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有益|《絲綢之路》:一位唐朝公主的漫漫和親路

著名敦煌學家魏泓的《絲綢之路:十二種唐朝人生》中文版近日出版。該書用公主、作家、畫家等12個人的身份和視角,以故事的方式講述絲綢之路兩千多年的歷史。在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澎湃新聞邀請演員李曉峰為大家朗讀書中《公主》一章的片段。

开卷有益|《丝绸之路》:一位唐朝公主的漫漫和亲路

演員李曉峰

唐朝軍隊配備了強勁的弩機、精良的甲冑、鋼鐵打造的劍,還有火藥與投石機。士兵也像草原民族那樣學習騎射,而且很多本來就屬於遊牧民族。儘管如此,當與侵犯邊境的各個民族勢力對峙時,他們卻從未佔過上風。因此,除了動用軍事力量,他們還長期採用外交和賄賂的手段來守衛邊境,和親便是其中一項策略。早在幾百年前,各王朝就開始選派公主和親,以鞏固盟友關係,單在唐朝就有二十餘名公主被送去和親。7世紀時,一名突厥可汗要求唐朝派皇子迎娶他的女兒,惹怒了朝廷。有官員諫稱:“自古未有中國親王娶夷狄之女者。”結果持異議的官員遭到了流放,武則天女皇選了一名侄孫前去草原和親。不過此前被派去異國和親的都是帝王的遠親或者低級嬪妃的女兒,直到與回鶻聯姻時,唐朝才開始派公主去和親。

821年秋,太和(即定安公主,唐憲宗第十女,是第三位、也是唐代最後一位和親回鶻的正牌公主——編者按)正在奔赴的目的地位於長安的西北方向,但隊伍先向東北走,到達位於黃河河谷的河中府(今山西永濟市一帶)。黃河流域及其周邊肥沃的平原是中國的心腹之地,夾雜大量黃土的河水為平原帶來了養分。接著,隊伍向北途經河東道(今山西省一帶)前往太原。和親隊伍在河中府停留數日,一邊休整,一邊補充物資,包括備好葡萄與葡萄酒以便公主在途中享用,併為下一段行程做好準備。他們繼續沿黃河東岸北行,前往一個軍鎮,避開危險莫測的鄂爾多斯地區。接下來,他們沿黃河北岸西行,北方的地平線上盡是高聳的山峰。隊伍穿過這一帶後,在黃河由北折向東的拐彎處,轉向北面行至鸊鵜泉。這是唐朝的北方邊界,在這之後,公主一行得花好幾個月跨過戈壁沙漠才能看到多一點的水,更別說河流了。

短暫的夏季已近尾聲,地面因霜凍而變得越來越硬,好在天氣仍晴朗乾爽。隊伍每天行進的路程十分有限,很早就停下來紮營,讓牲口吃草。之後的路途中,駱駝只能吃草料,因為它們掌上的肉墊很柔軟,不能像馬那樣刨去牧草上的冰和雪。除了牛羊肉以外,回鶻人還會捕食羚羊。第二位可汗立摩尼教為國教時,除了下詔“應有刻畫魔形,悉令焚爇”,還提議臣民應“化為蔬飯之鄉”。摩尼僧均食素,俗世信徒雖然未受到嚴格限制,但也應該對肉食有所節制。然而,不管是在路上還是今後的生活中,太和都未沒發現這項詔令有絲毫實行的痕跡。大家仍大食肉膾,牛、羊、犛牛、駱駝、馬、羚羊、狐狸、野兔,所有飼養的、獵獲的動物,無不在他們大快朵頤的行列。在喝酒方面,他們也沒有受限制,公主的隊伍中便攜有大量馬奶酒。

隨著一步步深入回鶻的疆土,太和眼前幾乎沒有什麼熟悉的事物可以勾起對故土的回憶。雖然她涉足過的祖國山河並不多,但從文學與藝術作品中,她對自己的故鄉是瞭解的。在她眼中,故鄉有翠綠的河谷,有蔥鬱壯美的山峰,雨水在芭蕉葉上滑落,秋天片片紅葉中夾雜著一朵兩朵菊花,竹子林佈滿山坡,每一個季節都有自己的花鳥魚蟲。可如今,每當她早上醒來,眼前只有雪和荒蕪,周遭都是灰濛濛的一片,如此鮮明的對比令她觸目驚心。她不禁想起八百年前一位和親公主的詩句:“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朗讀書籍】

开卷有益|《丝绸之路》:一位唐朝公主的漫漫和亲路

《絲綢之路:十二種唐朝人生》

【英】魏泓/著 王姝婧、莫嘉靖/譯,四川人民出版社·理想國2020年4月版

公元8世紀到10世紀,唐朝盛極轉衰,西域局勢動盪不安。在盛唐漫長的身影中,我們可以看到最終葬身海洋的中東船長塔澤納、敗走鐵刃城的吐蕃士兵賽格拉頓、遠赴漠北的太和公主、一生飄零的妓女萊瑞詩卡……無論是貴族還是民眾,都在試圖抓住命運的節奏,努力活下去。正是這樣一個個生命軌跡照亮了兩千多年的絲綢之路,隨著歷史湧至現在。本書作者是知名敦煌學家魏泓,她實地行走中亞土地,進入塔克拉瑪干沙漠深處,考察眾多重要的考古遺址,到訪中亞的其他遺址,重走漢人與吐蕃士兵的戰爭之路,從今天阿富汗的阿姆河到巴基斯坦亞辛河谷的古代王國,經洛瓦里山路進入奇特拉爾地區。魏泓用豐富詳實的材料,以故事的形式趣味地向我們講述了古老的過去以及遙遠的地方,激發讀者對這段迷人歷史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歷史的慾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