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這個敏感期,孩子培育一輩子都彌補不了—在家早教


錯過這個敏感期,孩子培育一輩子都彌補不了—在家早教/在線教育

在我分享之前,先跟大家一起思考下面幾個問題:

1、你認同”四肢發達,頭腦簡單“這句話的觀點嗎?

2、那怎麼運動才能幫助孩子大腦發展呢?

我前段時間有點糾結,要不要再給暖暖報個足球興趣班。

因為上個月暖暖有幸當了一次國安隊的小球童,現場看了一次球賽。這小妮子就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足球了。不僅體育課上狂練射門,還自己研究什麼是越位、任意球和罰球點球。上兩個週末,學校也組織了足球比賽,也不在乎輸贏,她玩得特別高興。

錯過這個敏感期,孩子培育一輩子都彌補不了—在家早教/在線教育


看她這個勁頭,我還暗暗竊喜,覺得家裡出個小運動員大概也不錯。

對於運動,我是百分之兩百的支持。讓我糾結的只是怎麼安排時間。暖暖游泳課一週兩次,跆拳道一週一次,還有美術、數學和書法。我常笑她,日程比我還緊張,見面都得提前預約。

最後,暖暖自己想了解決辦法,報名參加學校足球隊,成為校隊的一名練習生。

01


暖暖的運動能力一直很好,這點讓我很是驕傲。

從報早教班開始,我就特別注重她的運動發展。3年的早教,我們上的最多的就是感統課和類似的體智能課。所以暖暖5個多月就開始匍匐爬行,快7個月時學會手膝爬行,再到後來學走路,我一點都沒操過心。

錯過這個敏感期,孩子培育一輩子都彌補不了—在家早教/在線教育


我一直堅信“越運動,越聰明”。大腦發育的幾個重要指標中,運動發育排在首位。足夠的運動能平衡神經的快速生長,從而促進大腦發育。對1歲以內的寶寶來說,運動能力對智力發育至關重要,而且孩子的心理發育和情商發育也主要是通過動作發展來逐步提高。

其實,很多媽媽在孩子尚處於嬰兒期時,都會很關注孩子的運動發展。或許因為這是作為人的基本技能。但當孩子能走會跑後,不少家長又會嫌棄孩子太好動,想方設法讓孩子靜下來。

特別是孩子再大一些,入園入學後,相比運動,家長們更關心孩子的學習。在興趣班的選擇上,更願意投入時間精力在思維訓練、藝術培養、學科增強上,而運動似乎成為可有可無的東西。

然而,事實正好相反。國家教育督導委員會曾公佈過一項中小學教育質量檢測表明:每天運動超過1小時的學生,學習成績更好,情緒也更積極樂觀。

可見,最好的智力開發方式就是讓孩子愉快玩耍、積極運動。

記得暖暖讀幼兒園的時候,班上一大半的家長都在報小主持人班、繪畫班和廚藝課,而我堅定地給暖暖報了相對冷門的體能興趣班。

02

我從來不認同“四肢發達,頭腦簡單”這句話。

女排運動員惠若琪在2017年底考上博士,而她從小就是學霸。籃球運動員林書豪,也絕對不是隻會打球,他參加滿分為2400分的美國高考,考出了2330分的好成績。騎手華天就讀英國著名的伊頓公學,大學則就讀布里斯托大學航空工程系。可以說,每個運動員都有一顆最強大腦。

錯過這個敏感期,孩子培育一輩子都彌補不了—在家早教/在線教育


而商界和政界也不乏酷愛運動的大佬們。王石隔三差五登珠峰,大家都很熟知。王健林行程再忙,每天都有一小時健身時間。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跑馬拉松,揹著娃做俯臥撐。村上春樹每天寫作五六個小時,就出去跑步10公里。而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也是個運動天才,籃球、棒球、高爾夫、游泳樣樣精通。

錯過這個敏感期,孩子培育一輩子都彌補不了—在家早教/在線教育


扎克伯格在加州跑步

錯過這個敏感期,孩子培育一輩子都彌補不了—在家早教/在線教育


王石登珠穆朗瑪峰

格拉納達大學體育與健康研究所研究人員通過掃描101名8歲到11歲兒童的大腦,證明了運動可以改造大腦。研究人員發現,兒童愛運動,特別是有氧運動,能夠讓大腦前運動皮層、海馬旁回、海馬體、顳下回、尾狀核等區域的大腦灰質增多,這些區域主要負責學習模仿、社會認知、記憶、控制運動等。

也就是說,四肢發達能讓簡單的大腦變得不簡單。

運動能讓大腦主管注意力的額葉區充血活躍,使得注意力特別集中;能讓大腦產生一種腦源性神經營養激素,促進神經元鏈接活躍,使得學習效率更高;也能促進人體分泌多巴胺,提高大腦血清素含量,讓人更能抵抗焦慮和壓力。

這些不僅能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研究人員認為,還會影響他們未來的職場表現。

03

那怎麼運動才能幫助孩子大腦發展呢?

