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貴險中求:劉鑾雄巨資抄底新城系港股 業內:未來或有項目收購

富貴險中求:劉鑾雄巨資抄底新城系港股 業內:未來或有項目收購

與新城在A股繼續萎靡不振跌停不同,同樣被王振華事件籠罩中的新城港股系似乎出現迴光返照跡象。

截至7月8日收盤,港股上市的新城發展控股股價為7元,反彈4.32%。另一家新城系公司新城悅服務上漲12.2%。

儘管距離7月3日,事件曝光當天收盤股價,新城發展控股已經跌去200多億市值,但從資本方預期來看,新城系,至少是新城系港股正在被“抄底買入”。

買家:“股市狙擊手”劉鑾雄

業內:未來或進行項目收購

7月4日,劉鑾雄旗下的天發證券買入新城發展控股高達1199.09萬股。7月5日,天發證券的搶籌仍在繼續,淨買入高達688.28萬股。兩天之內,天發證券共買入1887.37萬股。高盛也一反機構下調估值的慣例,給出新城發展控股買入評級,目標價12.4港元。

與眾多女明星有著複雜關係的劉鑾雄被稱為“股市狙擊手”,他的操作方法是當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控制權不穩,而該公司的資產值又很高時,會先在市場上吸納相當股份,然後提出全面收購,迫使對方以高價買回自己手上的股份,或是將整間公司易手,進而從中賺取利潤。

劉鑾雄的成名之戰是對華人置業的收購,1986年,劉鑾雄利用華人置業家族內鬥,大肆在資本市場進行全面收購,僅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把原來家族經營了62年的祖業拿下。

另一大讓劉鑾雄名利雙收的資本之戰是對恆大的投資。2008年,劉鑾雄與香港幾大富豪聯合買入恆大股票,此後,他又多次認購恆大新增票據、債券。根據華人置業公告,截至2018年年底,劉鑾雄從恆大投資中賺取近80億港元,包括股價上漲以及分紅。儘管此後有媒體報道,劉鑾雄在恆大股票上虧損31億港元,但這是根據恆大股價最高值時計算。

針對此次劉鑾雄出手新城發展控股,易居企業集團研究總監洪聖奇認為不能把劉鑾雄的投資行為與一般的個人等同起來。作為資本大鱷,劉鑾雄獲利的方式有很多,不排除未來進行項目層面收購。劉鑾雄過往的投資也不是在價格底部進入,一般是在山腰,最終都不會虧損。與個人投資者不同,大機構獲利會有多樣考量。

另外,為何新城系港股會有資本抄底,而A股還處在“跌跌不休”狀態?

洪聖奇解釋到,這主要是在兩個資本市場新城上市公司的市值本身就相差很大。以7月3日,事件發生當日市值計算,港股上市的新城發展控股市值約為A股上市新城控股市值的0.6倍。“抄底不僅要看股價漲跌,還要看市值。”

上半年銷售額同比增長近三成

未來增長預期謹慎

7月7日,有律師向監管機構實名舉報新城控股、王振華及其他新城控股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違法行為,並列舉了多項舉報事由。

當日,處在風口浪尖上的新城控股發佈了今年1-6月份的銷售業績。業績顯示,1-6月累計合同銷售約1224.18億元,較上年增長28.44%,銷售面積1049.52萬平方米,較上年增長35.50%。

單從業績角度來看,新城依舊穩中有進,銷售額和銷售面積均有上漲。不過未來出於對此次事件的審慎考慮,未來新城融資、拿地等企業正常經營事項或許會面臨重大考驗。王振華事件將會影響今年下半年新城業績。

此前,在一眾狂飆猛進的房企中,新城的表現也堪稱亮眼。2018年新城控股年報披露,實現營收541.3億元,同比增長33.6%;實現歸母淨利潤104.9億元,同比增長74.0%。

不過就在年報公佈之後,上交所對新城業績的真實性提出質疑。

今年4月,上交所發函要求新城對利潤調節、關聯公司資金往來、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經營活動和投資活動現金流緊張、吾悅廣場物業出租及管理業務毛利率下行等問題進行詳細回覆,補充披露相關信息。

面對這些疑問,新城控股在問詢函回覆公告開篇,首先向投資者進行了四大風險提示,包括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不確定性風險、合併財務報表範圍變動產生投資收益的不確定性風險、房地產開發項目的區域佈局風險、資金和現金流風險。

王振華事件發生後,新城遭遇“股債雙殺”。根據藍鯨財經統計,截至7月5日,已經有30餘家公募基金公司發佈公告,下調旗下基金持有的新城控股的估值。

不過,對於短期內是否會有金融機構對新城進行抽貸,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可能性不大,但是後續新增貸款會比較謹慎。類似評級等是否會下調,關鍵看新任董事長的管理能力。若企業近期經營穩定,評級應該不會有太大變動。但是,如果近期出現負面因素太多,尤其是涉及資金方面的問題,確實會引起市場擔心。

一位資深地產分析師指出,此次新城遭遇的黑天鵝事件在地產公司中並非孤例,此前某港股地產公司主席曾發生過因非禮女秘書被起訴事件,之後股價也經歷了一段大跳水。

“一般企業出現大的負面消息,即使不是市場預期悲觀,整個管理團隊也會更加審慎,新城未來拿地、財務各方面都會更加謹慎,對公司未來2-3年的增長都會有影響。”雖然從理性角度看,“罪不及公司”,但市場普遍會將老闆與公司以及公司員工聯繫在一起,這也是目前中國企業普遍面臨的風險之一。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