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殺了那麼多功臣,為什麼唯獨沒有殺麗水市劉伯溫?

朱元璋殺了那麼多功臣,為什麼唯獨沒有殺麗水市劉伯溫?

劉基字伯溫,就好像我們看講評書裡面關羽關雲長,張飛張翼德一樣,民間沒人叫他劉基,都是叫他劉伯溫。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祖籍陝西保安(今陝西志丹)。 故稱劉青田,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勳。洪武三年(1370年)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正德九年贈太師,諡號文成。

劉伯溫一生為明朝開創基業,鞠躬盡瘁,死後在明朝不斷地被後人神話,一方面是統治者為了通過神話他鞏固政治基礎,另一方面劉伯溫自身也確實有被神話的基礎。元至順年間中舉進士。博通經史,尤精象緯之學,時人比之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聞劉基及宋濂等名,禮聘而至。他上書陳述時務十八策,倍受寵信。參與謀劃平定張士誠、陳友諒與北伐中原等軍事大計。吳元年(1367年)為太史令,進《戊申大統歷》。奏請立法定製,以止濫殺。

朱元璋殺了那麼多功臣,為什麼唯獨沒有殺麗水市劉伯溫?

朱元璋即皇帝位後,他奏請設立軍衛法,又請肅正紀綱。嘗諫止建都於鳳陽。洪武三年(1370年)十一月封誠意伯,歲祿240石。四年,賜歸。劉基居鄉隱形韜跡,惟飲酒弈棋,口不言功。尋以舊憾為左丞相胡惟庸所訐而奪祿。入京謝罪,留京不敢歸,以憂憤疾作,胡惟庸曾派醫生探視。八年,遣使護歸,居一月而卒。劉基精通天文、兵法、數理等,尤以詩文見長。詩文古樸雄放,不乏抨擊統治者腐朽、同情民間疾苦之作。著作均收入《誠意伯文集》。

民間對劉伯溫的印象基本等同於諸葛亮,如果說諸葛亮智多而近妖,那麼在明朝一代劉伯溫就是一個妥妥的神,在劉伯溫去世後的幾乎整個明朝都在不遺餘力的為劉伯溫披掛金身,塑造形象而努力著。當然,劉老先生也確實有被樹立典型的基礎,張三李四王二麻子有的是,為啥不行?因為他們根本不具備當典型的基礎,一個典型必須具備幾個要素。

首先必須要有拿得出手的功績,劉老先生輔佐朱元璋開國,這功勞沒人能比得上,在中國曆朝歷代對那些具有開創基業功勞的人不吝讚美之詞,所以老劉就更沒得說了;其次是人品,老劉是自己請辭回家的,不貪戀仕途,不為高官厚祿所誘惑,這在後世具有無與倫比的教育意義;再次就是他本人有非常深厚的民意基礎,樹立他當典型大家都心服口服,不像別人樹立起來就有人說閒話,所以老劉被後人當做神一樣的膜拜至今,現在江浙一帶仍然具有非常深厚的民間基礎,流傳非常悠久的傳說故事,一代又一代的傳頌。

朱元璋殺了那麼多功臣,為什麼唯獨沒有殺麗水市劉伯溫?

在我讀劉伯溫方面的資料過程中有一篇文章引起了我的興趣。這篇文章的名字叫《割癭》,原文如下:

夷門之癭人,頭沒於胛,而癭代為之元。口、目、鼻、耳俱不能為用,郢封人憐而為之割之。人曰:“癭不可割也。”弗聽。卒割之,信宿而死。國人尤焉,辭曰:“吾知去其害耳,今雖死,癭亦亡矣。”國人掩口而退。

譯文如下:

