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孩子2到5歲你不管,長大以後想管也管不了!

孩子的成長都是分階段性的,對孩子的教育自然而然的也就不一樣了,在孩子的不同時期,都要用適合的教育去教育孩子。這個時候,李玫瑾教授就把孩子的一生分為好幾個階段。其中孩子的2-5歲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在這個時候,父母就要去注重孩子的性格培養吧,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孩子學會克服“任性”。

李玫瑾教授:孩子2到5歲你不管,長大以後想管也管不了!

為什麼是2-5歲呢?

因為孩子在這個時期是自我意識剛剛才出現,剛好處於性格養成階段。這個時期的孩子能耐都不會太大,這個時候他們任性護鳥,頂多就在地上滾一圈,哭一圈而已,都不會造成太大後果。

但是如果孩子大了以後呢,你再想管,那就管不住了,孩子想要什麼,你都要滿足孩子,如果不滿足孩子的願望的話,孩子就會一哭二鬧三上吊的,那個時候他們也有了力氣,一衝動就會做一些出格的事情。

李玫瑾教授:孩子2到5歲你不管,長大以後想管也管不了!

2-5歲如何讓孩子剋制任性?

因為孩子兩歲前他們是不會說話的,很多問題都會用哭來表達出來,因為孩子還小,家長聽到孩子哭的話就會有各種原因。

但是過了2歲之後他就可以說話了,能說的時候他們就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了,他們想買這個那個,你不給他們買,就會鬧,這個時候孩子就已經出現了目的性了。

就好比如,你帶著孩子去你的朋友家,然後你的孩子看中了朋友家孩子的好玩具,你的孩子就不肯撒手就想要帶回家,你帶著孩子去逛街,看到好東西就要要,不給買的話就大哭大鬧,當你們發現了孩子出現了這些表現的時候,一定要有意的對孩子說:“不”的教育。


李玫瑾教授:孩子2到5歲你不管,長大以後想管也管不了!

對孩子說“不”,要做到以下三點:

1、“說不”的環境要講究

可以讓孩子單獨的面對你,不要讓孩子在公共場合面對你,最好選擇在家中的臥室,因為房間裡面什麼都沒有,你把孩子放在臥室裡面,然後把門關上,讓孩子單獨的面對你,這時候孩子的心裡就會產生一種極大地壓力,然後你再告訴他“今天做的事情是不對的,你下次不許在這樣了聽到了沒有!”

李玫瑾教授:孩子2到5歲你不管,長大以後想管也管不了!

2、不變應萬變

一開始開始這樣做,孩子會裝那種聽不見的態度繼續的哭,這個時候父母就不要打也不要罵,也別給孩子講道理,因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知道,也不要走開,就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態度是非常堅決的,是不會讓步的。這個時候孩子會悄悄睜開眼睛,心裡面想著你怎麼還不來抱我給我買東西呢?然後這一而再再而三的睜眼,第三次就不哭了,這個過程其實就是讓孩子知道,自己哭是沒有用的。

李玫瑾教授:孩子2到5歲你不管,長大以後想管也管不了!

3、恩威並重,加深印象

等孩子哭完之後,家長可以拿紙巾給孩子擦擦,讓孩子知道父母還是關愛自己的。

擦完之後再蹲下來跟孩子說:“還想想哭,繼續哭吧,我在這邊等你”,這個時候孩子就知道,哭已經沒有用的,以後如果你的孩子再出現這種情況,你就只要拉下臉來孩子就立刻明白了。

其實這個很簡單,但是一定要早點做,做完這件事情的時候孩子就會很累,家長就去安慰一下孩子再說一下給剛剛那個事情,正確的方式去引導孩子。

李玫瑾教授:孩子2到5歲你不管,長大以後想管也管不了!

這種說“不”的教育方式是以一次事情的處理行為告訴蓋子:如果你做的不對的吧,你在哭再鬧我也不會退步。我也不會心態你,反正我對你的愛有限度的,都有多大的限度取決於你的表現!

李玫瑾教授:孩子2到5歲你不管,長大以後想管也管不了!

只要你的態度堅決,孩子就會明白了,然後你在進行一些教育,要讓孩子知道,父母還是愛他,恩威並施,雖然愛他,但是並不遷就他,這種說“不”的教育越早越好。

面對孩子的任性,父母應該做的是傾聽和詢問,而不是一味地責罵孩子。事情已經發生了,父母更多的應該是指引孩子改正。

李玫瑾教授:孩子2到5歲你不管,長大以後想管也管不了!

孩子在3-6歲期間,建議家長可以多多利用一些好習慣、好品質和行為養成類的繪本,用簡單易懂的故事告訴孩子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

《兒童情緒管理和人格培養》繪本主要培養孩子講文明、有禮貌、樂於分享等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

李玫瑾教授:孩子2到5歲你不管,長大以後想管也管不了!

通過講故事,父母可以在一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改掉自身的壞毛病,讓孩子感受故事中的喜怒哀樂。

3-6歲期間,父母可以把繪本當做培養孩子高情商、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情緒管理的工具書,用來給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好性格。

李玫瑾教授:孩子2到5歲你不管,長大以後想管也管不了!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離不開家長的引導。教育是循序漸進的,家長不要一味地急於求成,而忽略了孩子的健康,孩子成長需要我們耐心等待。

李玫瑾教授:孩子2到5歲你不管,長大以後想管也管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