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雷《絲綢之路》:從蓬萊到羅馬,起始點為什麼是蓬萊而非長安

高洪雷《絲綢之路》:從蓬萊到羅馬,起始點為什麼是蓬萊而非長安

高洪雷《絲綢之路》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翻開手裡的這本2010年1月才新鮮出路的新書《絲綢之路——從蓬萊到羅馬》,閱讀著開篇的《引子》,腦海中閃過的似乎是壁畫上的飛天、是沙漠中駝隊的身影和耳畔若有若無的駝鈴聲。

高洪雷這本新書採納的學術論斷為:“山東蓬萊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起點,也是路上絲綢之路的東部起點”,在大量史料考證和吸取相關學術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沿途15個城市為結點,重點講述唐代絲綢之路在貿易溝通、思想溝通、文明交往和文化融合等方面的歷史作用,兼及漢代及其他時期的絲路歷史。

高洪雷《絲綢之路》:從蓬萊到羅馬,起始點為什麼是蓬萊而非長安

絲綢之路將東西方連接起來

這15個城市依次為:蓬萊、洛陽、長安、敦煌、高昌、碎葉、怛邏斯城(塔拉茲)、康國(撒馬爾罕)、大夏(巴爾赫)、木鹿(馬裡)、泰西封、縛達城(巴格達)、安條克(安塔基亞)、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羅馬。

羅馬作為西歐文明的中心,通過絲綢之路與東方緊密相聯,是絲綢之路作為貿易之路、文化之路的西方象徵。

作者高洪雷,選擇這兩個地點作為路上絲綢之路的終端,以唐代快馬的旅程時間結構全書,唐代馬隊行進的速度是每天最多走70公里,因此整部書在這段講述上全程講述210天,讀者將跟著書中列出的幾個歷史上的“神仙級”人物步伐一路向前,他們分別是日本(遣唐)迎入使者高元度、大唐高僧玄奘、被俘虜的杜環、班超的副使甘英。

這應該是一趟神奇的穿越之旅。接下來,讓我們看看為什麼在這本書中絲綢之路的起始點是蓬萊而不是長安呢?

絲綢之路,是人類創造的曼妙之詞,也是當今世界公認的熱詞,可是它究竟指的是哪一條路線呢

高洪雷《絲綢之路》:從蓬萊到羅馬,起始點為什麼是蓬萊而非長安

沿絲綢之路一路向西

依照多數學者的觀點,古代絲綢之路主要有4條:

  1. 一條是貫穿日本海、黃海、東海、南中國海、印度洋、阿拉伯海、波斯灣、紅海、地中海的海上絲綢之路;
  2. 第二條是沿北緯50度線,跨越蒙古草原、準噶爾草原、哈薩克草原、俄羅斯草原、烏克蘭草原、匈牙利草原的遠古草原絲綢之路;
  3. 第三條是從中國的中原地區出發,經四川、雲南、緬甸、印度,前往中亞、西亞和歐洲的南方陸上絲綢之路;
  4. 第四條就是在北緯33度到41度之間飄蕩,從中國啟程。出河西走廊。經塔里木盆地、費爾幹納盆地、伊朗高原、美索不達米亞前往羅馬,直線距離12000公里的北方陸上絲綢之路主幹道。

而高洪雷先生這本書講述的就是這最後這條主幹道。

高洪雷《絲綢之路》:從蓬萊到羅馬,起始點為什麼是蓬萊而非長安

敦煌壁畫

這條絲綢之路的起點為什麼是蓬萊?而不是別的地方,高洪雷先生給出瞭解答

“一帶一路”的倡議在哈薩克斯坦首次提出後,褪去了鉛華的“古絲綢之路”以一種嶄新的時代內涵重新走入了世界歷史的舞臺,續寫她千年之前的矚目。

高洪雷《絲綢之路》:從蓬萊到羅馬,起始點為什麼是蓬萊而非長安

蓬萊是個地理位置對於日本遣唐使入唐來說是更為優越的一個地理位置

《絲綢之路—從蓬萊到羅馬》,就是在這種大背景下運時而生的一部中國人眼中的絲綢之路大歷史。

高洪雷:1964年生,山東新泰人,作家,20世紀90年代開始發表散文、隨筆、專著,長期致力於政治、經濟、文化、民族史、人類學、地質學研究,擅長曆史類大眾科普、紀實文學創作,作品有《大寫西域》《另一種文明》《樓蘭啊,樓蘭》《中華民族的故事》《名人故事》等。代表作《另一半中國史》已被譯成維吾爾文、蒙古文、哈薩克文、柯爾克孜文、錫伯文、韓文等7種文字出版,《大寫西域》獲“徐遲報告文學獎”,《中華民族的故事》被出版商務週報與中國出版協會評為年度桂冠童書。

