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险中求:刘銮雄巨资抄底新城系港股 业内:未来或有项目收购

富贵险中求:刘銮雄巨资抄底新城系港股 业内:未来或有项目收购

与新城在A股继续萎靡不振跌停不同,同样被王振华事件笼罩中的新城港股系似乎出现回光返照迹象。

截至7月8日收盘,港股上市的新城发展控股股价为7元,反弹4.32%。另一家新城系公司新城悦服务上涨12.2%。

尽管距离7月3日,事件曝光当天收盘股价,新城发展控股已经跌去200多亿市值,但从资本方预期来看,新城系,至少是新城系港股正在被“抄底买入”。

买家:“股市狙击手”刘銮雄

业内:未来或进行项目收购

7月4日,刘銮雄旗下的天发证券买入新城发展控股高达1199.09万股。7月5日,天发证券的抢筹仍在继续,净买入高达688.28万股。两天之内,天发证券共买入1887.37万股。高盛也一反机构下调估值的惯例,给出新城发展控股买入评级,目标价12.4港元。

与众多女明星有着复杂关系的刘銮雄被称为“股市狙击手”,他的操作方法是当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控制权不稳,而该公司的资产值又很高时,会先在市场上吸纳相当股份,然后提出全面收购,迫使对方以高价买回自己手上的股份,或是将整间公司易手,进而从中赚取利润。

刘銮雄的成名之战是对华人置业的收购,1986年,刘銮雄利用华人置业家族内斗,大肆在资本市场进行全面收购,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把原来家族经营了62年的祖业拿下。

另一大让刘銮雄名利双收的资本之战是对恒大的投资。2008年,刘銮雄与香港几大富豪联合买入恒大股票,此后,他又多次认购恒大新增票据、债券。根据华人置业公告,截至2018年年底,刘銮雄从恒大投资中赚取近80亿港元,包括股价上涨以及分红。尽管此后有媒体报道,刘銮雄在恒大股票上亏损31亿港元,但这是根据恒大股价最高值时计算。

针对此次刘銮雄出手新城发展控股,易居企业集团研究总监洪圣奇认为不能把刘銮雄的投资行为与一般的个人等同起来。作为资本大鳄,刘銮雄获利的方式有很多,不排除未来进行项目层面收购。刘銮雄过往的投资也不是在价格底部进入,一般是在山腰,最终都不会亏损。与个人投资者不同,大机构获利会有多样考量。

另外,为何新城系港股会有资本抄底,而A股还处在“跌跌不休”状态?

洪圣奇解释到,这主要是在两个资本市场新城上市公司的市值本身就相差很大。以7月3日,事件发生当日市值计算,港股上市的新城发展控股市值约为A股上市新城控股市值的0.6倍。“抄底不仅要看股价涨跌,还要看市值。”

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近三成

未来增长预期谨慎

7月7日,有律师向监管机构实名举报新城控股、王振华及其他新城控股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违法行为,并列举了多项举报事由。

当日,处在风口浪尖上的新城控股发布了今年1-6月份的销售业绩。业绩显示,1-6月累计合同销售约1224.18亿元,较上年增长28.44%,销售面积1049.52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35.50%。

单从业绩角度来看,新城依旧稳中有进,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均有上涨。不过未来出于对此次事件的审慎考虑,未来新城融资、拿地等企业正常经营事项或许会面临重大考验。王振华事件将会影响今年下半年新城业绩。

此前,在一众狂飙猛进的房企中,新城的表现也堪称亮眼。2018年新城控股年报披露,实现营收541.3亿元,同比增长33.6%;实现归母净利润104.9亿元,同比增长74.0%。

不过就在年报公布之后,上交所对新城业绩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今年4月,上交所发函要求新城对利润调节、关联公司资金往来、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现金流紧张、吾悦广场物业出租及管理业务毛利率下行等问题进行详细回复,补充披露相关信息。

面对这些疑问,新城控股在问询函回复公告开篇,首先向投资者进行了四大风险提示,包括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不确定性风险、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变动产生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风险、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区域布局风险、资金和现金流风险。

王振华事件发生后,新城遭遇“股债双杀”。根据蓝鲸财经统计,截至7月5日,已经有30余家公募基金公司发布公告,下调旗下基金持有的新城控股的估值。

不过,对于短期内是否会有金融机构对新城进行抽贷,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可能性不大,但是后续新增贷款会比较谨慎。类似评级等是否会下调,关键看新任董事长的管理能力。若企业近期经营稳定,评级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动。但是,如果近期出现负面因素太多,尤其是涉及资金方面的问题,确实会引起市场担心。

一位资深地产分析师指出,此次新城遭遇的黑天鹅事件在地产公司中并非孤例,此前某港股地产公司主席曾发生过因非礼女秘书被起诉事件,之后股价也经历了一段大跳水。

“一般企业出现大的负面消息,即使不是市场预期悲观,整个管理团队也会更加审慎,新城未来拿地、财务各方面都会更加谨慎,对公司未来2-3年的增长都会有影响。”虽然从理性角度看,“罪不及公司”,但市场普遍会将老板与公司以及公司员工联系在一起,这也是目前中国企业普遍面临的风险之一。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