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真正屬於老百姓的補藥

在種類繁多的補益藥物之中,黃芪是真正屬於老百姓的補藥。它價格低廉,味道甘美,既能補氣,又能生血,是一味祛病健身的良藥。

黃芪——真正屬於老百姓的補藥

\u0001

臨床上經常遇到一些處於亞健康狀態的白領,年紀輕輕,卻總感到精力不足,說話聲音低低的,少氣無力,動不動就感冒,抵抗力很差。我經常向他們推薦,用生黃芪20克,開水沖泡30分鐘,當茶飲,最後可以把黃芪嚼嚼吃掉。許多人反映很好,特別是那些經常需要長時間說話的老師、演員和生意人,原來說話費力、嗓子容易嘶啞,飲用一段時間的黃芪水後,聲音變得清朗了,不容易嘶啞了。有老師告訴我,講課之前,先呷幾口黃芪水,就能夠精力倍增,講起話來滔滔不絕,中氣很足。

黃芪的主要作用是補氣。它能補一身之氣,肺氣虛、心氣虛、脾氣虛、衛氣虛等,只要是氣虛,都可以使用。按照現代醫學的說法,它能夠提高人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抗疲勞、抗氧化,增強耐受性。對於體質虛弱、亞健康、疲勞綜合徵,以及貧血、浮腫、體虛多汗、胃下垂、子宮脫垂、脫肛、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炎蛋白尿等,都有良好的效果。

黃芪有許多別名,如綿芪、口芪、北芪等。最早記載於《神農本草經》中,當時叫“戴糝”。古時候,“芪”字寫作“耆”,因此古書中的“黃芪”寫作“黃耆”。《本草綱目》解釋說:“耆,長者。黃芪色黃,為補藥之長,故名。”說明黃芪是補藥中的佼佼者。

《舊唐書·方伎傳》記載有這樣一個故事 :唐肅宗繼位不久,太后突發急病,昏迷過去,牙關緊閉,水藥不能入口,文武百官一籌莫展。肅宗十分焦急,情急之下,忽然想起黃芪有益氣功能,便對御醫說,太后既然口禁不能服藥,宜把黃芪煮湯,用湯氣治療,藥入皮膚,可望治好。御醫趕忙煮了幾斛黃芪湯,放在太后榻下,頓時,滿屋子藥味瀰漫。沒過多久,太后就甦醒了。

說黃芪是補血英雄,也絕非虛言。在中醫理論中,氣和血是相輔相成,終始不能分離的。氣是血的統帥,氣足則能造血,推動血液的運行,保證血液在血管之內而不出血。血為氣之母,氣溶於血之中,血液是氣的載體,並能為氣提供營養。因此,補血離不開補氣。著名的補血方劑歸脾湯,就有黃芪。最有意思的是另一功效卓著的補血名方,方名叫做當歸補血湯,一看就知道當歸是本方的主藥,而實際上本方只有黃芪和當歸兩味藥物,方用黃芪30克、當歸6克,黃芪的量是當歸的5倍。在這裡,就是重用黃芪來補氣生血。黃芪不僅是補氣的要藥,還能通過補氣來生血,具有良好的補血之功。本方益氣補血,生血的效果比四物湯還要好。

正因為如此,民間常用黃芪煨大棗、黃芪燉母雞、黃芪煮黑豆等藥膳,對氣血虧虛者進行調補。這些藥膳,美味可口,營養豐富,確屬補益上品,經常服用可以增強體質,改善氣色,榮顏潤膚,延年益壽,特別適用於婦女產後、年老體弱以及病後體虛者服用。

雖然,黃芪是一味很好的強壯補益藥物,一般無明顯的不良反應,但因其性質溫補,易於助火。所以,感冒發熱、胸腹滿悶者,不宜服用;肺結核病人,有發熱、口乾唇燥、咯血等症狀者,不宜單獨服用黃芪 ;孕婦也不宜長期大量服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