對於很多對歷史不甚了了的普通閱讀愛好者而言,書中列出的這條路線的終點是羅馬沒有異議,畢竟眾所周知,羅馬作為西歐文明的中心,通過絲綢之路與東方緊密相聯,是絲綢之路作為貿易之路、文化之路的西方象徵。可是問題是:這條絲綢之路的起點作者緣何認定是蓬萊而不是別的地方呢?

山東蓬萊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起點,也是陸上絲綢之路的東部起點。但是對於絲綢之路的考證從來都存在著學術紛爭。1992年,《洛陽——絲綢之路的起點》一書就曾在學術界引起了軒然大波。而在此之前,歷史課本上的絲綢之路的起點一直是西安。

高洪雷《絲綢之路》:從蓬萊到羅馬,起始點為什麼是蓬萊而非長安

《洛陽——絲綢之路的起點》一書就曾在學術界引起了軒然大波

而在此書中,日本遣唐使中的迎入唐使高元度在唐乾元二年(759)金秋十月的一個午後,是在登州即現在的蓬萊登上了岸,因此從高元度的行蹤來寫這條絲綢之路的展開就只能把蓬萊作為起點寫起了。

高洪雷《絲綢之路》:從蓬萊到羅馬,起始點為什麼是蓬萊而非長安

書中附日本遣唐使到中國路線示意圖

“蓬萊是古代北方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高洪雷說,可能也有人會問,聯接日本、朝鮮等也可以穿過山海關走陸路啊?“但要知道,古時這些區域還有不少是割據狀態,導致很多商人經過蓬萊走海路。日本、新羅和朝鮮的遣唐使基本都是從登州(蓬萊古稱)上岸,然後換馬前往洛陽和長安。”

高洪雷《絲綢之路》:從蓬萊到羅馬,起始點為什麼是蓬萊而非長安

書中附的古地圖:唐代絲綢之路從蓬萊到洛陽示意圖

所以,在高洪雷先生筆下,日本遣唐使基本上都是從古登州登上陸地,入唐,再輾轉轉道洛陽,從各種典籍和古書資料的片言隻字,這個推測合理性還是頗大的,也得到了不少歷史學家的支持和認同。

縱橫兩萬裡,絲路三千年,四位旅人接力走過十五座絲路名城

高洪雷《絲綢之路》:從蓬萊到羅馬,起始點為什麼是蓬萊而非長安

作者高洪雷先生談寫作

高洪雷說,相比此前火遍全球的、知名學者彼得·弗蘭科潘所著那本《絲綢之路》,自己這本新作故事性更強,更適合普通讀者。

“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4個歷史人物‘接力’讓我把絲綢之路上15個古城的故事串了起來:先是日本遣唐使高元度從登州上岸要去長安,他走到長安以後,玄奘開始從長安出發前往印度,然後是被阿拉伯人俘虜的杜環,最後是張騫西行、班超的副使甘英前往兩河流域的故事等。”

絲路三千年,西往東來的旅人不可勝數,作者從中選取了高元度、玄奘、杜環和甘英四位代表相續接力,陪伴讀者走過兩萬裡絲路。

高洪雷這本《絲綢之路》更像是一本文化旅行散文文集,而那本書的主要內容側重於書寫歷史的文明、財富積累的殘酷以及戰爭的殘忍,對於普通讀者和歷史愛好者來說,自然是高洪雷這本書更具有趣味性。

高洪雷《絲綢之路》:從蓬萊到羅馬,起始點為什麼是蓬萊而非長安

敦煌的神秘和歷史都藏在這些壁畫的字符裡

絲綢之路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濃縮的世界史,絲綢之路就是人類文明耀眼的舞臺。它不僅塑造了人類的過去,更將主宰世界的未來。

《後漢書·西域傳》中記載有“弛命走驛,不絕於時月;商胡販客,日款於塞下。”充分說明了絲綢之路不僅僅是連通古代亞歐大陸、互通有無的商貿通道,也是一條促進亞歐各國與中國友好往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而這一點在高洪雷《絲綢之路——從蓬萊到羅馬》這一書中有更為充分的展示。

-END-

我是“十里荷塘秋水長”,用文字記錄和分享美好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