

寶寶到了 1 歲左右,兒語則會和寶寶的語言能力一起升級,變得更加複雜。比如常說的:「吃飯飯、睡覺覺、媽媽抱抱」等等。

每個階段的兒語,都保留了高音調、誇張語氣、字詞重複、語調緩慢等關鍵特徵。不管大人聽起來有多麼的幼稚,但兒語始終都是深受小寶寶喜愛的互動方式呢。


【星醫百】這才是寶寶學說話的最快方式!別再傻傻用大人口吻教了

為什麼所有的寶寶

愛說又愛聽兒語?

【星醫百】這才是寶寶學說話的最快方式!別再傻傻用大人口吻教了

說到這兒,咱們就得繼續研究下,為什麼寶寶更喜歡兒語呢?

第一,寶寶是一個十足的高音控。

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已經具備了很好的聽覺能力,但是因為神經系統發育還不成熟,對於低音和複雜聲音的分辨能力並不是很好。

在寶寶聽來,音調更高的女性聲音,尤其是媽媽的聲音,非常具有辨識度和吸引力。伴隨著誇張的語調、浮誇的表情,再加上慢條斯理的語速、咬字清晰的發音、重點詞語的重複和強調,就更能牢牢鎖住寶寶的注意力和好奇心。


第二,寶寶也更擅長高音。

寶寶們說話,會將音調拔高好幾個 KEY,每個字的發音也都拖得特別長,再加上時不時充滿創造力地改變音調。聽寶寶奶聲奶氣地說話,一直都是種享受。

之所以會這樣說話,是因為寶寶的聲帶長度只有成年人的四分之一,而且短小、細薄、不夠堅韌,也就導致寶寶能發出的音節不多,而且更容易發出高音。

我們都知道,語言的學習是從模仿開始的,對於寶寶來說,兒語和他們的語言方式是相似的,如果能從他們擅長、喜歡的方式開始當然更好啦。


第三,兒語重複更利於記憶。

兒語有個十分顯著的特徵,就是重複的疊詞。無論是早期的語氣詞重複,比如「哎呀呀」,還是後來的語句重複,比如「吃飯飯」,都離不開字詞的重複。

這些重複的詞語會更能引起寶寶的注意,讓他們明白這是個重要的單獨詞彙,起到了強調和促進學習的作用。愛丁堡大學的首席研究員大田光彥在研究中也發現,疊詞重複是可以促進嬰兒學習、記憶單詞的。

比如說一個 18 個月大的寶寶,在接觸「汽車」這個新事物的時候, 比起「汽車」這個詞語,他們更擅長去記住「車車」這類疊詞。

【星醫百】這才是寶寶學說話的最快方式!別再傻傻用大人口吻教了

和寶寶說兒語

會影響正常說話嗎?

【星醫百】這才是寶寶學說話的最快方式!別再傻傻用大人口吻教了

我們經常收到很多家長的提問:常常跟孩子說疊詞,會不會耽誤孩子學習正常的說話呢?

其實並不會!

教育心理學家威廉 · 福勒曾經召集一批父母,訓練他們正確地使用兒語和嬰兒交流。

經過訓練的家庭,大部分孩子在 7~9 個月大的時候就能開口說話,甚至有的寶寶在 10 個月大的時候能說出短句,例如「媽媽抱抱」。

而這批孩子在兩歲時的語言能力,已經達到普通孩子 4 歲的水平。長期追蹤甚至發現,他們在學校的表現也更為出色,成績更好。

所以家長們大可放心地和小寶寶說「兒語」,只有先吸引了孩子的耳朵,才能讓他們關注說話這件事兒。

不過要注意的是,兒語,尤其是「疊詞」,只在一個時間段內,對孩子語言發展有積極影響。

一般情況下,當孩子到了兩歲半左右,掌握了七百個常用字詞的發音,可以相對連貫完整地說出句子,也有了更充足和多樣的手段來表達自我的時候,兒語就可以從家庭生活中慢慢消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