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漢字“卡”:最關鍵的位置,居然是不上不下

“卡”這個字我們並不陌生,現在人們生活中最重要的幾樣東西,都是“卡”:身份證是一張卡,手機需要卡,還有銀行卡...有這幾樣東西,走遍天下都不怕。

戲說漢字“卡”:最關鍵的位置,居然是不上不下

不過身份重要,可“卡”這個含義卻是“舶來品”,是英文“card”的音譯,原本是指長方形的小紙片。

而要尋找“卡”在漢字中的身份密碼,就得從這個字的字形寫法上,尋求線索啦!

戲說漢字“卡”:最關鍵的位置,居然是不上不下

這個是個有意思的字,蓋住下半部分,就是個“上”字,而蓋住上半部分,則變成了“下”字。那麼“卡”是表示上下貫通麼?就像《紅高粱》中的《酒神曲》裡唱得那句:“喝了咱的酒,上下通氣不咳嗽”?

非也非也,正好相反,“卡”本來的含義,是上下不通,讓本該互相流通的物體,被阻隔在當中。並且讀音還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kǎ”,而是“qiǎ”。

“卡”在漢字家族裡,是個晚輩,而且還是個“老來得子”的身份。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無論是“上”,還是“下”,都是在甲骨文裡就出現了。我們來看“上”和“下”這兩個字的字源解說。

戲說漢字“卡”:最關鍵的位置,居然是不上不下

“上”的示意圖和字形演變

“上”字的甲骨文、金文都是以兩橫構成,下面的長橫表示地平線,上面的短橫是指事符號,本義是“上面”。引申有去、到,安裝等含義。小篆為了避免與等長的兩橫“二”(數字)相混,把上面的橫畫縮短,加上一豎寫作“上”。

戲說漢字“卡”:最關鍵的位置,居然是不上不下

鄧石如小篆《千字文》中的“上”

“下”字的甲骨文,也是以兩橫構成,上面一橫較長,表示地平線,下面較短的橫線是指事符號,本義為底部、下面。金文承續甲骨文字形,也有為區別數字的“二”字,在兩橫間加豎畫的寫法,即“下”。

戲說漢字“卡”:最關鍵的位置,居然是不上不下

“下”字的示意圖及字形演變

從甲骨文的寫法來看,“上”字真的是有點“二”,而“二”的甲骨文上下兩橫是一樣長的。認錯字的尷尬,終於在小篆的時候,通過寫法的變化而消除了。“上下”從此和“二”撇清了關係。

戲說漢字“卡”:最關鍵的位置,居然是不上不下

鄧石如小篆《千字文》中的“下”

在鄧石如的小篆《千字文》中,“上”和“下”這兩個字,寫得那叫飄逸瀟灑。也許正因為如此,表示“上下不通”的“卡”,就尷尬了。我們腦補一下,甲骨文、金文或者是篆文,把“上下”疊在一起,寫出來是什麼趕腳?感覺不像是“親生”的有木有?

戲說漢字“卡”:最關鍵的位置,居然是不上不下

隸書的“卡”字

於是“卡”就這樣“被難產”了,直到隸書出現,才終於“露面”。而它的“長相”,也只能是把“上下”兩個字的長橫合併,就這樣拼湊而成了。也許是為了彌補遲來的遺憾,“卡”除了原本的含義,也被賦予了一個“高大上”的身份,被用來表示古時候在交通要道或者險隘路口設置兵力守衛,或者是設站收稅的處所,就是我們所瞭解的“關卡”。

戲說漢字“卡”:最關鍵的位置,居然是不上不下

天下第一關...卡,高大上的感覺有木有

無論是“卡脖子”還是“關卡”,讀音都是(qiǎ),是“卡”在漢字中原本的身份證明。而(kǎ)的讀音多出現在音譯的含義中,我們熟知的“卡車”,也是英文“truck”翻譯過來的。

戲說漢字“卡”:最關鍵的位置,居然是不上不下

楷書的“卡”字,要寫好並不難,能把“上”和“下”兩個字寫漂亮了,也就能把“卡”寫得工整規範。畢竟從規範字的基本筆畫來看,寫好“垂露豎,短橫,長橫,右點”,注意筆畫的長短比例和位置,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