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騙局揭祕】之五以招聘之名盜取個人信息

文:HR雨哥 資深人力資源總監 接地氣的職業發展顧問 領導力教練


【招聘騙局揭秘】之五以招聘之名盜取個人信息


騙局五:以招聘之名盜取個人信息


騙子通過網絡等媒體刊登待遇誘人招聘廣告,騙取求職者個人信息,例如身份證號碼、身份證複印件、銀行卡賬號、銀行卡複印件、手持身份證照片、手機號碼等進行非法活動,如直接盜用帳戶、冒名購買黃牛票、辦銀行卡套現洗錢甚至專門做倒賣個人隱私的生意。


【案例9】以招聘兼職之名騙取個人信息


吳同學是廣州某大學的一名應屆生,今年3月初,看到不少同學的“朋友圈”都出現了這樣一條信息:“某某會展中心招志願者,100元一天,包餐!3月份到4月份的週六日及廣交會期間均可,可只做週六日,工作時間從早上9點30分到下午5點,2天一發工資,工作就是館內驗票,維持秩序,及設備巡查。男女不限,不收費用。請報名人員將姓名和QQ號整理好後統一發過來我的郵箱,2月28日截止,請儘快報名哦!!還剩最後一百個名額!先到先得。”這條信息讓不少同學都感到心動,更讓大家感到“放心”的是,這位負責人給出了報名地點、時間以及聯繫人等,甚至還提醒學生“不要帶錢財到報名地點,不收取任何費用”。


於是,吳同學等人來到信息中留的報名地點,找到了招聘負責人劉先生。劉先生態度很好,還說因為是某某會展中心統一出賬,所以要辦理銀行卡,並給了我們一張表格,進行填寫,包括身份證、照片等個人信息,還有身份證複印件。資料填好後,李先生向同學們表示,三月中下旬就有相應的兼職工作。然而,從報名點回來之後,同學們一直沒有收到任何兼職工作通知,查詢之後才知道上當受騙了。


其實類似的“假兼職”信息年年都有,這裡詐騙雖然沒有造成直接的經濟損失,但是學生們往往忽視個人信息的價值。根據警方調查,這類型的假兼職,主要目的是騙取個人身份信息,尤其是身份證複印件,可以用來購買‘黃牛票’,或者‘辦銀行卡’套現、洗錢等,實際危害可能比交一兩百元報名費還大。


【案例10】用兼職小利騙取個人信息


“兼職!每天招10人拍照片,帶身份證,十分鐘搞定,工資50。”去年年底,在南昌某高校大學生的QQ群裡出現了這樣一條招聘兼職的信息。受害人小何(化名)抱著試試看的心理聯繫上了發信息的人,對方告訴他,只是用來給公司做推廣,沒有風險。誰知,一個月後,小何接到網信辦的電話,稱他在網上發佈了違法帖子,要求立刻刪除。這時小何才幡然大悟,自己的個人信息被人利用了。


隨即,小何向警方報案,根據他提供的線索,警方很快鎖定了犯罪嫌疑人張某某和李某某。經調查發現,犯罪嫌疑人張某某通過在大學生的微信群、QQ群等社交平臺上發佈兼職信息,招攬學生前去拍照,這些人只需手持身份證站在特定背景前拍5張照片,並留下手機號碼就可獲得50元兼職費,因此讓不少大學生心動,許多自己拍完還介紹同學去拍。隨後張某某就將這些帶有個人信息的照片發給長沙某公司的李某某,李某某則利用這些個人信息用於網站域名備案,備案成功之後再將這些網站域名賣給第三方。據瞭解,被騙的受害者多達160餘人,而且大部分是在校大學生。犯罪嫌疑人正是利用大學生貪圖小利,自我保護意識和法律意識不強的特點騙取他們的個人信息。


檢察官提醒廣大應屆生: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等信息,不要輕易將這些信息透露給別人。複印有關個人資料時,記得在上面寫上“本複印件僅用於做***,如有他用一律非法無效”等類似字樣,並簽上自己的名字,謹防被別人利用做違法事情。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要小心謹慎,不要貪圖小利,以免上當受騙。


招聘騙局無處不在,欲知還有哪些,且聽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