美國運動生理學家把兒童運動能力發展分為4個階段,從0歲到10歲以上。

錯過這個敏感期,孩子培育一輩子都彌補不了—在家早教/在線教育


每個階段都有其特定的任務,而且運動能力發展具有連續性。一旦某個發展階段停滯了,或是晚發育了幾年,隨後的階段都會延誤。而這個延誤有可能終生都無法彌補,無論如何努力。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我到現在都始終學不會側手翻的原因,我錯過了最好的學習期。

即使在暖暖身上也發生過這樣的事,那就是我一直給大家推薦的平衡車運動。雖然暖暖接觸得也算早,2歲時購入的平衡車,而且很快她就能自己騎行了。但當時平衡車還不如現在普及,各類競賽和活動也比較少。所以暖暖的平衡車多是代步,也沒玩多久。

錯過這個敏感期,孩子培育一輩子都彌補不了—在家早教/在線教育


去年,朋友經我推薦也給她兩歲的兒子買了輛平衡車,並且報了個初級騎行班。幾個月的時間,孩子的單腿壓彎、站立騎行、起跑衝刺等技術動作就很專業了,這一年的時間裡也參加過一些大賽。前段時間他還自己解鎖了“馬踏飛燕”。據說,最近又開始自行摸索“豚跳”了。

錯過這個敏感期,孩子培育一輩子都彌補不了—在家早教/在線教育


看著朋友孩子的騎行視頻,一個軟萌小子在車上做著各種類似雜技的動作,我也有點心癢。想說讓暖暖也來個“馬踏飛燕”,可暖暖卻很難做到了。暖暖也錯過了平衡車這項運動的學習期和敏感期。

04

正如我們熟知的執拗敏感期、語言敏感期一樣,運動也是有敏感期的。

只是運動敏感期持續時間更長,分類更細。一般來說,2歲到10歲是孩子基礎運動能力奠基和發育最重要的階段,也就是運動敏感期。而每種運動能力的發育又都有其“關鍵時刻”。

錯過這個敏感期,孩子培育一輩子都彌補不了—在家早教/在線教育


人的八大基本運動能力:跳、跑、踢、拋、接、躍、滑動、轉動。正常發育的情況下,6歲能達到完全成熟的水平。所以6歲是一個分界線。

6歲之前,孩子的運動發育以愉快的遊戲為主,而非傳統意義上體育項目的訓練。因為在基礎運動能力沒得到全面發育之前,任何體育項目訓練、力量或耐力訓練都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會傷到孩子。

這個階段,簡單的跑步、跳圈、鑽洞、攀爬等,就是很好的運動。遵從低強度、高密度原則,時間大於內容。

我國首部《學齡前兒童(3~6歲)運動指南》就提出,學齡前兒童全天內各種類型的身體活動時間應累計達到180分鐘以上。其中,中等及以上強度的身體活動累計不少於60分鐘。並建議每天應進行至少120分鐘的戶外活動。

6歲之後,孩子身體運動機能逐漸成熟。同時,大腦反射條件的穩定,讓動作技能的學習能力提高。這時就是開展某項具體運動的合適時機了。不管是游泳、足球、籃球、舞蹈,孩子都能很快掌握其動作和技巧。

各項體育運動也有開展的最佳年齡。比如游泳訓練一般來說是6歲;跆拳道最佳學習期是7歲左右;羽毛球是5歲左右起步,但正式訓練7歲更適合;輪滑4歲左右可以學習,但不能進行高強度訓練。

當然,這些並不絕對,還得視孩子的基礎運動能力發展狀況和興趣愛好而定。

錯過這個敏感期,孩子培育一輩子都彌補不了—在家早教/在線教育


早在1983年,美國哈佛大學著名心理學博士霍華德·加德納提出“多元智能論”,就把身體運動作為一種人類必不可少的“智能”來對待了。而三十多年後的今天,很多人依然把運動認為是“體能”的範疇。

其實,無論怎麼歸類,我們都無法否認運動能給身體和大腦帶來的好處。如果想要一個強健的體魄和一顆聰明的大腦,就動起來吧。不管是孩子,還是我們自己。

對於運動對於強健體魄和聰明大腦的幫助這件事,你怎麼看呢?

——END——

錯過這個敏感期,孩子培育一輩子都彌補不了—在家早教/在線教育


錯過這個敏感期,孩子培育一輩子都彌補不了—在家早教/在線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