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聲山水畫小品並談創作體會

在我的創作思路里有兩種基本概念,一為嚴謹的微結構山水,二是輕筆墨小品(簡筆),形成了兩個極端的特性,當然,介於兩種之間的也畫一點。

創作輕筆墨的體會是,在腦子裡始終掛著美就在身邊這根弦,習慣性地去發現非常規的物象特徵,或他人不善於表現的美,把這些素材加以高度提煉,組合昇華成作品。

圖1是在鄉下發現的這種樹(原始素材圖1a),用在了這幅小品中,但如果原封不動會表現不出春天的感覺,就加了些枝條和葉子,但多少有些遺憾,沒自然中的挺拔順溜。畫面中的流線水紋是在水塘中採回的素材(圖1b),組合到畫面裡增強了線的成份,又體現出一種透亮律動的效果。

發現素材並非要專門去山裡寫生,走在大街上就有看不盡的美,自己特別關注身邊那些樹枝樹葉的形態。有趣的是,可能受吳冠中先生影響過深的緣故,眼中所看到的全是他老筆下枝條(圖3-5),但如果把這些枝條用在自己畫裡吧,擔心有人說模仿吳老,不那樣畫吧,它本身就是自然中存在的,最後還是決定以自然為依據吧。如果說像吳老的,也只能是在自然中撞車了。

有句話讓太多畫山水畫的奉為聖言,那就是“境由心生”,如果只片面孤立地理解,只能走入誤區。可以明確地說,境不由心生,因為人類在大自然面前太渺小了,其境界永遠無法超越自然,自然中多姿的形態是天成的大美,不可能由誰編造出來。如果有一定積累和豐富的寫生體驗,抓住了一定規律,在一段時間內可以自由創作,但那也是以自然為基礎的,千萬不要沒積累地自己亂畫,老老實實做大自然的小學生為好。

劉燕聲山水畫小品並談創作體會

圖1——劉燕聲山水畫小品

劉燕聲山水畫小品並談創作體會

圖1a——樹的素材

劉燕聲山水畫小品並談創作體會

圖1b——流線水的素材

劉燕聲山水畫小品並談創作體會

圖2——劉燕聲山水畫小品-春水泛影

劉燕聲山水畫小品並談創作體會

圖3——平時街邊積累的枝條素材——很像吳冠中先生筆下的樹

劉燕聲山水畫小品並談創作體會

圖4——平時街邊積累的枝條素材

劉燕聲山水畫小品並談創作體會

圖5——平時街邊積累的枝條素材

劉燕聲山水畫小品並談創作體會

圖6——劉燕聲山水畫小品-竹鄉水影

劉燕聲山水畫小品並談創作體會

圖7——劉燕聲山水畫小品-韻漫秋山

劉燕聲山水畫小品並談創作體會

圖8——劉燕聲山水畫小品-山情水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