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寶寶不聽話,家長訓斥後又後悔,不妨試試這樣做

家有兩歲寶寶,是不是發現孩子已經明顯沒有之前好帶了。學步前的孩子雖然要進行很多生理方面的照顧,但是孩子聽話。不像2歲的寶寶,你指東,他偏往西,你說不能幹,他偏要幹,就好像故意和你唱反調似的。你這邊忙著訓斥,那邊自己又在後悔。

都說兩歲的寶寶最難帶,如果你家也有這樣的寶寶,這篇文章就要認真往下看了。

兩歲寶寶不聽話,家長訓斥後又後悔,不妨試試這樣做

鄰居的小孩丫丫剛滿兩歲,幾乎天天都能聽到媽媽的抱怨。昨天媽媽剝青豆準備做飯,丫丫看媽媽在弄,也跑過去幫忙,那就真是越幫越忙,把殼放在剝好的青豆裡,媽媽說:丫丫,這樣不可以,媽媽隨手就把殼撿了出來,誰知道小丫頭又把所有的殼都放進了青豆裡,媽媽厲害呵斥了一下丫丫,丫丫繼續搗蛋,緊著手一揚,剝好的青豆滾的到處都是。這下把丫丫媽媽惹急了,跑上去就把丫丫的小手給打了兩下。

丫丫捱打,自然馬上就老實了,眼淚憋在眼眶裡,看著可憐兮兮的,媽媽看她這樣,也後悔自己下手重了點,於是問丫丫,你為什麼要這樣做?丫丫的回答更是好氣又好笑:好玩。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孩子第一次搗蛋,大人厲聲呵斥,孩子壓根不會聽,繼續他的小研究,直到被弄得眼淚啪啪往下掉,孩子才知道我好像真的惹父母生氣了,就像丫丫一樣。可是看到孩子那委屈的小眼神,大人又會有些後悔。孩子不聽話,這是所有父母都會面臨的問題。

兩歲寶寶不聽話,家長訓斥後又後悔,不妨試試這樣做

為什麼孩子兩歲後,會表現得越來越不聽話呢?

兩歲的寶寶對所有的東西都充滿了好奇,在他們純真的眼裡,他們通過觸摸感知,聞氣味,看動畫的方式,進行著探索和學習。孩子忙於手頭上的活,就像專注於做一個工作一樣,當孩子興致勃勃的時候,突然間被大人呵斥,孩子會覺得自己的探索被阻止了,心理就會很難受,越難受我,越要繼續做。

而兩歲的寶寶,也逐漸從對物的探索轉化為對人的探索,會樂此不疲地挑戰大人的底線,喜歡研究大人生氣的樣子。所以兩歲的寶寶,反應最多的問題,就是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

孩子不聽話,家長難免會訓斥,可是很多家長,是被孩子逼成了魔怔,一邊訓斥完,一邊又後悔不已。孩子畢竟年幼,訓斥責罵本就不當,聰明的家長都知道,孩子經常被責罵,會對心理造成很大的影響,讓孩子產生懷疑感和羞愧感。

幼兒心理專家指出:羞愧感是一個人所具有的最有毒的情感之一,它會讓人變得不自信,怯弱膽小。

兩歲寶寶不聽話,家長訓斥後又後悔,不妨試試這樣做

面對孩子的不聽話,家長到底該怎樣做呢?

01 穩定情緒

當孩子做錯事,作為家長一定要心平氣和,先穩定自己的情緒。

要知道,兩歲左右的寶寶,不聽話的現象是所有父母都會遇見的,這是普遍現象,所以你用不著生氣。

並且有的寶寶是故意挑戰大人底線,就是想研究大人生氣的樣子,你越生氣,他越淘氣。如果這樣,那就更不能生氣了。所以穩定自己的情緒,是征服不聽話孩子的第一法寶。

兩歲寶寶不聽話,家長訓斥後又後悔,不妨試試這樣做

02 情感共鳴

和孩子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孩子更容易接受。2歲的寶寶本就喜歡探索,經常是不能做的偏要做,家長說的最多的就是這句話:不可以。可是說多了,孩子也產生免疫了,壓根就把你的話當做耳旁風。

就像前文的丫丫,剛開始把殼放在剝好的青豆裡,媽媽說:不可以這樣做,但是孩子依然照做,變本加厲。這個時候,不妨這樣告訴孩子:丫丫,我知道,你一定是想幫媽媽幹活。你看,這一個個小小的豆子就在這個殼裡面躲著,只有把殼剝開,裡面的豆子才會出來哦!

孩子把殼放進去,她只是很好奇,這個是什麼,怎麼來的,為什麼剝出來就變成豆子了呢?所以當你和孩子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孩子基本上會聽你的話,並且也會按照你的行為來複制。

兩歲寶寶不聽話,家長訓斥後又後悔,不妨試試這樣做

03 指出孩子的錯誤

和孩子情感共鳴後,指出孩子做錯的行為,並明確地告訴她。

前文中丫丫的行為,媽媽共情處理後,告訴丫丫:丫丫,你看媽媽已經把青豆和殼分開了,你剛才把殼放進剝好的豆子裡,並且還把豆子弄得到處都是,這樣是不對的。

給孩子明確指出來,避免孩子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孩子尚小,分不清對與錯,需要家長給孩子是非觀。

兩歲寶寶不聽話,家長訓斥後又後悔,不妨試試這樣做

04 和孩子達成共識,一起尋求解決辦法

要想讓孩子既能學會探索,又能明辨是非,最好的辦法就是和孩子達成共識後,共同完成。

丫丫顯然是想幫媽媽幹活的,但是對一顆顆青豆又產生了好奇,這個時候,媽媽不妨告訴丫丫:丫丫,如果你想幫媽媽幹活,我把青豆殼剝開,你再幫媽媽把青豆剝出來,你看這樣行嗎?

詢問孩子的觀點,當孩子沒有更好的想法時,一般都會同意大人的說法,如果孩子有更好的想法,並且可行,大人不妨按照孩子的觀點來。

觀點達成一致,就能很好地解決問題。既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也避免了孩子的現場破壞。

兩歲的寶寶不聽話是很正常的行為,家長也要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

我是彤媽,關注彤媽育兒路,和孩子一起成長,做他們喜歡的爸爸媽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