河南開封有一個脖子上生了腫瘤的人,他的腫瘤實在太大了,頭埋沒在肩胛裡,而那腫瘤掩蓋了他的頭,原來的口、目、鼻、耳全被腫瘤遮擋住了,有個在郢(yǐng )地守典封疆的官員非常可憐他,要當地的大夫幫他把腫瘤割去。大夫說:“這個腫瘤不能夠割啊,會有危險的。”官員不聽,這麼大個腫瘤掛在脖子上,多影響生活品質,你們聽我的,必須幫他把腫瘤處理掉,提高他的生活品質。大夫們礙於官員的命令,於是就動手把這個人的腫瘤去除掉了,結果隔了一晚上這個人就死掉了。周圍的人都埋怨這個官員,本來能多活兩天的,結果在你的治療之下,直接就死掉了,他卻辯解說:“ 我就知道幫他把病害去掉,現在他雖然死了,但是腫瘤是不是也掉了呢?”圍觀的人掩口笑著退去。

劉伯溫是一個軍事專家,是元朝的進士,曾經在元朝當過小官,從來沒有當大夫的經驗,為什麼會寫一篇關於病症治療的文章呢?他的用心到底在哪裡?這要從劉伯溫的仕途初期開始談起,那個時候他考中了元朝的進士,這在當時是漢人晉升的唯一途徑,漢人作為當時元朝統治下的下等公民,除了開科考試這一條路以外,沒有任何其他的途徑可以出頭。而劉伯溫能夠從千軍萬馬中中得進士成為官方的小吏,能夠完美的說明劉伯溫的能力是數一數二的,成為官吏以後,作為統治階級下的一員,劉伯溫更能夠看到這個系統的缺陷在哪裡,而這,也就是劉伯溫能夠跨行寫這篇文章的原因,因為他看清楚了元朝統治階級的腐朽已經即將壽終正寢了。

朱元璋殺了那麼多功臣,為什麼唯獨沒有殺麗水市劉伯溫?

元朝在當時天下群雄揭竿而起的混亂年代,風燭殘年搖搖欲墜,統治階級惶惶不可終日,漢人想要恢復漢人統治的雄心壯志成為統治階級最為害怕的硬需求。作為統治階級下級官員的劉伯溫能夠徹底看到這個統治系統的缺陷在哪裡,他寫這篇文章明義之外就是在影射元朝治下的腐敗已經到了如同這個腫瘤一樣,非常巨大,巨大到遮住了口,耳,眼鼻,這個腫瘤割是死,不割還是死。而人們在埋怨官員胡亂指揮的時候,官員的辯解正是當時元朝統治階級的明白寫證。顧頭不顧腚的整治辦法只能是治標不治本,割掉了腫瘤,死掉了人,出於解決問題的目的,不顧人是死是活。這也是為什麼劉伯溫後來辭官不做去接受朱元璋的邀請,併成為當時起義軍的軍師,為後來的明朝建立立下汗馬功勞,成為民間能夠媲美諸葛亮的另一位以智慧見長的軍事專家流傳後世,為百姓津津樂道。

後世不少人總結劉伯溫的生平的時候,幾乎很少有負面見解,不管是官方的還是民間的,他這個人活著的時候反對別人把他當神一樣的總結,力求自己的平民化,普通化,反對別人利用自己的生平去為統治階級粉飾。明朝建立之後,明太祖為了鞏固朝政,對開國元勳大肆屠戮,動輒殺人數以萬計,而劉伯溫作為開國元勳,能夠在被胡惟庸誣告之下全身而退,說明他這個人不論是情商還是智商都不是杜撰,確實有過人之處。

朱元璋殺了那麼多功臣,為什麼唯獨沒有殺麗水市劉伯溫?

關於劉伯溫的傳說非常多,有些故事已經完全神話了,所以我們在閱讀關於劉伯溫的書籍的時候還是要關注真實的歷史,傳說畢竟是傳說,並不足以讓我們看到真相。劉伯溫作為明朝的開國元勳,確實有值得我們後世研究和思考的地方,無論他的生平還是為人,留下的文章,都很有深意值得研究。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